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聚焦中国>中国安全>推荐首页
中国女记者目击美英勇盾牌军演

[ 2006-06-23 10:32 ]

 

美军安德森空军基地

美军应急反应大队的营区

“里根”号航母指挥岛

环球在线消息:·“对手是年轻一代的飞行员,因为他们太聪明了。”

作为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内的重要领地和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前沿军事驻地,关岛的主要美军军事基地有阿普拉海军基地和安德森空军基地等。

6月16日,作为新华社的记者,我随观摩团参观了安德森空军基地。从进入大门开始,一路都是绿树、草坪和高尔夫球场。三三两两的军人宿舍大多为平房,最高不超过三层。陪同官介绍说,这是防台风和地震的需要。

车队一进入机库区,观摩团即被告知“不准拍照”。展示给各国观摩团的是1号机库。机库门敞开着,美军士兵全副武装地站在一条黄线上,不允许任何人进入黄线内。一个有着黑色的巨大机翼的庞然大物,像一只蝙蝠,静静地停泊在机库顶端一面星条旗的下方。这就是大名鼎鼎的B-2轰炸机。

机库外停着3架飞机,分别是F-15、F-16和F-18战斗机。对于这些战机,美方倒是很开放,不仅允许观摩团任意触摸、观看,还特意安排了不少飞行员站在飞机下等待回答我们的提问。

第44战斗机中队队长Bill Lewis,是一名具有18年飞行经验的老飞行员,他的名字被印在身旁的一架F-15c战斗机左翼上,这是美军给予指挥官的特殊荣誉。当被问道他们的对手是谁时,他巧妙地回答说:“对手是年轻一代的飞行员,因为他们太聪明了。”

19日的参观中,下午5时军营里举行降旗仪式,虽然我们当时所处的地方根本看不到旗帜,但在场所有美军军人立即向同一个方向站立,敬礼,令人肃然。

·看似不够精细的准备工作,让美方不得不延长时间

海军关岛基地位于关岛西部,和空军基地一样绿树如荫,一样在入口处设置了弯弯曲曲的路障。据介绍,路障是“9·11”以后增加的设施。

6月19日上午,海岸警卫队特种部队在基地举行了排爆和港口反恐演习,这也是此次观摩活动中惟一的一个实战性项目。

这次小型演习的方案设置为:一艘入侵船在意图进入港口时被美海岸警卫队发现,美方随即出动三艘警卫艇进行拦截,并配合岸上火力点驱赶入侵船只。

在45摄氏度的地表高温中观看演练,是件辛苦的事。给记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美军出动的“奥斯沃”级警卫艇(Oswald class safe boat),虽然体形小巧,但马力大、速度快且稳定性好,即使是急速转弯也没有明显倾斜或摇晃。

具有戏剧性的是,排爆课目中,应该被水中引爆的第一发水雷没有响,而岸上火力点狙击手的机枪空弹也不响。看似不够精细的准备工作,让美方不得不延长时间,直到听到武器应该发出的响声。

·“别的高中毕业的孩子刚学会开汽车的时候,她已经在开航母了。”

6月17日下午,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新加坡等7个国家的观摩团分为3个小组,分别乘坐运输机前往关岛附近海域参观美军“里根”号、“林肯”号和“小鹰”号航空母舰。

中国观摩团访问的是美军“里根”号核动力航母,这是美军最大、最新的一艘航空母舰。站在长333米、宽41米的甲板上,丝毫感觉不到航母的移动。甲板下大大小小上千个房间,让人眼花缭乱。据介绍,来这里的新兵第一个星期没有人能够找到正确的路,虽然每层有路标和地图。

美军飞机从航母上起飞时,并不是“飞”出去,而是被一个类似于大力弹簧的弹射器“弹”出去的。同样,飞回航母的飞机也不是“停”下来的,而是被三根起阻拦作用的钢索“绊”住的。三根设在前、中、后位置的阻拦索,就是飞行员降落的三次机会。飞行员根据飞机快要着陆时的高度,来决定把飞机挂在哪一根阻拦索上。“里根”号每隔45秒可以降落一架飞机,降落时速度在两秒钟内从105英里每小时降到0,可谓嘎然而止。半个多小时的观摩中,我们观看了十几个架次飞机的起降,其中只有一次失败——一架F-18战斗机降落时没能成功挂住阻拦索,因此不得不重新飞上天空。

观摩团还参观了航空控制室、作战指挥室等地点,这都是航母的中枢部门。能够向观摩团开放,并且是在工作时间开放,让人印象深刻。舰长指挥室里,正在掌舵的是一位23岁的黑人女兵。“里根”号航母舰长Terry Kraf开玩笑说:“别的高中毕业的孩子刚学会开汽车的时候,她已经在开航母了。”

参观中,中国军人非常活跃。中方团长、海军少将张磊愚亲自上阵试用机库里的灭火装置。与坐在F-18驾驶舱里的美军飞行员交谈时,来自济南军区的凤景泉将军,一位老飞行员,则把手插进美飞行员的腰带试试松紧程度。来自总参的马健将军,则不断向美方提问,并就战役战术、指挥管理等问题交流意见。

“他们很专业。”“里根”号航母战斗群第7驱逐舰中队指挥官Dave Stindl上校评价中国观摩团员说:“中国军队很强大,我很期待将来有更多机会与中国军人坐在一起,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

离开航母时,观摩团乘坐的飞机被“弹”出航母。那是一种极限和边缘的体验,当身体感觉似乎快要被加速度拉得变形、快要挣脱安全带的束缚时,飞机突然平稳下来。各国观摩团中,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体验弹射飞行。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一张由航母舰长签名、证明经历了“阻拦降落”和“弹射起飞”的证明书。

·中美军官甚至谈到了男女平等问题,中韩代表则谈论到了《大长今》

“演习开始了吗?”从19日到20日,各国应邀前来观摩演习的不少军人和记者都在问同一个问题。根据太平洋总部此前发布的消息,演习定于19日至23日举行,但观摩团却迟迟没有听到演习正式开始的消息。直到19日下午,美军519特遣部队第36联队指挥官、海军上校迈克·布尔拉(Mike Boera)才向记者证实,演习在18日已经开始了,并解释说,美军的日常训练和演习没有明确的界限。

这样的解释有其道理。几天的采访中,记者的确体会到,演习已经成为美军日常训练的一部分。但连演习开始时间也不告知观摩团,这样的做法也折射出美方在开放的同时也有所保留的态度。

针对美方没有邀请观摩团到现场观看实地演习,来自其他国家的一些观察员抱怨说,“演习还没开始我们就走了”。也有其他国家的媒体记者把这次访问称为“照相之旅”,认为参观的实质性内容并不多。

但这毕竟是一次很好的双边和多边交流机会。记者认为,演习以双边邀请开始,以多边交流结束。特别是在最后一天晚上的招待会上,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热烈交谈,交换对这次演习、他国军事、世界热点等各方面的见解。中美军官甚至谈到了男女平等问题,中韩代表则谈论到了《大长今》。各国代表纷纷互留联系方式,到招待会结束也不愿散去。
Page: 123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