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谈】新加坡为何要禁口香糖?

中国日报网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Lee Kuan Yew)于2015年3月23日与世长辞,享年91岁。他把新加坡从一个小港口打造成国际贸易中心。同时,他倡导环境整洁、行为端正,并以个人名义提倡在新加坡禁止口香糖。他为什么会如此厌恶口香糖呢?

在与作家汤姆·普雷特(Tom Plate)的交谈中,李光耀曾抱怨道,自1992年口香糖禁令推行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件事一直是国外记者讨论的焦点。据传,在新加坡乱吐口香糖要受鞭刑,这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注:此处为原文作者误读,新加坡政府虽然禁止口香糖,却从未把售卖或食用口香糖定为适用鞭刑的罪行,犯法者顶多只会被罚款)。

如今,这一禁令仍是新加坡最广为人知的一个侧面。同时,凡乱丢垃圾、随意涂鸦、乱穿马路、乱吐痰或乱甩鼻涕、随地便溺或使用公厕后不冲水,也要依法接受罚款(依照法律,如果是公厕,你就必须冲水)。

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独立国家。由于资源匮乏,时任总理的李光耀制定了振兴计划,要将新加坡打造成为“第三世界地区里的第一世界绿洲”。

不久后,新加坡就成了一个街道干净、草坪整齐、交通便利的城市国家,甚至超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受过剑桥大学教育熏陶的李光耀还在想,怎样才能让新加坡更干净。

普雷特(Plate)在他的“亚洲巨人系列”之《李光耀对话录》(Giants of Asia: Conversations with Lee Kuan Yew)中写道:“虽担任专栏作家多年,口香糖问题也一度令我困扰。但后来我意识到,在新加坡不断追求干净整洁的道路上,公共场合随处可见的口香糖残渣已成为必须禁止的对象。

“也就是说,嚼口香糖是反乌托邦的做法,搅乱了一切努力。在李光耀和他的团队看来,这个在过去司空见惯的恶习是阻碍国家进步的敌人。要想向理想社会进发,办法很简单——禁止口香糖。”

1992年新加坡正式颁布这项禁令时,李光耀担任总理一职已长达31年,堪称“资深部长级别”的大功臣。

他在2000年接收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彼特·戴伊(Peter Day)专访时说:“新加坡曾被外界称为保姆国家(注:保姆国家指政府用一系列的提议来鼓励公民们改变他们在保健,财政和环境等方面的习惯)。但结果是,我们国民的行为举止变得更好了,新加坡也比30前更宜居了。”

当时,李光耀正在推动“商业创新潮”。戴伊“迟疑地”提出,人行道上的口香糖残渣或许代表着创新精神的到来。

听到这里,李光耀做了个鬼脸。

“把口香糖粘在捷运门上,让别人打不开。这种做法不叫创意,叫恶作剧。如果你觉得嘴里不嚼些东西就无法思考,可以试试香蕉。”他回应道。

普雷特称,李光耀认为任何问题都有公共策略来解决,即便是人行道或捷运门上的口香糖,也有解决方案。普雷特说:“他是个实事求是的乌托邦主义者。每天醒来他都会对自己说,‘我如何能让国家更好?’”

口香糖常常让捷运无法关门

不管怎样,如今,“嚼口香糖基本是合法的。”普雷特说。

一直以来,因个人需求带少量口香糖进入新加坡是合法的。

自2004年美国和新加坡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以来,公众可以凭处方到药房和牙医诊所购买具有医疗作用的口香糖,包括标准的无糖口香糖。

但如果乱吐乱扔,仍会面临罚款。

新加坡管理大学(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法律系副教授陈庆文(Eugene Tan)说:“我们常拿这些禁令开玩笑……我们常把新加坡称作‘罚款城市’,许多不当行为都会受罚。”

抛开2004年的政策修改,“人行道上的口香糖残渣的确少了不少。”陈庆文说。

就个人而言,陈庆文对此并不留恋。

“没有了这些恶心的标记,人行道美多了。”他说。

伦敦牛津广场(Oxford Circus)人行道上的口香糖残渣

在伦敦留学的新加坡学生余佩仪(Pei-yi Yu,音)表示,没有口香糖残渣的确要干净很多。

“来到英国后,我常会在戏院或教室里触碰到口香糖残渣,这让我觉得非常恶心。”余说。

“多亏了李光耀先生,我们才有一个环境整洁的新加坡。”他补充道。

普雷特曾到访新加坡数十次,却并未对该国法律产生怨言。但他表示,他的妻子(伯克利大学毕业生)曾试图在新加坡践踏草坪。

他称,新加坡“环境非常整洁,罚款金额高,警力充足”,这与他的家乡——加利福利亚贝弗利山庄(Beverly Hills)非常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