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美国监听全球90%通信 主要针对西方强国

中国日报网

  参考消息网8月6日报道 外媒称,美国“截击”网站8月4日消息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梯队”监听系统依然处于活跃状态,该系统监听着全球90%的通信。

  据拉美社8月4日报道,英国记者邓肯·坎贝尔在该网站发表文章介绍了又名为“P415计划”的“梯队”系统的历史,并展示了美国国安局前雇员斯诺登提供的一些材料。

  邓肯·坎贝尔的文章证实,整个监听体系始建于1966年。在此之前,人类最早的通信卫星刚刚进入轨道执行任务。监听网络分为两个子计划:一个专门针对前苏联发生的通信卫星;另一个就是“梯队”监听系统,其主要目标是监控西方强国的电子信号。后来这些信息都被斯诺登曝光在世人面前。

  坎贝尔在文章中讲述自己在1987年前往美国时了解到“梯队”监听系统的存在。当时他得知,英国和美国的情报部门共同操控着一个庞大的监听系统。

  报道称,2013年斯诺爆出美国监听超过30个国家的政府、公司和个人的通信,国安局瞬间陷入丑闻的泥潭。(编译/刘丽菲)

德国政府曾要求美国大使就监听事件作出解释。(资料图片)

  当地时间11月4日,在位于韩国首都首尔的美国驻韩大使馆附近,一名示威者(左)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模仿者(右)身上贴“停止”标签。

  (2013-11-04 17:18:46)

  【延伸阅读】美国监听诸盟友,一个都不能少 安倍被“打脸”

  中新网8月5日电 “维基解密”网站近日公布的一份机密文件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对日本政府省厅及企业等实施有计划的监听及间谍活动。日本方面的“暧昧”回应受到关注。事实上,美国对亲密盟友实施窃听活动早已不是第一次被媒体曝出。种种迹象显示,日美这对表面“亲善友好”的盟友间其实早有裂痕,互挖墙脚之举也早有缘由。

维基解密网站31日爆料称,美国针对日本政府和企业开展了间谍活动。   欧洲盟友“无一幸免” 普京或成唯一“短板”

  过去几年,美国安局窃听外国领导人的报道可谓屡见不鲜,其中就包括其最亲密的几位盟友。事件曾一度造成涉事各方关系紧张,并酿成多起外交风波。而在该机构前雇员爱德华 斯诺登的“棱镜门”事件爆发后,奥巴马政府曾被迫对情报机关的个人信息收集活动进行改革。

  今年6月,法国《解放报》等与维基解密共同披露了一系列机密文件,称包括希拉克、萨科齐和奥朗德在内的三任法国总统均在美国窃听之列。事件引发美法关系一度陷入紧张状态,美法盟友也被指出现“尴尬”裂痕。但事关国家利益,法国政府并未因此而“抛弃美国”。

  今年7月,维基解密再次爆料称美国安局窃听德国总理默克尔及其最亲密顾问的电话长达多年,并对德前总理的下属进行了秘密监视。事件引发包括默克尔本人在内、德国各界的强烈不满,德美关系“再度紧张”也是自不必说,但出于各种利益考量,事件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资料图:德国总理默克尔

  不过,美国情报机构的监听技术虽堪称高超,但也并非“无往不胜”。有俄罗斯军事专家就指出,类似俄总统普京的通话就“绝无可能被美国截获”。因为普京使用的是卫星网络,配备强大的编码器,且并非这一种,敌方若要破译他的谈话,大概至少需要“90年的时间”。

  但为啥法国总统奥朗德、德国总理默克尔以及欧盟其他领导人的通话,美国人窃听起来就如探囊取物呢?专家指出,因为巴黎和柏林与北约、美国等“过从甚密”,欧洲国家与美国皆使用相同类型的电子设备,所以中情局特工能轻松破解“友邦”领导人的加密通话。

  而维基解密此次公布的文件显示,美国从2006年起就对日本35个目标进行窃听,包括政府高官及大财团高管。虽然文件未显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中招”,但其内阁中的多名高官却并未幸免。窃听内容则涵盖日美关系、气候变化谈判、甚至包括安倍在官邸所做的机密简报等。

  此外,日本三菱及三井这两大财团的能源部也遭到其窃听,且相关活动早在安倍第一次担任首相时就已开始。此外,本次公开的文件中还有一份标着“最高机密”,美国还将其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这几个情报联盟盟友进行了分享。尺度之大让各界大跌眼镜。

  日美回应耐人寻味 互挖墙脚安倍“打脸”

  与外界的激烈反应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日政府此次的表态十分耐人寻味。一向反应迅速的日本政府就在事件爆出三天后才做出回应,甚至还有政府高官对美国的行为表示“理解”,与此前同遭美窃听的德法政府形成鲜明对比。美国也一直不见认错,还坚称这种窃听行为是“为了保护盟友安全”。

  据报道,美国在窃听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及安倍政府逆来顺受的仆从心态,很快招致日本各界的猛烈抨击和嘲讽。日本《每日新闻》直指美国此举“无耻下流”;朝日电视台更称这是 “间谍行为”;《东京新闻》指美国的情报战“不讲情义”,为了国家利益对盟国政府都会展开窃听。

资料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但是,美国为什么会冒着被围攻的风险,对“亲密战友”日本下手呢?有专家认为,日美战后诉求的转变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战后,日本深受美国影响和制约,而安倍自第一任期开始即推行所谓的“脱离战后体制”,其核心内容多与美国价值取向背道而驰。但在涉及关乎美国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美国断不会任由日本为所欲为。由此可见,这也可能正是美国对日本进行监听和防范的深层原因。

  更让安倍深感“打脸”的是,其目前正积极推进的新安保法案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进一步强化未来的日美安保合作、打造更强有力的日美同盟。除民众反对致支持率大幅下跌外,此次事件对安倍政权来说更无异于雪上加霜,在法案“存在违宪”问题的基础上,又将再度生出其目的性正确与否的疑问,进而对正在参议院进行的相关审议也会造成进一步的负面影响。(完)

  (2015-08-05 07:40:02)

资料图:潜艇

  人民网北京10月29日电 (邱越)据美媒消息,美国海军部情报局称,中国装备完整核导弹的弹道导弹潜艇的射程之广,可将导弹从东亚发射至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也可从太平洋中部发射至美国大陆。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小卓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美国中国潜艇力量的发展感到紧张,认为其核优势受到了极大挑战。

  美媒报道称,中方的一艘攻击潜艇悄然驶过马六甲海峡并随即不见踪影,随后这艘潜艇在斯里兰卡附近重新浮出水面,后又出现在波斯湾,于今年2月经马六甲海峡返回,这是已知中国潜艇前往印度洋的首次航行。

  “这说明美国对中国潜艇力量的发展比较紧张。”赵小卓说,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大洋上没有对手,而我国潜艇在深海的出现,打破了美国对整个海洋的控制,打破了其一家独大的优势。我国潜艇若安装弹道导弹,尤其是核导弹,将具备非常有效的二次打击能力,美国的核优势将受到极大的挑战。“美国认为中国后劲太足,这更加剧了美国的担心。”

  冷战期间,美国为对付苏联潜艇,在海底放置了固定声呐基阵,监听苏联潜艇进出要道。如今这一系列固定声呐基阵被用来监听中国,同时还加入了水下移动潜航器“海星”,军事专家李莉表示,美国现在通过固定声呐基阵和移动监听系统,对我国潜艇可能的航行要道进行监控。“这套系统离我们非常近,对我们的潜艇活动肯定会造成干扰。”赵小卓如是说。

  李莉表示,面对密布的潜艇监听系统,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大降低我国潜艇的噪音,传统方法是给常规潜艇涂上消声瓦,对发动机做降噪处理,或是发展无人的水下潜艇,也就是静音型潜艇,还可以发展超空泡潜艇,让潜艇完全处在被空气所包裹的气泡中,完全不与水接触,也会给对方的监听系统巨大的挑战。”

  (2015-08-03 17:29:01)

维基解密网站31日爆料称,美国对日本高级官员、中央银行和大型企业进行了间谍活动。   中新网7月31日电 维基解密网站31日爆料称,美国对日本高级官员、中央银行和大型企业进行了间谍活动。维基解创始人阿桑奇称日本应当接受教训,他指责美国的行为不让人尊重。

  维基解密网站发布的文件称,美国国家安全局(NSA)针对日本的35个目标开展了间谍活动,包括日本内阁、三菱公司等日本企业,还对日美国家关系相关内容、贸易谈判和敏感的气候变化战略等进行了监听。

  文件显示,NSA刺探日本财团、政府官员、部委和高级顾问的行为至少可以追溯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第一届政府,时间从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

  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但文件显示,其监听目标包括日本内阁办公室的交换机以及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的秘书。另外,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等央行官员,还有至少一个央行官员的家庭电话号码也遭到监听。

  监听列表上还包括日本财务省的众多官员,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宫泽洋一,三菱公司的天然气事业部,和三井集团的石油部门等。

  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说,“从文件中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在私下里担心应当向美国透露多少信息,以防止日本在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和外交关系不受破坏。但我们发现,美国听到并看到了一切。”

  “日本应当接受的教训是,不要期待一个监听超级大国会做出有尊严和让人尊重的行为。规则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规则。”

  文件指出,从透露的信息可以看出,美国情报机构对日本政府的间谍活动十分深入,许多日本内阁成员都遭到监听,日本的贸易谈判、与核问题相关的活动也遭到了监视。

  在维基解密公开文件后,日本政府还没有做出任何评论。

  (2015-07-31 17: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