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0年末几个月一直到1941年夏,国家间的冲突已经发展为真正的世界大战。此间,东非战役( East African campaign )和西部沙漠战役(Western Desert campaign)都已经打响了,主要是意大利和英联邦两国在埃及和利比亚的沙漠上开展拉锯战,从埃塞尔比亚打到肯尼亚。《三国同盟条约》(Tripartite Pact)——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间的合作宣言——在柏林完成了签订。日军占领了越南,在法属印度支那(French Indochina)建立了军事基地,一路进击攻打中国。意大利法西斯的领袖墨索里尼(Mussolini )下令攻打希腊,发动了希意战争( Greco-Italian War)和巴尔干战役( Balkans Campaign)。不列颠之战(Battle of Britain )的战火还在继续燃烧,英德之间互相发动空中轰炸和海上攻击。美国开始实施租借法案(译者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根据国会1941年通过的租借法案向其盟国提供的军火、粮食等物质援助),最终为盟国运输了价值500亿美元的武器和物资。德国在华沙(Warsaw )和波兰的其他城市建起了以高墙包围的贫民窟,逮捕周围地区的犹太人,强迫他们搬进这些飞地,此后二战进入了局势险恶的新阶段。
抗日战争进入了第四年,中国军队壮大了空中力量,自产武器,用现代战争的方式训练官兵。上图摄于1940年7月11日,中国的军校学员全副武装,在中国某地进行阅兵,他们喜欢德式钢盔。
英国步兵在利比亚港口巴迪亚(Bardia)附近的一条浅壕里就位。此前,巴迪亚一直被意大利军队占领,经过20天的围攻之后,最终在1941年1月5日落入盟军手中。
1941年5月15日,在岩山背景映衬下,一架英军轰炸机从东非某地起飞,机后留下了一条滚滚烟雾和沙尘的尾迹。
1940年6月21日,英国地中海舰队( British Mediterranean Fleet)轰炸了利比亚巴迪亚的库普左堡(Fort Cupuzzo)。其中一只战舰上的官方摄影师在炮轰时拍下了一些照片。照片中,多管防空高射机关炮准备就绪。
1941年,利比亚港口托布鲁克(Tobruk)遭到盟军攻击,图为遇袭后油库燃起熊熊大火的鸟瞰图。
巴迪亚这座强化了设防的海港城市被英军夺下,三万八千多名意大利人沦为战俘,其中有四名将军,此外,英军还获取了大量军事物资。1941年2月5日,澳大利亚控制了巴迪亚后,意大利战犯排成了长长的队离开巴迪亚,队伍一眼望不到边。
1941年1月,澳大利亚轻型装甲部队(Australian Light Cavalry)驾驶的布伦式轻机枪装甲车骑兵中队在埃及的沙漠上行进。这支部队正在进行军事演习,为盟国军队在北非战斗做准备。
这名英国皇家空军(the R.A.F.)的中东司令部的军械士在准备炸弹,展开抗击意大利军队的非洲战役。这枚炸弹的起爆装置还没装好,装好了的话,它能够随时发挥其杀伤力。照片摄于1940年10月4日。
1940年12月28日,一支英国飓风战斗机巡逻队在中东地区上空飞行的情形。它们正在改变队形,攻击敌军飞机。
这张照片是从一架英国战机上拍摄的,照片显示的是,1941年2月18日,袭击托布鲁克期间,在托布鲁克海港的意大利巡洋舰“圣乔治奥号”(Cruiser San Giorgio)船身中部起火。
1941年2月11日,利比亚西部沙漠上某处石墙围起的堡垒里,一名意大利士兵的尸体卧躺着,这是他在战争中倒下的地方。
1940年9月17日,一辆英国巡逻坦克在埃及一个港口卸下。英军刚刚运输了一大批坦克到这里,这只是其中一辆。
1941年2月19日,埃塞尔比亚流亡皇帝(Emperor of Ethiopia)海尔·塞拉西(Haile Selassie )(图右)招募了一支埃塞尔比亚军队回国参战,支援在非洲的英军,此前塞拉西的帝国被意大利吞并了。照片中,这位皇帝正在视察一个机场,身旁是他的翻译官。1941年5月5日,驻扎在埃塞尔比亚的意军被盟军击败后,塞拉西重返亚的斯亚贝巴(Addis Ababa),恢复了统治地位。
1940年12月9日,英军的苏格兰步兵团卡梅伦高地人团(Cameron Highlanders)和印度军队行军前进,经过北非沙漠(North African Desert)的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
1941年,德国非洲军团(Afrika Korps)司令、陆军元帅(Field Marshal)埃尔温·隆美尔(Erwin Rommel)将军与一名身份不明的德国军官坐在一辆汽车上喝酒,此时他正在视察被派遣到利比亚支援意军的德国部队。
1941年4月14日,利比亚沙漠上停泊着一辆巨型四号坦克(Panzer IV),它属于德军驻北非远征军。
1940年12月17日,来自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的孩子们在东京聚会庆祝《三国盟约》的签订。日本教育大臣桥田邦彦(图中)手持交叉旗帜,此次聚会主办人还包括东京市长太久保留次郎(Tomejiro Okubo)。
1940年9月14日,一架日军轰炸机在飞行。往下望去,可以看到一连串炸弹投下后,地面升起了浓烟,这里是中国重庆,在长江一个拐弯处附近。
1941年5月2日,中国重庆附近,几名中国士兵在操作一台声音探测器,它可以控制3英寸高射炮开火。
1940年8月10日,中国重庆,日本军事飞机进行了四天四夜的空袭之后,一名挑水工仍继续挑水,他周围一切都被炸毁了,只留下一片废墟。
1941年6月30日,在中国某处,一辆日军坦克驶过一座应急桥梁。
从这张鸟瞰图可以看到,1940年10月29日,日本横滨(Yokohama)海岸外,日本本土舰队正排成作战队形。
1942年7月,日军开展了对华空袭,据报道,此次空袭造成了大约700人丧生,图中重庆百姓的尸体堆放着。1939年至1942年间,日本空军在重庆投下了三千多吨炸药,造成一万多名民众伤亡。
1940年9月26日,在法属印度支那的东京地区(Tonkin )(越南北方的地区、旧省),法国殖民军正撤离海防(Haiphong,越南东北部港市),按照法日协定的条约,维希法国(Vichy France)(译者按:维希法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占领下的法国傀儡政府)授予日军军事通行权,日军就占领部队就夺去了这座港口城市。
1940年1月9日,意军轰炸机正前往阿尔巴尼亚-希腊前线( Albanian-Greek frontier)执行军事任务。1940年10月28日,意军从阿尔巴尼亚境内侵略希腊。
1941年1月11日,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机向被意军占领的阿尔巴尼亚港口城市法罗拉(Valona)发起空袭。
1941年5月,占领希腊期间,一支德军小分队穿过希腊的一个村庄。
德国空袭者在希腊克里特岛(Crete)付出了代价。战斗机在该地区上巡逻时,运兵飞机紧随其后,还有轰炸机为其护航。照片显示的是,伞兵部队的一架飞机在1941年6月16日坠落。
1941年初,克里特岛上一名坠亡的伞兵和他的降落伞。
1941年5月23日,为了向本方空军警示自己的出现,士兵们在党卫军部队船只上展开纳粹党所用的十字记号卍,以便顺利通过希腊的科林斯湾(Gulf of Corinth)。
1940年8月3日,丘纳德白星航运公司(Cunard White Star line)的“兰卡斯特亚号”(Lancastria )沉没时场面悲惨而富戏剧性。当时兰卡斯特亚号正将英国民众和部队撤离法国,这趟短途航行的乘客人数达到了顶峰——估计有4000至9000人登上了这艘船。船出发后不久,就遭到了德军容克88型飞机的轰炸,不到20分钟就沉没了。虽然有2477名乘客得救,但估计还有4000名乘客因炸弹爆炸、低空扫射、溺水或者在油污水中窒息而身亡。这张照片是从一艘救援船只上拍摄的,这时班轮已经侧翻,人们涌到船体的一侧,游向救援船只想要安全获救。留意一下,水面拥挤着的是人们的头部。
1941年1月19日,在法国英吉利海峡沿岸某处,德军的防控高射炮发炮时喷出烟雾。
图为1940年2月20日,在纳粹魔掌下的波兰城市Szydlowiec里,居住在犹太人区里的孩子们的面容。
1940年12月,在被德国占领的卢布林中一处犹太人区里,一名德国军官在给孩子们上课,告诉他们“别忘记每天洗澡”。
图为1941年2月17日,华沙犹太人区里的一幕,这里的犹太人戴着印有大卫之星(译者按:这是犹太人的标志)的白色臂章,这里的电车标有“仅供犹太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