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战前时光

中国日报网

对全世界人民来说,1939年轴心国与协约国正式宣战前的那些年,是极为混乱躁动的年代。1929年,即战前十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给世界带来大量失业与绝望的人群。民族主义的浪潮席卷德国,德国人民强烈反对《凡尔赛条约》(Versailles Treaty)的惩罚性条款,而该条约是一战结束时签订的。自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中国东北满洲起,中日两国的战火就没有间断过。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试图建立一个新的民族主义联盟,多次侵略和占领周边国家,由于这些侵略行径在当时不需要承担相应责任,他们越发无法无天。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其本身也是即将来临的二战的一次彩排——德国和意大利支持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将军(General Francisco Franco)领导的民主主义政变,4万多名外国人来到西班牙,加入这场他们认为是反法西斯的大型战争。二战爆发前的最后几年,德国就不断制造摩擦和冲突,为发动二战铺垫——重整军备,与苏联(USSR)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吞并奥地利(Austria),入侵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同时,美国政府通过了几个美国《中立法案》(Neutrality Acts),旨在避免外交纠纷,因为美国刚刚走出经济大萧条和黑色风暴(Dust Bowl)的阴影。以下一些照片可以一窥引发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些事件。

1、1924年12月20日,35岁的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刚刚从兰兹贝格监狱(Landesberg Prison)获释。因参与1923年的啤酒馆政变,希特勒被判了叛国罪。这张照片在他刚刚向助手鲁道尔夫·赫斯(Rudolf Hess)口授完《我的奋斗》(Mein Kampf)一书后拍摄的。八年之后,即1933年,他宣誓就任德国总理。

2、中日第二次战争期间,1937年,一名日本士兵在已被占领的中国万里长城上站岗。自1931年起,中华民国(the Republic of China)和日本帝国就一直处于时断时续的交战状态。但是,1937年两国矛盾升级了。

3、1937年,日军飞机在中国领土上轰炸目标。

4、1937年,日军在中国上海进行巷战。上海的战火一直从1937年8月延续到1937年11月,双方参战兵力将近100万。最终,双方伤亡人数将近15万,上海沦陷,日军获胜。

5、1937年8月13日,日军占领北平(北京)后拍摄的第一组照片。高举太阳旗的日本军队经正阳门列队进城,直抵紫禁城的宫殿。不远处就是美国领事馆,在中日战事达到白热化的时期,住在北平的美国人纷纷躲进了领事馆。

6、日军士兵在战壕里用刺刀屠杀中国战俘,其他的日军士兵站在边上围观。

7、1936年6月27日,广州。南京政府主席、中国总司令蒋介石(Chiang Kai-shek)(右)会见云南省省长龙云(Lung Yun)。

8、1938年2月5日,一名中国妇女在认领她家人的遗体。她所有的家人都在日本攻占南京的过程中被杀害了。日军士兵的暴行导致大量平民被杀害。

9、1936年5月30日,日本东京。日本政府为即将到来的第二次中日战争做准备,大浅草寺(Big Asakusa Temple)的和尚正戴着防毒面具进行防空演习。

10、1922年10月28日,意大利法西斯领导者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中),双手叉腰,和他的法西斯党徒站在罗马市内。他们刚刚完成向罗马的进军,这次进军是一次威胁的行动。成千上万名法西斯黑衫队员占领了意大利多个战略要地。行军结束后,意大利国王埃玛诺来三世(King Emanuelle III)不得不允许墨索里尼组建新政府,为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扫清了道路。

11、1935年,第二次意埃(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期间,四名意大利士兵在埃塞俄比亚前线举枪瞄准。墨索里尼领导下的意大利军队侵略吞并了埃塞俄比亚,使其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并将其与厄立特里亚(Eritrea)一起称为“意大利东非”。

12、1935年,意大利军队在埃塞俄比亚首都马卡来(Macall)升起了意大利国旗。埃塞俄比亚国王海尔·塞拉西(Emperor Haile Selassie)向国际联盟请求援助无果,意大利在东非基本上是掌控了一切。

13、1937年6月2日,西班牙内战期间,西班牙拥护共和政府的士兵在教妇女练习射击,以抵抗弗朗西斯·佛朗哥将军领导的法西斯叛军的进攻,保卫巴塞罗那(Barcelona)。

14、1938年3月19日,西班牙马德里(Madrid),五层楼的卡萨布兰卡(Casa Blanca)大楼被炸毁,300名法西斯叛乱分子被炸死。当时,西班牙政府的拥护军花了六个多月的时间,挖通了一条通往该大楼的600米长的地下隧道,埋下地雷,制造了此次爆炸。

15、1936年9月12日,西班牙布尔古斯城(Burgos),一名叛军士兵将手榴弹扔过铁丝网,投向了一名正在用机关枪扫射的共和政府士兵。

16、1939年5月30日,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制造的斯图卡式(Stuka)俯冲轰炸机,隶属于秃鹰军团(Condor Legion),正在西班牙上空作战。尾翼和机翼上的黑白十字架是圣安德鲁十字架(Saint Andrew's Cross),它是佛朗哥民族主义空军(Nationalist Air Force)的标志。秃鹰军团是指法西斯德国派出的志愿军,由德国陆军和空军组成。

17、1936年12月9日,西班牙马德里。佛朗哥叛军的飞机正在马德里上空投掷炸弹,几十个家庭躲在在马德里地铁站避难。

18、1938年,佛朗哥的民族主义空军在轰炸巴塞罗那。西班牙内战期间,出现了最早对市民目标进行狂轰滥炸的行为,随后发展成新的恐怖轰炸的战争方式。

19、1937年1月8日,16架来自得土安(Tetuan)——西班牙在摩洛哥(Morocco)境内的一个城市——的叛军飞机轰炸了马德里之后,不少人被困在了被炸毁的房屋下,他们的亲属正在打听他们家人的消息。这些妇女的脸上惊恐万分,非战斗平民正承受着内战的痛苦。

20、1936年7月27日,一个投降的西班牙叛军被押送至简易军事法庭受审,人民阵线的志愿军和国民警卫队正在嘲弄他。

21、1936年12月30日,一支法西斯叛军机关枪小队在西班牙北部韦斯卡(Huesca)前线崎岖的山地上占据了制高点,身后是一个保护着他们的、有经验的步枪兵。

22、1939年9月3日,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向全国人民发表广播讲话,庄严承诺美国将严守中立。二战前的数年间,美国国会通过好几个中立法案,(官方正式)承诺置身于国际冲突之外。

23、1937年9月18日,加州洛杉矶。美国电影界向西班牙政府捐献了一辆救护车,赖特·卡恩(Riette Kahn)坐在车子的方向盘前。开往西班牙的好莱坞车队,以“帮助西班牙民主的捍卫者”为名,穿越美国大陆,为西班牙内战募捐。

24、1932年4月1日,纳粹党的美国总部成立,两名穿着制服的美国纳粹分子站在纽约办事处的门口。德国工人党(NSDAP,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是“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德文缩写,通常其简称为“纳粹党”(Nazi Party)。

25、美国中北部地区黑色风暴肆虐的那些年,俄克拉荷马州(Oklahoma)的波伊斯城(Boise City)的一个宁静的小农场即将被巨大的沙尘暴吞噬,地表的泥土被吹干并席卷而去。严重的干旱、落后的耕作技术以及毁灭性的风暴,使得数百万英亩的农田变荒漠。这张照片拍摄于1935年4月15日。

26、这张照片名为“迁徙的母亲”(Migrant Mother),照片里是佛罗伦斯·汤姆森(Florence Thompson)和她的三个孩子。摄影师多罗西亚·兰格(Dorothea Lange)为汤姆森和她的孩子拍摄了一系列照片,这是其中一张著名的照片,拍摄时间是1936年初,地点在加州的尼珀莫(Nipomo)。

27、1936年8月8日,齐柏林飞艇兴登堡号(The zeppelin Hindenburg)飞跃曼哈顿的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这艘从德国起飞的飞船正飞往新泽西州的莱克赫斯特(Lakehurst)。1937年5月6日,兴登堡号在莱克赫斯特上空爆炸,形成一个壮观的大火球。

28、1938年3月16日,英国正在进行最大的一次防毒气袭击演习。在伯明翰,有2000名志愿者戴着防毒面具参加了此次精心设计的演习。这三位消防员穿着全套装备,从长筒胶靴到防毒面具,模拟毒气攻击演习。

29、1934年6月14日,意大利威尼斯机场。阿道夫·希特勒与贝尼托·墨索里尼会面,相互握手致意。墨索里尼和他的法西斯党为希特勒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但是,鲜有新闻报道他们日后谈判的具体细节。

30、1933年3月,四名纳粹党士兵在伍尔沃斯百货公司(Woolworth Co. store)柏林分店门口唱歌。当时纳粹党正在进行抵制犹太人在德国存在的运动。希特勒的党徒相信伍尔沃斯公司的创始者是犹太人。

31、1932年8月19日,柏林一场无线电展览会上纳粹党的展台。该展台专门为宣传纳粹党的留声机行业设计的,这些留声机唱片只宣传国家社会主义运动。

32、1935年9月11日,德国纽伦堡(Nuremberg)。成千上万的德国青年正在国家社会主义党的大会上激情饱满地听取领袖希特勒讲话。

33、1933年11月9日,在庆祝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创立十周年的日子里,阿道夫·希特勒的车队行驶在德国慕尼黑(Munich)的街道上,道路两旁的亲纳粹分子正在热烈欢迎他们的到来。

34、1933年8月27日,德国。拥护希特勒的青年排列成纳粹党徽的形状,纪念一个无名的士兵。

35、1935年10月4日,德国汉诺威(Hanover)附近,比克堡(Bückeburg)正在庆祝全国丰收节。德军当着上百万居民的面展示它的实力。展示开始之前,大量坦克排列成行,聚集在一起。完全无视凡尔赛条约的规定,1933年希特勒掌权之后,德国迅速走上了重新武装的道路。

36、1932年7月9日,成千上万的德国人来到柏林,参加在此举行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会议。

37、1936年2月24日,一组德国女孩排队参加由纳粹青年运动(Nazi Youth Movement)赞助支持的音乐文化培训。

38、1935年9月10日,希特勒出席在德国纽伦堡举行的纳粹党代表大会。

39、1936年柏林奥林匹克夏季奥运会,美国运动员杰西·欧文斯(Jesse Owens)(中)获得跳远比赛第一名,第二名是纳粹德国运动员卢兹·朗(Lutz Long)(右),第三名日本运动员田岛直人(Naoto Tajima)(左)。在颁奖升旗仪式上,欧文斯敬美式军礼,卢兹·朗敬纳粹礼。欧文斯在田径比赛中获得四项冠军,分别是100米和200米短跑、跳远和4*100米接力。他是第一位仅在一届奥运会中获得四块金牌的运动员。

40、1938年9月24日,英国伦敦赫斯顿(Heston)机场,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爵士(Sir Neville Chamberlain)结束了在德国与希特勒的谈判,回到了英国,并带回了以后会被称为《慕尼黑协定》(Munich Agreement)的协议条款。这表明英国采取绥靖主义的态度,允许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Sudetenland)。

41、1938年4月30日,奥地利萨尔斯堡(Salzburg),纳粹青年团的成员在焚书。公开焚书旨在反对非德意志或犹太-马克思主义思想,该行动在纳粹德国很常见。

42、1938年9月8日,德国纽伦堡为庆祝“公众日”(Day of Community),举行大型团体体操表演。希特勒出席并观看了在齐柏林体育场举行的这场大型表演活动。

43、1938年11月10日,柏林发生了步调一致的反犹太示威游行活动。党卫军和市民用锤子打碎犹太人商店的橱窗,街道上到处都是玻璃碎片,这就是“水晶之夜”(Kristallnacht)的由来。然而,当晚纳粹当局对此视而不见,最终九十一名犹太人被杀害,三万名犹太人被赶到集中营。

44、1939年8月13日,德国,杜塞尔多夫(Duesseldorf)莱茵金属武器厂(Rheinmetall-borsig Armament factories)的一个大车间,这里主要生产炮筒。二战开始之前,德国的工厂每年生产的武器都是以数百件计算的,不久便上升到每年数以万件的数量。单单在1944年,其建造的战斗机数量就超过了两万五千架。

45、1938年3月14日,刚被吞并不久的奥地利正在等待阿道夫·希特勒的到来,欢迎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街道重新装修过了,路名也更换了。维也纳城市广场(Vienna City square)上的一个工人拿着一块新的广场路牌准备更换,上面写着“阿道夫·希特勒广场”(Adolf Hitler Pl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