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总统视察中国电建承建的下凯富峡水电站项目。 中国日报9月3日电(宋梦醒)对于非洲人民来说,中国电建(全称: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算得上是一个老朋友。公司扎根非洲60余载,先后完成一系列造福当地的工程。
这一座座标志性项目传递着中非传统友谊:如非洲最长大坝之一—苏丹麦洛维水电站项目、非洲最高大坝之一—埃塞俄比亚泰克泽水电站、非洲最大风电项目之一—埃塞俄比亚阿达玛风电场。
麦洛维大坝建于尼罗河上,距离苏丹首都喀土穆以北约350公里,功能以发电为主,兼顾灌溉。大坝长9.7公里,高65米,于2003年7月正式开工,签约合同额6.07亿欧元,目前已完工。
大坝2009年3月投产后解决了苏丹全国60%的电力供应及两岸400多万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对苏丹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同时,该项目带动了合同额60%金额规模的中国设备、产品、技术和劳务出口。
2015年,中国与非洲联盟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推动非洲交通和基础设施“三网一化”(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区域航空网、工业化)的合作。中国电建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充分发挥在国内外公路和铁路项目积累的技术商务优势,积极投身于非洲三大网络建设之中。先后承担了22个国家3000多公里的骨干路网和高速路网建设任务,参与了9个国家19个机场的建设。
目前,中国电建在非洲41个国家设有85个境外机构,在非洲46个国家执行844份工程项目合同,合同总额约2392亿元。
中国电建坚持以东道国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创新各类商业模式。如2007年,签署非洲第一个大型混合贷款项目——加纳布维水电站项目。
公司不断调整在非洲项目的参与模式,从最初的施工承包、EPC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到现在的融资+EPC、建营一体化,深度融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中国电建与赞比亚政府签署一揽子合作备忘录,之后,双方用14年的时间推动全部10个项目逐一落地,成为中国企业与非洲国家政府携手合作的典范。
中国电建还积极推动与非洲国家之间多种形式人文交流,主动发挥技术优势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班,为非洲各国培养大批水利、电力行业的技术人才。目前,中国电建已成功举办59期各类援外培训班,为非洲38个国家培训了440名政府官员。
中国电建大力推行用工本土化,海外年均雇佣外籍员工达7万人,为当地民众提供了大量的培训和就业机会。科特迪瓦苏布雷水电站一个项目就创造了近3000个工作机会,劳动用工属地化率达到86.9%。
在安哥拉,公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员工培训, 自2008年陆续资助了60名当地优秀学生来中国学习土木工程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在赞比亚,中国电建在修建水电站的同时,为当地修建了技工培训学校,专门为当地工人提供各种技能培训,项目部几百名当地劳务人员既有活干,还有学上,不仅学会了项目建设的各种技能,也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项目结束后,该技工学校无偿移交给当地业主,将为该国培养更多的工程建设急需人才。
公司负责人称,中国电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央企业之一。它在扎根非洲的同时,还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明确将公司未来的战略定位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龙头企业,全球清洁低碳能源、水资源与环境建设领域的引领者,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骨干力量。
负责人称,中国电建的业务范围与“一带一路”建设领域高度契合,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电建的使命,也是公司海外业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目前,在全球112个国家设立有344个驻外机构,形成了以亚洲、非洲国家为主,辐射美洲、大洋洲和东欧等高端市场的多元化格局和市场营销网络,与“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区域高度一致。
公司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专项规划、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合作规划、中国-东盟绿色能源网络规划、中国与东南亚四国电力合作规划等重点任务。在“中巴经济走廊”14个优先实施项目中,中国电建集团占据3席,分别是巴基斯坦卡西姆2×660MW燃煤电站、巴基斯坦大沃50MW风电投资项目、巴基斯坦萨查尔50MW风电EPC总承包项目。目前项目都已开工建设,进展良好,负责人称。
同时,专门设立国际重大项目前期规划专项资金,支持成员企业选择有潜力的国别市场,为东道国提供资源普查、咨询、规划、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培育、谋划一批长远项目,形成“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储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