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喜欢禁映电影

中国日报网

《团体之钻》讲述了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暗杀者的故事:萨万星•辛格(Satwant Singh)和宾特•辛格(Beant Singh)。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印度禁止放映描述1984年10月前总理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暗杀者这部有争议性的电影,这一举措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一次,国大党(Congress party)非常愤怒,竭力反对旁遮普语电影《团体之钻》(Kaum De Heere,Diamonds of the Community),投诉称电影美化了甘地夫人的暗杀者。甘地因其派遣军队进入印度锡克教大教堂金庙(the Gold Temple)——锡克教的圣地,她遭锡克教信徒保镖枪杀了。

显然,情报机构警告称,如果电影放映了将有暴力发生——毕竟,甘地夫人1984年10月遭遇谋杀引发了反锡克教的暴力行为,并造成超过印度全国范围内该群体3000多人死亡。

旁遮普的国大党领导人坚持认为,这部电影“将谋杀者作为英雄呈现给观众”;而该电影制片人否认了这一指控,说它只是一部关于政治暗杀的电影。

很多人说,从历史记录来看,当涉及的影片有关其领导人和统治时,国大党就会过于敏感。

1975年,《风暴》(Aandhi)(又名Gale),该电影部分是基于英迪拉•甘地的一生,国大党政府是不允许它完整发布上映的。

《王位的故事》(Kissa Kursi ka)(又名Tale of a Throne)是1977年一部讲述女主角和其儿子桑杰(Sanjay)的故事的讽刺文学作品。该部作品在紧急时期被政府禁止——公民自由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的一段紧急时期——已打印的作品也被销毁。

八年前,国大党向电影制作方发出了一份法律通知,因担心其中包含不准确信息,建议电影应基于该党领袖索尼娅•甘地(Sonia Gandhi)的生活。

“政治领袖被视为圣牛。他们不可以在电影遭受批评,”电影评论人舒卜哈•古普塔(Shubhra Gupta)说道。

这还不是全部。自从我记事起,印度一直都有要求禁映电影。

1994年,导演谢加•卡普尔(Shekhar Kapur)的电影《土匪女皇》(Bandit Queen)是基于普兰•黛维(Phoolan Devi)的生活改写的,但因其中的强奸场景和亵渎的言行而遭禁。第二年,导演马尼•拉纳姆(Mani Ratnam)的电影《孟买》是有关该市宗教暴乱的一部尖刻电影,该影片陷入了印度教右翼团体呼吁禁止的麻烦。

1998年,导演迪帕•梅塔(Deepa Mehta)的电影《火》(Fire)因展现了女同性恋关系,在放映时也遭到该团体的攻击。2000年,印度教原教旨主义者在圣城瓦拉纳西(Varanasi)破坏了梅塔电影三部曲中的《水》(Water)的布景,认为该部电影玷污了这座城市并诋毁了印度教传统。梅塔采用新的演员阵容在斯里兰卡重拍了该部电影。

卡马尔•哈山(Kamal Hasan)向间谍惊悚片《千面谍》(Vishwaroopam)投入了一大笔预算,但其在一些穆斯林组织发现其对该团体的描述是准确无误时遇到了问题。该影片激怒了审查董事会成员,说这是“文化恐怖主义”。哈山最终同意删除部分影段。几年前,一群理发师抗议一部叫做《好运理发师》(Billu Barber)的电影,因为他们发现“理发师”这个词是贬义的。这部电影必须重新命名为《比鲁》(Billu)。

社会科学家希夫•维斯瓦纳坦(Shiv Visvanathan)表示,频繁的电影禁映要求也是全国范围内广泛不安的一部分,“很多人在自己的事业上十分敏感”。

“有一些印度边缘群体,他们动员周围的人关注猥亵言行、肮脏电影及图片问题,”他说道。

他表示,一些政党如国大党对有关“挑战他们民俗”的电影特别有感触。国家领导人不能被批评,如违反官方的叙述将会引起不悦。

“这是一种新的隐性且明确的审查制度,”维斯瓦纳坦说道。

对于一个拥有世界最大电影产业之一的国家来说——批评人士指责宝莱坞(Bollywood)主要兜售一些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更坚定且更有争议的现实的幻想作品——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想法。

希夫•维斯瓦纳坦说:“印度正在成为一个不容异说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