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崭新著作《强国提速:一本书读懂中国经济热点》已于2018年6月份由石油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面世。今年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上,本书以经济学家的独特视角,透析中国经济热点,通俗解读经济现象,可让广大读者更深刻理解和把握国家的经济政策趋势。据悉,该书内容包含中国经济发展走向、供给侧改革、中美经贸关系、A股市场、移动支付等诸多财经热点。
改革开始40年来,在中国快速崛起的伟大历程中,经济领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多新老问题,包括宏观经济、房地产调控,A股市场制度建设等方面,经济学家宋清辉对此进行了专业分析并提出中肯建议,其中不乏作者长期跟踪观察中国经济发展提出的真知灼见。
近年来,中国经济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与此同时,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牵动着全球各国的神经。尤其是十九大,更是引起世界高度关注。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上,如何精准理解把握中国经济的热点现象及内涵,意义重大。
在该书的前言中,宋清辉表示,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2017年这个关键时期召开十九大,使命及意义可谓重大。过去五年以来,中国取得辉煌成就,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圆满地交出了一份顺民意慰民心的“答卷”。当今的中国,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十九大,是在过往五年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对今后五年乃至未来更长远时期的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都作出新的战略部署。不但对中国的未来影响重大,而且大会的成果也会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宋清辉认为,十九大将会为世界贡献三大智慧与力量:第一,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一支关键力量;第二,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去杠杆并没有对中国经济产生明显的紧缩效应,这或是中国顶层设计的智慧结晶;第三,中国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成为全球创新领跑者。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出这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对此,宋清辉认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向外界透出新时代中国经济三大新信号,包括中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发展质量和效益都将不断提高;中国将会继续重视实体经济发展,致力于推动实体经济沿着高质量轨道成长;中国将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并以稳定持续增长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走向》一文中,宋清辉指出,每五年召开一次的全国代表大会,历来都是外界了解中国各项改革的一扇难得的窗口。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非凡成就,各项改革逐步推进。当前,这些改革正在由一个一个单个“拳头”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在中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总体来看,作为世界经济的“压舱石”的中国经济,在十九大之后,中国将续写新时代经济发展新传奇。
本书紧扣中国经济变革历史大背景,对真实问题不回避,敢于说真话,善于提对策。作品深度融入作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大变迁与现实冲撞的深度观察和解读,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晦涩难懂的经济术语和经济现象变得”平易近人“和轻松有趣,对于力图窥探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秘密的政府领导、企业家、专家学者、高校师生以及普通读者来说,本书值得品一阅。
据了解,本书是宋清辉继2015年8月份推出《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之后的第二本经济学力作。
编辑推荐:
《强国提速:一本书读懂中国经济热点》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独家视角透析中国经济。通俗解读经济现象,秒懂国家经济政策。
内容介绍: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的又一经济学力作,书中紧扣中国经济变革历史大背景,对包括宏观经济、国企改革、互联网金融、海外并购、A股市场制度建设等热点领域进行专业分析,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独到观点。作品深度融入作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大变迁与现实冲撞的深度观察和解读,全书以通俗生动的语言,让晦涩难懂的经济术语和经济现象变得轻松有趣。
作者简介:
宋清辉,著名经济学家、独立撰稿人,法治周末、时代周报等多家媒体社论特约评论员。在新华网、香港文汇报等海内外多家媒体开设专栏,2015年曾获评《证券时报》“最具影响力财经观察员奖”。此外,担任中国质量万里行社会质量监督员、清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创新研究院特聘经济学家、互联网生态研究院研究员、广东广播电视台特约经济观察员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体制与金融市场,著有《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等书。
图书信息:
书名:《强国提速:一本书读懂中国经济热点》
作者:宋清辉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3-0596-4
出版时间:2018年6月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061465号
目录:
自序:我为什么是独立经济学家
前言:党的十九大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第一章 盛会指引方向 强国复兴提速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走向
现代化经济体系释放三大新信号
中西部自贸区比东部自贸区潜力更大
中高端消费是中国经济新增长点
科技体制改革:从硅谷看粤港澳大湾区
治理雾霾为什么这么难
“两山理论”背后是旅游产业机遇
创新型国家需要真正创新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
第二章 把脉中国经济 洞悉时代先机
看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问题
新常态下的新经济与新动能
扩大升级信息消费的三大战略意义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可分四步走
减税降费是刺激经济的润滑剂
单一经济模式下城市GDP 能走多远
PPP 模式如何切实发挥效用
特色园区如何突围
金砖十年,将往何处
中国自由贸易港为亚太经济带来无限可能
第三章 跟踪变革潮流 把握发展态势
国企改革为党的十九大后全面改革创造条件
自贸区以创新引领中国市场开放
激励计划激活中国经济发展潜力
产业政策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中国制造2025 比德国工业4.0 层次更高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扫清全球经济阴霾
非公经济有望搭上新型政商关系快车
国企卖壳有利于国资改革进程加速
如何打破企业“僵而不死”的怪圈
第四章 拥抱数字经济 踏准革新步伐
互联网经济下的机遇与变革
互联网知识付费是否属于粉丝经济
内容付费阅读是互联网时代的一大进步
互联网企业的无底线是自掘坟墓
“双创”将催生更多数字化制造企业
第五章 洞悉世界棋局 助力中企出海
特朗普来访后中美经贸关系三大走向
中国如获“市场经济”地位意义重大
中企海外并购风险何在
“淡马锡经验”究竟能否适用于中国
丝路基金和亚投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让地球村变得更美丽
美国制造业回流是中国制造的历史机遇
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需循序渐进
“鲁冠球式惧怕”与全球竞争精神
第六章 祛除股市沉疴 筑牢制度城墙
2018 年IPO 市场的三大走向
美国对证券欺诈案打击近乎苛责
A 股纳入MSCI 其实没那么玄乎
理性看待上市公司股权争夺
减持新规是一粒“缓释胶囊”
完善交易制度是舒缓减持压力的关键
大股东增减持与股价有何关系
沽空机构专叮有缝的“蛋”
研究微博言论是投资A 股的秘诀之一
牛企为何也要上市
上市公司取奇葩名字意图何在
强退让A 股不再是“劫贫济富”场所
成也杠杆败也杠杆
第七章 拨开金融迷雾 破解风险之道
华尔街要对鲍威尔任后的货币政策保持警惕
重拳整顿网络小贷是件好事
“现金贷”监管可借鉴美英经验
ICO 是甚于“郁金香泡沫”的博傻游戏
农村发展互联网金融面临哪些掣肘
要把投机资本“请出去”
“无现金社会”真的要来了吗
移动支付的下一站会是什么
征信业是互联网金融领域下一座金矿
后记 经济学家的话有多少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