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思道:美国人的数学有多不好?

中国日报网
以下这道题是初中数学题,如果你回答不了,恐怕不够格继续往下看:
有三个连续整数,中间那个数是2n,则这三个数的和是?
A. 6n+3
B. 6n
C. 6n-1
D. 6n-3
韩国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孩子能答对这道题(答案是B)。而美国只有37%孩子能答对,比不上伊朗、印度尼西亚和加纳的同龄孩子。
美国孩子的阅读能力公认不怎么样;看来他们的计算能力更不怎么样。
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ducationalTesting Service,简称ETS)发布的一份全球报告表明,美国年轻人的阅读能力国际排名低,但数学能力排名更是垫底。美国这一代年轻人不久将会迈入社会走向职场,得与外国人竞争。
美国人的排名这么低不能全怪经济危机。就算是拿了研究生文凭的美国千禧一代,计算能力国际排名也差不多垫底。
再看看另一道题:
从早上6:20到当天的早上8点,分针共转了多少度?
A. 680度
B. 600度
C. 540度
D. 420度
美国初二学生只有22%回答正确(答案为B),比不上巴勒斯坦、土耳其和亚美尼亚的学生。
在最近的专栏文章中,我夸赞了美国的人文学科。编辑收到了一位教授的来信,信中指出,美国理工科学生会学习人文课程。而除了愿意上《诗人的物理学》这样的课,文科学生怎么也不愿意学任何与理工科沾边的东西。事实的确如此。
算数好的不是怪咖,这是对公共政策进行逻辑讨论的基本要求。马克•吐温(Mark Twain)貌似说过,对于醉汉来说,路灯是用来靠的,而不是用来照明的。如果不会算数,政客总是像醉汉那样利用统计数据搞鬼,也不会被人发现。
(我认为美国高中和大学对微积分过分强调,而忽视了统计学。但每个公民都应该会统计学)
但凡美国进行公开辩论时总会绕开诸如标准差这样的基本的统计学概念,因为很少有美国人知道那是什么。而且美国人对于“平均数”这一概念的理解过于异想天开。
再来看一道题:
将一块40厘米长的木头切成3段后,所得3段木头长度分别为2x-5、x+7和x+6。问:最长的那段木头是多长?(单位:厘米)
美国的初二学生中只有7%回答正确(答案是15厘米)。而新加坡则有53%的初二学生回答正确。
我知道会有很多读者为美国学生抱不平,认为他们只是不擅长数学罢了!是的,那些数学天才都异于常人。据说伟大的数学家卡尔•高斯(Carl Gauss)小时候,老师上课时让学生计算1到100所有数字之和,高斯几乎想都没想就算出了答案:5050。
老师大吃一惊,问他怎么能那么快算出来。高斯解释说,他把1和100相加,2和99相加,发现这样的组合有50个,其和都为101。所以,50乘以101等于5050。
所以我同意,对于高斯这样天才得让人恼火的人,我们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但我们不能把那作为不学数学的借口。像新加坡这样的国家,能让普通孩子把数学学好,是因为其花了功夫。
算术当然不仅只关乎数字。其还涉及到逻辑推理。下面是一道我家人喜欢的逻辑推理题,第一次接触这道题的时候我还小,这道题完全和数学没有关系。但数学学得好的人貌似更占优势:
一个地牢有两扇门,其中一扇是希望之门,另一扇是黑暗之门。地牢里除你之外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人说的是真话,另一个人说的是假话。你不知道谁讲的是真话谁讲的是假话,但这两个人彼此明白。你可以向其中一人提一个问题,而你也不知道你问到的究竟是哪个人。那么,要怎么提问,才能分清这两扇门,从而逃出去?
这是一道逻辑推理题,不是脑筋急转弯。知道答案后便会觉得这道题很简单。没有看过答案的人,可以在Twitter或Facebook上把答案发给我,第一个回答正确的人,将获得我签名的新书一本,或者我从伊拉克战争中带回的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海报一张。我已经把答案公布在博客里了,但你不需要看答案,对吗?
关于作者:纪思道(Nicholas Kristof)为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