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新的词条和短语不断更新。哪些能够最终留用呢?
现在谈新年决心为时尚早,可是如果你想从2015年开始戒烟,改“抽电子水烟”(vaping),那你就应该知道“vape”(电子水烟)一词在2014年的深远影响。牛津字典的编辑部甚至将该词列入了2014年度词汇。
"vape"一词具有很大灵活性,既可作名词(表示吸“电子水烟”这一行为或“电子水烟”这一器具),也可作动词(形容抽“电子水烟”时的吞云吐雾)。研究表明,早在电子烟(e-cigarettes)发明之前,“vape”一词就已经出现。2003年,该词在中国出现,但早在20年前,就有了第一个已知用法。当时,作家罗博∙斯特普尼(Rob Stepney)在现已闭刊的英国杂志《新社会》(New Society )上使用了“vape”一词,用来描述这种当时还未问世的装置:“一种吸入器或是‘非燃’烟,和真烟很相像,但是……采用定量吸入尼古丁蒸汽。(这将是一种新习惯,如得以流行,可被称为‘抽电子水烟’。)”
抽电子烟真的流行起来了。在过去的5年里,电子烟产业发展成为一个价值数百万美元的产业,相关词语的使用也很快流行起来。2009年左右,“vape”一词开始经常出现在主流群体中。据牛津字典编辑部所说,2013年该词的使用率增加了6倍。2014年,又翻了一番。如今,“vape”一词已被收入词典,还衍生出“vape pens”(电子水烟笔)、“vape shops”(电子水烟店)和“vaporiums”(电子水烟烟吧)等词。
当然,年度新词作为这一年度很显著或是很突出的词,也许并不能够全面代表这个时代,也很难说能否在未来几年内流行。牛津字典的编辑部主任朱迪·皮尔索尔(Judy Pearsall)表示:“随着‘抽电子水烟’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包括林赛·罗韩(Lindsay Lohan)和巴里·玛尼罗 (Barry Manilow)在内的名流使其成为一种时尚,公众开始不断讨论它的公众危害,讨论是否需要对其进行规约。因此,2014年‘vape’一词和相关词条的使用才会显著增加。”
在2014年度新词榜上,“vape”一词击败另外入围词位列榜首。其他年度新词包括:“bae”(对亲密爱人的昵称,源自美国黑人英语),“budtender”(在商店或药房出售大麻的店员),“contactless”(电子读卡器在不接触的条件下无限读取数据,多用于交款和支付时),“indyref”(苏格兰独立公投),“normcore”(故意穿着面料简单、无设计感、颜色单一的衣服,并将之视为一种时尚),还有我个人最喜欢的slacktivism(懒人行动主义,指在网络上对公众议题表现较活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参与)。
社交媒体影响语言发展
牛津字典并不是唯一一家评选年度词汇的机构。2014年11月到2015年1月间,美国方言学会(The American Dialect Society)和全球语言监测机构(The Global Language Monitor)也会推出自己的年度词汇榜。 而钱伯斯词典(Chambers)和柯林斯词典(Collins)也已经发布了他们选出了年度词汇:排在榜首的分别是“overshare”(过度分享)和“photobomb”(照片炸弹)。
排名第二分别是“hashtag”(话题标签)和“digital native”(数字原住民)。这些新词不论是从语言的简洁性上,还是对我们行为方式的影响上都凸显了社交媒体对语言的巨大影响力。比如,“slacktivism”本身就是一种网络行为,“indyref”也起源于Twitter的话题标签。目前,韦氏词典还未公布其年度词汇,但2014年,他们已经收录了“hashtag”和“gamification”(游戏化)。此外,牛津字典中还收录了“cyberespionage”(网络间谍)、“subtweet”(亚推特)、“clickbait”(诱骗点击)等词。
技术的进步也帮助提高了我们对语言演变的监控能力。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测机构就词语的发展趋势,利用运算法则对网络、博客、社交媒体以及全世界以英语为书面语的地区共计约30万册印刷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进行了统计,并将于近期公布年度词汇。2014年4月,全球语言监测机构研究发现,这一语言发展趋势可能会让语言爱好者们不安。当时哪个新词占了上风?“Emoji”(绘文字)——这些在社交媒体上令人发狂、生动形象的表情符号正开始取代词汇的使用。
当下流行,未来会消亡吗?
回顾这些年的年度新词(无论是备受推崇的专家组选取的词,还是大众选取或是机器选取的词),有些已经被我们弃之不用。美国方言协会2007年年度词汇“subprime”(次贷)影响较为深远,而2006年年度词汇“plutoed”(被降级或贬值)尽管表面看来十分“adorkable”(呆萌,2014年收入柯林斯词典),却显然并未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但这也正是语言的神奇之处:可塑性极强,弹指间就可以发生改变。史学家们用语言一丝不苟地记述过往,而如今,我们正在经历着语言的自然选择。对新词来说,一时的方便和成功(朗朗上口的新词可以很快在网络上传播)并不意味着它们一定能走到最后,最终被保留下来。
《牛津英语大词典》作为一本历史性词典,追踪了一千多年来英语的演变历程以及词语使用方式的发展历程。除增录新用法之外,这本大词典保留了原有的用法,同时对英语使用者和“tweeps’”(微生物,形容爱好微博的网民)无限度的造词和改变词语用法加以规约。一个词要想收录到《牛津英语大词典》之中,此前必须经受长时间的考验,但这也能保证其收录的词汇将被永久地保留下来。2014年一个“新”词是“hi-fi”(高保真),首见于1935年。由此可见,“vape”一词想要入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尽管准入条件严格,《牛津英语大词典》还是保持着一年四次的词语增录。最近的一次增录是2014年9月,共计增录600个新词、新短语和新词意。
11月19日,又有一条值得关注的消息出炉:《时代周刊》杂志公布了第四届年度“词语流放投票”(word banishment poll)活动详情,号召广大读者给希望禁止使用的单词或短语投票。前几次投票活动中,“OMG”、“YOLO”(You Only Live Once,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因为你仅活一次)以及“twerk”(电臀舞)均名列榜首。而此次“feminist(女权主义者)”的榜上有名引起了不少争议。对此,编辑部表示,他们此举仅仅是为了批判记者们对该词的滥用。语言纯化论者们(purists)对如今的字典大加鞭挞,但也别忘了,倘若你能穿越到过去,问问乔叟(Chaucer)“nice”是什么意思,他会告诉你,“nice”意指“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