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谈】伦勃朗发明了自拍?

中国日报网

伦勃朗年轻时的自画像(1628-1629年)(图片来源:斯坦本田/法新社/盖蒂图像)

阿拉斯泰尔·苏克(Alastair Sooke)认为,这位荷兰大师可能画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自画像,而这些作品也是对社交媒体时代的预知。

将来,当社会历史学家定义21世纪之交时,他们将如何描述我们的时代?我敢打赌,我们生活的时代将被称为“自恋时代”。想想看,人们不停用日常快照记录他们的生活,而后发布到社交媒体上,他们记录如此详细,详细到过度。如今的自拍现象如此普遍,以至于牛津词典(Oxford Dictionaries)还把这个词收录到“2013年流行词汇”中 (根据其定义,自拍是“一张自己用智能手机或网络摄像头拍摄并且上传到社交媒体网站的照片”。)

近期,伦敦的艺术季正在进行,其中最大的展览之一就是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10月15日开展的《伦勃朗:晚期画作展》(Rembrandt: The Late Works)。我最近一直在想,伦勃朗(1606-1669)或许知道一两件有关自拍的事。

在他浮浮沉沉的绘画生涯中,恒久不变的就是他对自画像的迷恋。40多年中,他用油画、素描和版画等不同方式,画了约80幅自画像,期间转换着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在伦勃朗的所有作品中,自画像占比高达20%。这样一来,即使在今天,很多参观者依旧可以识别他朴素但鲜明的面部特征。大蒜鼻在艺术史上只能属于一个画家。

学者普遍将伦勃朗的自画像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他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些活泼的、试验性的形象,那时的他还很年轻,急于挣钱。在这些画像中他探索光的效果以及奇异的鬼脸和面部表情。他常常以一种混乱震惊的表情和紊乱的头发出现在画面中,这可能是他丰富创造力的视觉符号。

伦勃朗年轻时的自画像(1634)(图片来源:Wide Eye图片社/ 阿拉米图片社)

接下来是17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自画像,他正当中年,穿着丝绒镶边的昂贵毛皮大衣。比起早期和晚期作品,这些自画像少了一些开拓性。但伦勃朗在这些作品中展现出了自己的尊严,展现了象征财富的外在物质特征,这也反映出他很享受在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商业成功之路。

最后一个阶段,经过了七年左右的空白期,从1652年开始,伦勃朗又画了15幅左右的自画像。对许多人来说,这些自画像堪称伦勃朗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品。金链和绣花衬衫一去不复返。相反,艺术家用粗犷简洁的笔触和诚恳的态度来描绘自己,却反而让这些照片彰显出与众不同、引人注目的现代性和自省意识。

自我提升

“某种程度上,成就伦勃朗的是他的自画像,而并非只是他的艺术作品。”艺术历史学家詹姆斯·霍尔(James Hall)说,她的著作《自画像:一种文化史》(The Self-Portrait: A Cultural History)已于2014年出版。霍尔称:“伦勃朗早期的自画像版画传得到处都是,所以大家都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即使他们从来没有见过伦勃朗的其他作品。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家,不是宫廷艺术家,他不得不做出更多的努力,让自己有一席之地。比如画一幅自画像表示你已经出名了,即使你没有。”

伦勃朗自画像(1655年)(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国家美术馆在展览中特别展出了6幅自画像,对于策展人贝特西·威斯曼(Betsy Wieseman)来讲,深刻细致的洞察力和生动灵活的绘画技艺使伦勃朗的自画像特别令人难忘。

“当你想要画一张自画像时,就不是拿起手机咔嚓一拍的事,而是要思考怎么画和怎么构图,”她解释到,“你不得不近距离的观察自己,熟悉脸上所有隆起的地方、皱纹和下垂的地方。伦勃朗很乐意近距离的观察这些,记录下这些不完美,诚实而又令人惊叹。为此他发明了各种不同的笔法。他可以在一处着力刻画,表现自己明显的眼袋,然后在另一处潦草地涂一涂,点一点,给下巴一种很松弛的感觉。这些不同笔触的运用给他的脸注入了活力与质感。”

国家美术馆展出的其中一幅《自画像(和两个圆圈)》(Self-Portrait With Two Circles,1665年左右),是从伦敦北部的肯伍德馆(Kenwood House)借过来的。伦勃朗手拿画笔、调色板和腕木,站在位于画像右侧边缘的画架前。他头戴的白色亚麻布帽,仅用几道快速有力的笔触来表现,没有过多渲染。画架上的画还没有画完。他的面部表情似乎体现了命运的抛弃和重创:破产、第一任妻子萨斯基亚(Saskia)的早逝、前情人(也是他儿子的保姆)的恶意诉讼。然而他凝视前方的眼神依旧不屈不挠,显现在黑暗中体态似乎体现了一个坚定的、不可动摇的存在。

“肯伍德馆的自画像是最好的自画像,甚至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画像,”霍尔说,“伦勃朗站在那里,几乎挑战着我们所有人。你能感觉到他的决心,他不会被轻易打败。这幅自画像很大,让人印象深刻,秋季特有的橙色和红色调使其看来有一种腐败的颓靡感。伦勃朗为何如此动人和充满力量?是因为他的尊严和个性。”

自画像(和两个圆圈)(1665-9)(图片来源:肯伍德馆,艾弗遗赠/英国遗产)

在他身后的墙壁上,弯曲的线条构成了一对神秘的圆圈。没有人真正知道这两个圆圈是什么意思,多年来,学界已经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理论。也许它们是世界地图的两个半球,也许它们是犹太神秘哲学的符号。

目前,在众说纷纭的解读中,被普遍认可的是威斯曼(Wieseman)的看法。她认为圆圈最有可能指的是佛罗伦萨画家乔托(Giotto)的故事,据称他可以徒手用一个简单不间断的线条画出一个完美的圆。

“伦勃朗是在表达他已经超越乔托达到了顶峰,”威丝曼解释说,“因为他画的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圆圈。他以此表示,自己可以比乔托做得更好。”

这种解读引人深思。伦勃朗暗含在画中的自我夸耀并非无耻的自我扩张(就好比如今常见的自拍照),却表明,即使是伟大的艺术家也无法对自我炫耀免疫。即便如此,一个一闪而过的自拍和伦勃朗的宏伟自拍之间还是有着天壤之别。正如威斯曼所说,“关于伦勃朗的自画像,我们需要铭记的是:它们不仅仅是艺术家的画像,它们就是伦勃朗。换句话说,它们是梦幻般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