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聚焦中国>海外看中国>媒体
上海严治违章交通 行人乱穿马路照片贴堂

[ 2006-05-29 11:30 ]

 

环球在线消息: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29日报道说,上海最近又添加严管行动,派出便衣交通协管员拍下乱穿马路的行人,并把照片送到有关街道附近的商务楼宇巡回展示曝光。

这是上海当局继今年4月中旬加紧整治行人乱穿马路和非机动车乱闯红灯的“两乱”等交通现象后采取的另一铁腕措施,对付市民的不良交通行为。

有关消息经媒体公布后,即引起市民及其他省市媒体的注意,一些地方也采取类似严管措施。例如武汉市宣布将建立和完善“市民道德档案”,对乱穿马路而遭到交管部门处置、违章占道等不良交通行为记入档案。

上海市文明办宣传处一负责人杨先生在受询时说,他们近一段时间已拍摄了许多行人乱穿马路的照片,同时也跟一些地处主要交通路段的商务大楼的业主协商,把照片在该楼宇内公示,让各单位“认领”,以示警惕。一些商务单位还积极响应这种共同建立交通安全责任机制,扣除严重违反交通安全员工的绩效奖金。

上海交警总队是联同市文明办在交通繁忙区的60个重点路口,作为交通文明指数“监测路口”,对行人乱穿马路、非机动车闯红灯的交通违法行为,实行严管、严处、严罚。有关路口包括不少新加坡人所熟悉的福州路-西藏路、淮海路-陕西路等人流与车流特多的路段。

上海早在90年代初期就提出“七不”行为规范要求,而“七不”第一条就是行人不乱穿马路。杨先生称,提倡至今有六条执行情况还不错,唯独第一条没有进步,其中有很多因素。首先是上海的人口密集庞大,而行人乱穿马路的习惯已是顽疾,加上近年来上海的车辆数目也激增。“其次是众多违章行人有法不责众的心理,这种种现象都加重了上海的交通安全及交通效率的压力。”

上海副市长杨雄不久前与采访上海世博会筹办情况的中外媒体见面时,也表示希望通过世博会活动推动整个上海的文明发展以及城市与社会发展。而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不符合上海市民的规范,也不符合上海举办世博会所设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和形象。这次加以严管的许多想法和措施,“是在社会各界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推行,大家一致认为要提高文明程度。而提高文明程度一是要严管,二是要教育,要自我提高。”

尽管严加管制后行人乱穿马路的现象有减,一些市民认为许多路口的行人绿灯时间太快,加上右转车辆太多太快,使许多行人很难过马路。他们因此建议,市政府还应适当调整路口设置,以方便行人过道安全和文明过街。

至于拍行人违章照片及在商务大楼公示这些照片是否侵权,商务单位又是否有权对员工采取行动,一交警表示将照片曝光,更大的目的是为起到一个教育作用。只要照片能引起商务楼单位及它们的员工对交通安全的重视,教育的目的就已经达到。

·违规一次扣10元

陕西路一商务大楼的总经理孙洁告诉媒体,他们已经通知一旦认出照片里的人是自己员工,每违规一次就扣除奖金50元人民币(约10新元)。他强调,扣除的并不是基本工资,而是奖金,而奖金原本由文明、绩效、服务等多项综合指标构成,“乱穿马路就是不文明行为,扣除奖金不会涉及侵权。”

·上海的“七不文明”

上海市的“七不文明”是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在2003年时因为成功申办世博,再次被提出。这“七不”包括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损坏公物、不破坏绿化、不乱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粗话脏话。

然而这自律性的行为规范在10年前提出和10年后重提出以来,似乎未能起普遍作用。据上海市民信箱网上调查平台最近对2600多位市民的抽样调查显示,近七成市民承认自己有过不文明行为,而市民的不文明行为主要集中在乱穿马路(93%)、乱抛杂物(83%)、随地吐痰(78%)、不文明乘车(65%)、随意晾晒(47%)和损坏公物(47%)。

在所有不文明行为中,随地吐痰最为市民所反感,持这一观点的市民占37%。其余依次是争抢乘坐公共交通(22%),宠物排解后主人不予清理(18%)。不能接受异性在公共场所有过度亲密行为的也占7%。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