您现在的位置: Language Tips > BBC > Study In UK > 留学日记

留学日记:利物浦遇见圆明园

留学日记:利物浦遇见圆明园

展览厅布景 (摄影:利物浦大学研究生张易男)

对于很多人来说,游览完整的圆明园或许要指望着不切实际的“穿越”,但我却有幸在利物浦的画廊来了一次与圆明园的亲密接触。

展览设在披头士乐迷的朝圣之地利物浦马修街的画廊View Tow Gallery。沿着狭窄的楼梯一路至画廊的顶层,拉开画廊简朴的木门,迎面而来的便是一扇中国传统园林特有的宝瓶门。

如果身边来回走动着的不是利物浦当地参观者,有那么几秒,我真以为自己身处的是中国的某一园林。

走进画廊,我看到一些参观者们在悠闲地翻阅着展览配置的与圆明园相关的书籍。人群中有一位身穿深色素雅西装的中国女士,干练的短发,面带温和地笑容。我一眼就认出了她,她是清华大学郭黛姮教授。

出于对展览的浓厚兴趣,来之前有网上搜索过相关的信息,了解到郭教授原来是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得意门生,中国古建的权威。我怀着满心的敬佩上前与郭教授打招呼,郭教授也热情地和我握手,还交代在场的一位员工为我解说。

“复原”圆明园

留学日记:利物浦遇见圆明园

与郭黛姮教授合影

画廊很小,四十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被精心的布置成一个放映厅和两个展览厅。 在壁纸和纸质墙面的装饰和分割下呈现出一座金瓦红柱的小楼和一个带有凉亭,荷花池,假山,并且绿荫满布的小花园。墙面上挂着一幅幅十八世纪的中式园林图片和画作,每幅图都介绍了一个景观:别有洞天,镂月开云,碧澜桥,宁和园……

放映厅里,投影仪播放的是圆明园电脑技术修复后的样子,根据解说我了解到,郭教授的团队里包括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学生、电脑技术人员,和圆明园工作处的工作人员。

他们对于圆明园的研究从2000年开始,根据历史和考古文献及画册等资料,配合电脑技术,开发了一个名为“再现圆明园”软件。目前,运用电脑3D技术复原的只是圆明园里一百多个景观中的十二个景点,或许至少十年后我们才会有望看到完整的圆明园全景。

现场,我体验了用iPad操作这个软件观看圆明园的部分被修复了的景观。据郭教授在现场演讲中的介绍,从建筑的砖瓦柱子,到庭院里的树木花草,在被设置在这个软件里的过程中都经过了严格的科研考察。如果当时是置身圆明园遗址上,在GPS的支持下,手中的iPad将会为我展示出镜头扫过之处废墟上景观被摧毁前最真实的样子。

了解圆明园

留学日记:利物浦遇见圆明园

体验“再现圆明园”

展览的参观者很多是画廊主人邀请的利物浦当地市民,其中也包括利物浦市长,也有看到宣传册莫名而来的。对绝大部分在场的英国参观者来说,他们对圆明园的了解真的很少,当听到圆明园被摧毁的历史介绍时,现场片刻的静寂中不时也夹杂着些叹息。

记得有朋友向我提过,他曾在与一位英国朋友的交谈中发现那位朋友对于圆明园被毁的历史毫无所知时,感到惊讶与无奈。在参观中,一对英国夫妇误把我当成工作人员,希望我能为他们讲解,于是我便把了解到的翻译给他们听,带着莫名而来的责任感。

圆明园是否会重建,不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郭教授的团队在努力地用数字化的技术将它恢复并记录下来。

在北京读大学的时候,我和妈妈曾顶着烈日游逛着只剩废墟和树木的圆明园,残缺的园林呈现的是沉重的历史话题。那时候没看到的景致竟让我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一饱眼福。

在不久的将来,如果有幸,当你手持iPad游览圆明园,对比着摧毁前后同一景观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

(责编:铃兰)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