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争论毫无意义

中国日报网

一份来自全球工业数据和数据研究公司HIS的最新报告显示,受益于中国消费支出持续增长,中国将于2024年稳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在进入“新常态”后仍继续赶超美国,中国正迅速实现着万众期待的里程碑。由于使用不同的GDP测算方法,一些研究人员预言中国将在几年后晋升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然而另一些运用购买力平价测算法(PPP)的研究人员表示,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从人均GDP来看,中国人均GDP为6500美元,是美国45000美元的1/7。如果按照PPP算法计算,美中人均GDP比值就会下降至大约4倍。正是基于数据分析中的这一点,中美人口比值(4.2倍)才会被包含在内,从而使得中国经济总量比美国要多。

但是这一逻辑有些问题。人们试图使用PPP法测算出的人均GDP数值,而不是用一国的GDP总量来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通过PPP测算法得出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结论是不靠谱的。或许更保守些的说法是“美国人的经济购买能力是中国人的4倍”或者中美两国间仍存在经济差异。

让我们从历史角度看这个问题。20世纪50年代,美日两国人均GDP比值刚好过4,而且当时没有按照PPP算法进行校正。也就是说,中国如今的发展水平充其量不过和半个多世纪前的日本差不多,况且中国目前还停留在发展中国家中期水平。

中国最高领导层也一再强调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合理且可行,与50年代高喊过度乐观的口号和实行不利于经济生产的政策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但是,中国已然成为世界大国,每个统计数字乘以13亿倍后的直接结果。有一项数据能够代表中国过去35年来改革成果,中国外汇储备总量截止2014年10月已经达到3.88万亿美元。为了看清这一问题我们做个比较,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曾表示,中国政府的外汇储备量才刚刚够付清他本人和随行代表团的旅途费用。

和过去中国引以为傲的其他成就不同,如今角色反转了:西方国家总是喋喋不休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中国却一直在这一问题上保持低调。中国领导集体有着不同的忧虑,如人均收入低下,农村人口依旧庞大,平均受教育水平不高,环境破坏严重,腐败现象严重,利益集团盛行,真正的创新型企业不多等,当然也有例外。还有就是如何刺激国内消费增长,政府几经尝试却不见成效。

此外,成为世界大国也意味着分担国际责任,比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在解决中东问题和非洲发展问题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共同对抗恐怖势力,协助解决欧盟经济危机,与邻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等。有如此之多,或许还有更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中国没有闲心去争论谁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也在情理之中。

关于作者:迈克尔•杰拉奇(Michele Geraci),宁波诺丁汉大学商学院中国经济政策项目负责人,同时就任于伦敦全球政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