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一批又一批 中车用“中国造”征服阿根廷
参考消息网
2018-04-25 08:45:11

参考消息网4月25日报道香港经济通通讯社4月24日报道称,阿根廷当地时间4月23日,中国中车与阿根廷交通部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签署罗卡线200辆城际动车组及配件供货合同,总金额2.78亿美元。

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从中车集团获悉,阿根廷当地时间4月23日,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与阿根廷交通部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签署了罗卡线200辆城际动车组及配件供货合同,总金额2.78亿美元。这是中车四方在阿根廷赢得的第三批城际动车组出口订单。

据了解,2013年,为了对布宜诺斯艾利斯城铁网线进行现代化更新改造,阿根廷交通部先后两次向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采购总计709辆城际动车组,用以更换萨缅托、米特雷和罗卡三大城铁线路上的老旧车辆,是中国出口量最大的城际动车组订单。目前全部车辆都已投入运营,其中300辆用于罗卡线。此次签订的200辆城际动车组订单,属于罗卡线的增购项目,也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综合客运铁路运输计划的一部分。本次增购后,罗卡线将完成所有老旧车辆的更换。

据介绍,目前,罗卡线在线运营的城际动车组采用3辆和4辆编组,增购车辆投入使用后,将与前期提供的300辆进行混编,罗卡线城际动车组将扩编为8辆编组。增购扩编后,罗卡线的客运容量将提高20%,有效满足该线路的客运需求。按照计划,增购车辆将在2019年年中开始交付。

作为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一个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大都市,在主城周围建有20多个卫星城,卫星城和主城之间主要依靠城铁线路连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此前提供的709辆城际动车组,已全部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上线运营,覆盖萨缅托、米特雷和罗卡三条主要城铁干线,每天服务着上百万阿根廷人。这些“中国造”列车技术先进、设施完善,得到阿根廷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认可,官方统计乘客满意度高达97%,当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城铁出行。

此次获得罗卡线的增购订单,标志着中车四方在阿根廷赢得了“回头客”,是在阿根廷市场的又一次重要突破,对于未来南美市场的开拓具有重要意义。

据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了解,为降低物流成本,激发内陆省份经济活力,阿根廷政府近年推出了规模庞大的铁路运输系统更新计划。因此阿根廷与中车集团的合作变得愈加频繁。近年来,在阿根廷,中车制造的各种轨距、各种制式、各种型号的铁路机车、动车组、客车、货车和地铁列车密集交付。

2017年10月24日,由中国中车大连公司制造的第二批出口阿根廷内燃机车项目中的首台机车在大连港码头装船启运。这批出口阿根廷CDD3A1型机车共30台,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装载的柴油机符合欧洲最新排放标准。机车陆续运抵阿根廷后,将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到圣马丁线路上担当货运牵引任务,运输粮食、矿石等物资。首批20台客运“火车头”已于2013年抵达阿根廷。

2016年8月31日,带着“中国智造”基因的首辆阿根廷定制米轨内燃机车在四川资阳竣工下线。这批机车将服务于阿根廷贝尔格拉诺货运铁路现代化项目,线路总长7000公里,横贯阿根廷主要产粮区。阿根廷是世界主要产粮国之一,由于交通不便,物流成本占到粮食总成本的50%。阿根廷希望通过中阿合作的铁路升级项目,降低粮食销售价格以提升国际竞争力。

2015年7月7日,中国首次出口阿根廷的3列内燃动车组成功抵达。这批内燃动车组是由中国中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总计27列81辆。这批动车组将用于贝尔莱诺南线运营,对提升阿根廷铁路运输装备水平,方便人民出行,改善乘车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由中车四方生产的城际动车行驶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城铁线上。(企业供图)

延伸阅读

出海记|港媒:中车四方为香港市区线研制首列地铁列车抵港

参考消息网1月30日报道港媒称,港铁2015年斥资60亿元向内地车厂中车四方购入93列市区线新列车,首列列车26日运抵港。预计新车在投入服务前会进行一系列严谨的测试,包括在主行车线进行综合测试等。

据香港《文汇报》网站1月26日报道,从列车制造商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早前发放的照片所见,车厢内的天花扶手采用环形设计,地面及座椅以紫色为主色调,座位上的“关爱座”标志则继续是红黄两色,列车上亦设有动态路线图。

港铁于2015年宣布向中车四方购入93列新车,是港铁有史来最大宗的新车采购。

据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了解,2017年12月21日,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为香港市区线研制的首列地铁车辆下线。该车是我国最大地铁车辆项目的首列车,也是目前国际上防火标准最高的地铁车辆。

2015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在国际竞标中成功中标香港市区线地铁车辆采购项目,项目共93列车(744辆),是港铁史上最大规模的新列车采购。这批地铁车辆将用于香港市区的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及将军澳线运营。

据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高级主任设计师王文健介绍,香港市区线地铁车辆采用不锈钢车体,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八辆编组最大载客量超过3000人。车辆基于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成熟的地铁车辆技术平台,充分借鉴港铁的运营维护经验,采用国际先进标准设计制造,拥有优异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

按照计划,首列车预计将在2018年下半年完成调试具备上线运行条件。该项目所有93列车预计到2023年全部完成交付。

2017年12月21日,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为香港市区线研制的首列地铁车辆下线。(新华社)

出海记|日媒:中车海外业务扩大加剧日企危机感

参考消息网1月24日报道《日本经济新闻》网站近日获悉,日本川崎重工预计将获得约1600节美国纽约地铁的车辆订单。订单总额约达4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1.26亿元),将成为该公司至今接到的最大规模订单。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月23日报道,全球最大铁路车辆企业中国中车正在北美和东南亚开拓市场。虽然川崎重工在成本方面处于劣势,但交货期和品质等管理能力受到积极评价。一方面,在日本国内由于新建路线减少,铁路车辆的需求增长乏力。因此,各家铁路车辆企业正转向海外订单,以寻找出路。

报道称,铁路车辆企业正面临世界性的订单竞争激化和业务重组难题。以销售额接近4万亿日元的最大企业中国中车为代表,海外企业正在迅速扩大业务规模、提升竞争力。川崎重工等日本企业在规模上处于劣势,要在海外扩大订单,优势企业之间展开合作等灵活的战略不可或缺。

2017年9月,排名全球第二位的德国西门子的铁路车辆部门和第三位的法国阿尔斯通宣布2018年底整合。铁路车辆领域将形成销售额达到2万亿日元规模的德法联盟。全球铁路车辆“三巨头”中的两家合二为一。此外,加拿大庞巴迪和美国通用电气(GE)也出现了重组铁路车辆部门的传言。

报道更为关注中国中车的业务扩大。报道称,中车2015年由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而成。中车获得了美国波士顿的地铁车辆和东南亚铁路车辆订单,正在扩大海外业务,加强国际存在感。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一方面,日本企业一直以国内市场为主。日本国内最大企业日立制作所的销售额还不到5000亿日元,而居第二位的川崎重工则不到1400亿日元。东海旅客铁道(JR东海)旗下的日本车辆制造在北美陷入亏损,很多企业在海外陷入苦战。在新兴市场国家等市场,“交钥匙方式(Turnkey)”的订单正在增加。交钥匙方式是指,直到开通为止对车辆和信号系统等提供一揽子支持服务的交货方式。目前,只有日立等很少一部分日本企业有能力参与竞争。今后,日企通过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等方式提升国际竞争力将更加重要。

2017年10月16日,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美国波士顿市橙线地铁首批列车下线。这是在中车长客客车制造中心装配一车间拍摄的波士顿地铁列车。(新华社)

出海记|外媒:奥克兰倾心中车有轨电车系统

参考消息网12月22日报道外媒称,几周前曾向市政委员会官员展示中国超级电容有轨电车系统的当地商人说,该系统可能可以解决奥克兰交通拥堵问题。

据《新西兰先驱报》网站12月20日报道,由奥克兰市政委员会控制的房地产公司奥克兰帕努库开发公司的前总经理约翰·达尔泽尔加入了一家联合企业,该联合企业希望修建奥克兰新的从中央商务区到机场的轻轨。

报道称,10月,达尔泽尔为奥克兰市长菲尔·戈夫、规划委员会主席克里斯·达比和市政委员会委员罗斯·克洛安排参观了在广州运营的有轨电车。

达尔泽尔说,对于奥克兰而言,中国的有轨电车系统是最佳选择,而达比表现出极大兴趣。

达尔泽尔说:“这可以利用新技术优势,除了在车站外,不需要空中电缆。在车站,空中电缆能够对超级电容器直接充电,而不用传统的电池。”

交通部长菲尔·特怀福德在11月底表示,轻轨列车能够让奥克兰大大受益。

特怀福德说:“在奥克兰建立轻轨网络,每年将大幅增加收益,包括货运公司在内的道路使用者将从交通拥堵缓解中享受到这些好处。”

政府将对奥克兰摩托车主征收地方燃油税,为一项价值数十亿新西兰元(1新西兰元约合4.61元人民币——本网注)的投资提供资金。

达尔泽尔提到中国中车时说:“他们在制造电力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城际动车组、磁悬浮列车和超级电容有轨/无轨电车方面拥有特殊技能。”

据报道,中国中车在国际上完成了数十份合同,合作对象包括新加坡、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和南非。

他说,中国中车的超级电容有轨电车系统于2012年推出,它对环境的影响极小,因为它运营时不需要空中电缆或第三轨供电。

他说:“列车80%以上的能源可以储存在超级电容器中,下一段旅程还可循环使用,可以实现节能30%。”

他说,中国中车的超级电容有轨电车系统于2014年在广州投入运营,2015年在淮安投入运营。

达比说,10月,他去参加一个广州、洛杉矶和奥克兰的三方会议时,在广州乘坐了有轨电车。

报道称,这种技术代表了世界上众多迅速发展的快速轨道交通技术之一。竞赛正在展开,人们竞相开发创新性城市轨道交通解决方案,而奥克兰面临着其他数以百计的全球化城市所面临的同样的轨道交通挑战,对于解决方案的需求正在加速增长。

资料图片: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九届高交会上,参观者在中车集团的展台观看“复兴号”列车模型。(新华社)

出海记|俄媒:中国中车与俄合资高铁车辆厂将设在莫斯科

参考消息网10月26日报道俄媒称,莫斯科市政府科学、工业政策与商业局第一副局长阿列克谢·阿尔杰莫夫在出席首届中国机械工业品牌展(China Machinery Fair)期间表示,俄中合资高铁车辆厂厂址将设在莫斯科。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10月24日报道,阿尔杰莫夫说:“我们与中国正在积极开展谈判,商讨合资企业在莫斯科本土化的问题。这家合资企业将生产高铁机车车辆。目前已经选好厂址,配备有必要的交通和工程基础设施以及铁路专用线。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起草文件,为开展这方面的合作,俄中两国将签署一份政府间协议。”

早前俄罗斯媒体报道称,俄西纳拉集团可能与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厂,为莫斯科-喀山高铁生产动车车辆。合资企业的厂址计划设在莫斯科郊区或者乌拉尔地区。

报道称,莫斯科至喀山段高铁造价约为1.2万亿卢布(约合188亿美元),全长770公里,穿越俄罗斯的7个地区。预计建成后莫斯科至喀山将只需3个半小时。莫斯科至喀山段高铁是莫斯科-北京高铁项目的其中一部分,莫斯科至北京高铁项目总造价高达7万亿卢布(约合1214亿美元)。

据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了解,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化龙表示,中车国际业务签约额从2012年的35.88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81亿美元,增长了125.8%。

据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占中车海外市场的半壁江山,在去年新签81亿美元订单中,“一带一路”的订单占出口订单较大比重。刘化龙说,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中车在中国以外的海外市场份额占比仅为6%左右。因此,中国企业海外商业模式创新,将成为突破的关键。中车已从以往的产品输出发展到如今的服务、技术、资本乃至行业标准的全要素输出,模式创新已在发达国家落地。

2016年7月11日,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参观者在第三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中国中车展台留影。(新华社)

出海记|外媒:首批“中国造”美国地铁列车在中车长客下线

参考消息网10月18日报道外媒称,美国马萨诸塞州交通局(MBTA)新的橙线地铁就要抵达。10月10日,马萨诸塞州交通局公布了两辆在中国长春由“中车制造”的波士顿地铁样车。

据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网站10月10日报道,根据MBTA发言人乔·佩萨图罗的说法,今年晚些时候,这两辆地铁列车将运往美国,成为美国橙线地铁的一员。

报道称,2014年,中国铁路股份有限公司(CRRC)中标了波士顿橙线地铁152辆新车型和132辆红线车。所有284辆汽车预计将在2022年交付。去年12月,MBTA又投票选择从同一家公司再购买120辆红线车。根据MBTA新任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路易斯·拉米雷斯的说法,前六批橙线试点车将于12月抵达,并经过严格的检测和检验程序。他说:“试验车的交付是采购全新橙线车队的重要里程碑。”

另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0月16日报道,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首批美国波士顿橙线地铁车,16日在长春顺利下线,预计在今年12月份运抵美国。这是中国首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美国标准地铁车。

据报道,在长春下线的波士顿橙线地铁车采用不锈钢车体,运营时速63英里,车辆服务年限达30年。

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于青松介绍说,车辆结构强度、控制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均采用美国标准,这也是中国首个整车各系统均采用美国标准设计的产品。

于青松也介绍说,该地铁车在时速40公里发生碰撞时,车体的乘客区域不会有任何变形,可以保证两列六辆编组车辆碰撞中乘客的安全性。

据介绍,中国制造的波士顿地铁橙线车辆还同时满足美国残疾人协会标准(ADA)、美国环境署标准、美国马萨诸塞州公共交通安全运行法案、美国人体工程军工MIL标准等。

据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从中车了解,2015年9月,中国中车在美国投资兴建了第一个制造基地——中国中车春田工厂。春田工厂占地40英亩,能够完成车辆总装配、转向架装配、试验和售后等工作,能够创造就业至少150人,预计2018年初投入使用,产能计划实现每月生产12辆车,波士顿地铁后续车辆将在这里实现本土化生产。春田工厂的竣工,将推动春田重返铁路制造业的中心,复兴当年的辉煌。今年,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还设立了研发美国分中心,将承担前沿技术研究、美国标准体系的建立及认证、对北美地区项目进行跟踪、研发及后期的技术支持等工作。

据悉,美国第一条地铁——波士顿地铁,从1897年投入使用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作为全球公认的高端市场,其在技术、商务、本地化及法律等方面都有非常特殊及复杂的要求。2014年10月22日,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中标284列波士顿红线和橙线地铁,这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在美国面向全球招标中首次胜出登陆美国。2017年4月3日,“中国制造”美国波士顿橙线地铁模型车首次在波士顿市政广场上面向公众展出,赢得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好评,马萨诸塞州州长曾连续三次在Twitter上为地铁点赞,他说:“新车增加了门的宽度,增加了到站和上下站的屏幕和语音提示,提高了运行中的稳定性,让乘客体验更加舒适。”

今年4月,马萨诸塞州交通局(MBTA)跟中车长客股份公司正式签订波士顿地铁“红线”项目120辆地铁车加车合同,同时,公司还中标美国洛杉矶地铁项目,这批地铁将直达好莱坞。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迎来美国“回头客”,从“走出去”到“留下来”,并成为“座上宾”,为美国轨道交通提供“中国方案”,分享“中国经验”,输出“中国技术”。

10月16日,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首批美国波士顿橙线地铁车下线。(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