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聚焦中国>专题>温家宝访日>修近
中日关系“融冰”的社会利益基础

[ 2007-04-10 09:59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维护自己的利益是人类的本性。从作为个体的人,到由人组成的各种利益集团,再到各种利益集团汇集成的国家和社会,都会围绕各自的利益展开博弈。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国与国之间交好与否,在社会层面上最后都要落实到现实利益的基础之上。因此中日关系想要“融冰”,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同样也避不开社会现实利益的考量。

·日本民众:为自身利益关注中国

“日本民众非常关注中国的发展变化。”曾在日本名古屋爱知大学留学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熊李力对环球在线记者说。根据他的亲身体验,日本国民关注中国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中日两国是邻国,深入的经济互补合作决定了两国间紧密的利益关系;第二,中日两国在文化上具有相似性,更容易引起关注和共鸣;第三,中国无论是在地域、人口、资源、政治还是经济等领域都是一个大国,中国未来的发展会给作为近邻的日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自然会引起日本民众的关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日本民众对于中国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

有一个细节给熊李力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日本,由于物价水平高,国内旅游有时候要比出国旅游开销更大。于是不少日本人会选择出国旅游。由于中日两国地理距离近文化近,而且中日两国文字上存在相似性,很容易就能识别中文路牌上的汉字,因此很多日本人最终会来中国观光旅游。在他留学期间接触的日本人中,很大一部分都曾经前往中国旅游,而中国经济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自日本北陆地区福井市的吉田洋介对此也有同感。他表示,日本国内的商业社会氛围比较成熟,大多数日本民众都只关心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因此在他多年前前往中国留学时,由于缺少关注,有人甚至以为中国的情况和朝鲜非常相似。不过,随着中日两国在各个领域内合作上的持续深入发展,中国的发展和日本民众的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来自中国的农产品开始出现在日本的超市中,而在东京“Big Camera”大型数码器材专营店中,“Made in China”的标签也出现在了大多数日本品牌数码相机的外壳上。于是便有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以各种方式关注中国,关心中日关系的发展,他们对于中国的印象也因此正在发生改变。

目前正在北京教授日语的吉田说,在他的家乡福井市,学习汉语的日本民众越来越多,老年人更是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的家乡福井市和中国浙江省的杭州市也成为了友好城市。而在中国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吉田也感觉到了中国民众对于日本各种动向的高度关注。在他的课堂中,中国学生学习日语的热情始终很高,而每年北京报考日语等级考试的时候,也经常出现报名名额“供不应求”的情况。

至于近几年中日之间出现的“政冷”现象,在部分日本媒体的渲染下,有些日本民众对于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发展有所担忧。不过在熊李力看来,这种担忧并不是无法破解的。因为通过增进两国人民的交往和沟通,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互信,那么这种担忧自然就能得到化解。而且,只要中国未来经济能持续发展,综合实力足够强大,那么和日方实现双赢的机会也将变大,由此受益的日本民众自然也会消除对中国不必要的担忧。

·日本商界:“官商互动,以经促政”

如果说在日本社会哪个阶层出于自身利益最关注中日关系的话,那可能非日本的企业界莫属了。二战结束后日本政治“铁三角”格局中商界和政治家之间的“官商互动”就是日本政治体制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商界出于自己的利益需求,会希望有效影响或牵制政界,通过政府行为来维护扩大市场和利益,或避免政府行为损害其市场与利益。

在日本前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之后,越来越多的日本经济界人士认识到,中日高层沟通管道的阻塞加剧了两国之间的误解和矛盾。而中日之间“政冷”现象的长期维持必然将损害到两国的经济关系,最终损害到日本商业界自身的利益。因此,日本经济界便希望通过“半官方性质”的民间管道来“以经促政”,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商界着眼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他们希望日本能从中获得更多的份额,因此更希望中日政治关系有所改善。

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和日本同友会等日本最大的几个经济团体,则是“以经促政”中最活跃的因素。据日本媒体报道,在2005年小泉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后不久,经团联前任会长奥田硕曾在4天内两度密访北京,与中国高层领导人会晤,其间这位小泉智囊机构“经济财政咨询会议”的重要成员,还面见小泉,将中方敦促日方正视历史问题的信息传递给国内。

至于奥田硕的接班人、新任经团联会长御手洗富士夫则更直言不讳:“现在这个时代,没有日中关系,日本经济就无从谈起。”在他看来,日本政府应该从长远角度出发解决中韩之间存在的分歧,改善与中国和韩国的关系。

就在日本首相大选之前不久的2006年7月,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经济同友会以及日本商工会议所纷纷希望小泉之后的日本首相不要参拜靖国神社,并尽快改善同中国之间的政治关系。日三大经济团体同时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提出建议,这并不多见。

尽管有中日专家质疑说,日本经济界的“以经促政”并没有对小泉前政权产生实质性效果,但专家们也指出,经济界对于日本政界仍然存在潜在的牵制力。因为不管谁出任首相,保持日本经济的复苏对于维持他们的政治生命是非常重要的。外需是日本的生命线,目前,中日贸易已经占到了日本对外贸易总量的18%,而中国潜在的市场更大,因此中国市场日本丢不起。这就构成了一种潜在的牵制力。像安倍晋三在2006年春出版的《致美丽的国家》新书中曾提出对华“政经分离”的意见,但到了8月初的“北京-东京论坛”上,笔者就亲耳听到安倍的表述改成了更为积极的“政治和经济两个车轮一起转动”。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刘江永指出,这个微妙的变化,说明安倍也在听取其他方面的意见。

主张“以经促政”的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生前曾说过:“也许现在日本财界或者说是日本政治家希望‘政经分离’,经济上继续发展,政治上冷却无所谓。但实际上,从国际事务的发展来看,真正的政经分离是不可能的,政经分离只是某种形势下的暂时现象,我还是认为两国只有在政治外交上成功,才能在经济合作上取得成绩。”(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