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人物谱:那些不为人知的英雄

中国日报网

 诺曼底的隐形英雄叶绍荫

 

诺曼底登陆期间,中国工程师叶邵荫和他的研究团队解决了“真空管超负荷运转”的问题,为盟军7000多架飞机通过地空通讯成功降落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工程师叶邵荫改良了地空通讯中所用到的真空管,从而更好地帮助协调飞机降落。如果没有这一创新,1944年6月6日开始的著名的诺曼底登陆也不会发生。

1944年5月,由于6G6/G真空管超负荷运转,盟军的无线电话在接通15分钟后便失灵了。这使得空军无法正常参战,地面坦克部队和海上舰船也因此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年仅35岁的叶绍荫时任美国无线电公司(American Radio Corporation)高级工程师,负责真空管设计工作。经过反复测试后,叶绍荫终于使6G6/G真空管输出力大为提升,足以承担起空军飞行中的通讯任务。

本报道所使用的照片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独家提供给中国日报网站(chinadaily.com.cn),未经允许,请勿擅自使用。

长眠于中国重庆的飞行队长库里申科

格里戈里•库里申科(Gregory Kulishenko)[图片仅供中国日报网使用]

在中国西南重庆,一位苏联飞行员壮烈牺牲——他把的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事业。

格里戈里•库里申科,1903年出生于乌克兰,苏联援华飞行中队队长。他在二战中志愿帮助中国人民驱逐侵华日军。1939年,该飞行中队开始正式援华。

在援华期间,他赢得了中国飞行员的尊敬和高度赞誉。他对飞行学员极其严格,把轰炸机知识以及先进的操作技巧和飞行策略无私地传授给中国飞行员。

1939年10月14日,库里申科接到作战命令,袭击日军某军事基地。行动中,作为苏联空军志愿飞行队一员,库里申科击落日机六架但他驾驶的座机左发动机严重受损。

为使飞机免遭坠毁,库里申科不顾生命安危继续飞行并成功降落在长江江心。同机组人员成功跳下飞机游到岸边,然而,库里申科由于长时间空战筋疲力竭无力跳出机舱,与座机一道被江水吞没。

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尽管这段历史已过去很久了,但中国人民没有忘记库里申科,一直用独特的方式纪念他。谭忠惠,目击了1939年空袭中库里申科坠机江心的过程,从1958年开始自愿为库里申科守墓。56年间,她和她的儿子魏映祥一直信守承诺。这段故事成为中国人民和苏联士兵之间深厚友谊的有力见证。

2014年12月24日,以谭忠惠和魏映祥的故事为蓝本,电影《与格里戈里•库里申科同志在一起》在英雄长眠的重庆西山公园开拍,将于本月(8月)末上映。

图片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独家提供,仅供中国日报网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比利时的中国母亲”钱秀玲

图为钱秀玲[图片仅供中国日报网使用]

1929年,中国女性钱秀玲移居比利时。1940年5月,纳粹德军占领比利时。战争期间,她营救了近百名比利时国民,人民称赞其为比利时的“中国母亲”。.

钱秀玲出生于中国东部江苏省宜兴市。少年时,受玛丽•居里(Marie Curie)的影响,对化学了产生极大的兴趣,并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

为追寻梦想,她远赴比利时,就读于比利时知名学府——鲁汶大学。

1940年,纳粹德国闪电般地突袭低地国家。比利时迅速沦陷,反纳粹运动随即展开。一位名叫罗杰(Roger)的青年因炸毁德军列车通过的铁路被抓并判处绞刑。

钱秀玲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尽其所能营救罗杰。当她得知德军驻比利时的最高行政长官亚历山大•冯•法尔肯豪森(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与堂兄是挚友,她立即恳求法尔肯豪森帮忙赦免罗杰的死刑。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法尔肯豪森点头同意了。几天后,罗杰被释放了。在当地人的心中,钱秀玲是善良的中国女英雄。

1944年,三名盖世太保成员被杀,德军疯狂报复,逮捕了97名比利时青年男子,并打算处以极刑。

当时,钱秀玲正挺着大肚子,却再一次成为了救世主。她的坚持与正义感征服了法尔肯豪森。他接受了钱秀玲的请求,释放了97名青年。

二战结束后,比利时政府授予钱秀玲“国家英雄”勋章,当地市民为了铭记这位巾帼英雄,将市中心一条大道命名为“钱夫人路”。

战后,钱秀玲居住在布鲁塞尔,低调生活。

这位“中国辛德勒”只想过正常人的生活,而不是像英雄一样为人歌颂。钱秀玲说,当人们问及战争中自己的点点滴滴,她已经都记不清了。相比于那黑暗扭曲的时代,她只愿记住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比如爱情、亲情。

钱秀玲的英雄事迹被历史铭记。2001年,以钱秀玲为原型的电视连续剧《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拍摄完成。半个世纪后,钱秀玲的故事走上了荧屏,为更多人熟知。

照片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独家提供,仅供中国日报网使用,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阎宝航:为盟军提供绝密战略情报

阎宝航(左数第二位)和家人合影[图片仅供中国日报网使用]

阎宝航(1895-1968),二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情报员。1941年5月,阎宝航在重庆获取了德国将于6月22日进攻苏联的情报,并将情报通过机密渠道传到延安。

毛泽东电令将情报发往共产国际,情报最终送到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手中。

由于情报信息准确,苏联事先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从而避免了重大损失。6月30日,苏联共产党向中国共产党致感谢电。

苏联方面高度评价阎宝航的工作。一名苏联驻华官员曾告诉阎宝航:“您做情报工作是一流的,斯大林同志都知道您!”

阎宝航的生命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故事至今还作为情报战的典范。

1937年,阎宝航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他来到重庆——国民党中央政府所在地。在那里,他和国民党高级官员广交朋友。受周恩来委托,阎宝航负责为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收集国际情报。

日军偷袭珍珠港以前,国民党情报部门破译了偷袭情报。阎宝航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向中国共产党汇报。情报被送往苏联,苏联随后通知美国。与此同时,美国海军也收到国民党发来的同一情报。不幸的是,美国海军低估了情报价值,未对偷袭作准备。

1944年,阎宝航搜集到驻扎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的情报,包括军队布防方案、堡垒位置、武器装备等信息。

阎宝航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95年,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向阎宝航及其战友授予三枚“卫国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奖章。

照片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独家提供,仅供中国日报网使用,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中国的辛德勒:何凤山

何凤山(资料照片,1938至1940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该照片独家向中国日报网提供)

何凤山被称为中国的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是一名外交家。他于1938至1940任中国驻维也纳(Vienna)总领事期间,向数千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使他们免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的杀害。

1938年3月纳粹占领奥地利,自此,反犹太主义(anti-Semitism)和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全面爆发。纳粹当权者使用强制驱逐的政策,告诉犹太人:若他们能提供移居外国的证据,那么他们及其关押在纳粹集中营的家人都可获准离开奥地利。

很多奥地利的犹太人都试图外迁,却发现几乎没有国家愿意让他们入境。1938年7月13日埃维昂会议通过的决议则使他们的困境进一步恶化,因为会议决议明确表示与会的32个国家都不会接收犹太难民。

犹太人在被其他外国领事馆拒绝后,只好求助于发放去往上海签证的中国领事馆。上海于1937年被日本占领,没有入境护照检查,因此不要求提供移民文件。何先生向这些犹太人发放签证的目的即向这些难民提供移民证据,以帮助他们获准离开奥地利。

通过发放签证、将上海视为“目的地”,何先生让上海这个港口城市成为犹太难民的救命稻草,1938至1939年间,共有约1万8千名欧洲犹太人逃离至此。

纳粹没收了中国驻维也纳领事馆,称其为犹太人财产。但何先生依然秘密地在自己的租住处发放签证。

何先生1901年出生于华中湖南省益阳市,1997年在旧金山与世长辞。

2000年,以色列政府追授何先生该国最高荣誉之一的“国际正义人士”称号,以表彰他在营救奥地利犹太人中展现出的“人道主义勇气”。

本报道所使用照片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独家提供给中国日报网站(chinadaily.com.cn),未经允许,请勿擅自使用。

参加侨居地反法西斯战争的华侨

海外华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战时期,13000余名华侨在美国陆军服役,占在美华侨男性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以下为部分海外华侨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成员合影。

1941年12月8日,日本侵占马来亚。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是二战时期一支反法西斯武装力量。

马来亚共产党的华人干部最初组建了这支军队。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称,日军侵占马来亚期间,马军毙伤5500名日本侵略军,1000名华侨士兵牺牲。日军侵占马来亚达三年零八个月之久,期间爆发了约340场战役。

早在日本侵占马来亚前,由于1937-1945年的抗日战争,许多马来亚华侨对日本充满敌意。

1941年12月18日,曾相互为敌的英国殖民当局和马来亚共产党同意合作,共同抗日。英殖民当局释放了在押的马共党员。几天后,新加坡沦陷。

英殖民当局还在新加坡101特殊训练学校为一些马共党员开设游击战速成班。之后,这些马共党员被送往前线或分派到农村,组建地下抗日武装力量。尽管人数较少——约有165人,他们却是组建马来亚抗日人民军的中坚力量。这些受训者日后成为了马来亚抗日人民军的领袖、干部和早期成员。

136部队

英国和中华民国政府组建了“136部队”,绝大部分成员为华侨;他们收集情报,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

136部队是1943年8月成立的非正规战时组织。马来亚沦陷后,东南亚英军通过136部队与马来亚共产党重新取得了联系。马来亚共产党领袖与英军代表、陆军上校约翰•戴维斯(John Davis)展开磋商。“双方同意,英军为马军提供武器、进行整训、供应药品。作为回报,在抗日期间,马军会配合英军,依其指令行事。”

1943年12月31日,英马双方签订了抗日合作协议。

菲律宾的抗日力量

1942年5月,在菲华侨组建了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二战时期,这支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武装力量建立了丰功伟绩。

队伍组建初期,只有52名成员,配有9杆枪。

1945年日本投降前,这支游击队在三年零四个月的战争中南征北战菲律宾14个省,毙伤并俘获日本侵略军2000余人。

菲律宾华侨青年抗日迫击团的43名成员在战争中牺牲。

迫击团的成员组建了一支地下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

图片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中国日报网独家提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一些美军飞行员和中国士兵与平民于1942年的合影 [照片独家提供给中国日报网站。]

1942年4月18日,由美国陆军中校詹姆斯•哈罗德•杜立特(James Harold Doolittle)率领的16架B-25中型轰炸机对日本东京进行秘密空袭。之后,由于在飞抵中国飞机加油站之前就将油耗尽,大部分飞机只得在中国东南地区的浙江,江西,福建,安徽省迫降。

当地中国居民知晓这些美国飞行员是友非敌后,便无私地帮助了他们,也因此留传下了许多值得讲述的感人故事。

当地中国居民向降落在中国的75名美国飞行员伸出援手,带领他们穿过日军防线。在这75人中,64人安全抵达目的机场,8人被日军俘获,3人在迫降中身亡。

三号轰炸机在浙江遂昌县迫降。飞行员伤势严重,无法独立行走。一位叫刘芳琼的当地农民发现了他。尽管山路坎坷,但刘芳琼一直搀扶着这位飞行员,从早上六点走到晚上七点,直至抵达安全地带。

七号轰炸机的飞行员伤势太过严重,无法安全返回,只得在浙江临海市养伤等待。他回忆道:那时候“身边所有的中国人”都来帮助他。“医术高明的医生从其他城市赶来临海,珍稀药材经由秘密渠道也被送到这里。附近的村民送给我鸡蛋和牛奶。”这个飞行员在当地一家医院接受了截肢手术,最终活了下来。

在这场空袭之后,日军五月份对帮助美国飞行员的中国居民进行了疯狂报复,甚至动用了细菌武器。

出于对美国飞行员的仇恨,日军袭击了浙江和江西省的村庄。有些村民仅仅因为暂时收留美国飞行员而惨遭屠杀。一位1943年返回美国的传教士说,有个中国村民接受了美国飞行员送来的答谢礼物。几个星期之后,这些礼物就成了日军对其进行迫害的依据——这位村民和他的家人朋友都被斩首。

在为期连续三个多月的报复狂潮中,日军共屠杀了25万中国士兵与平民。

照片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独家提供给中国日报网站(chinadaily.com.cn),未经允许,请勿擅自使用。

东北抗联游击部队为苏军提供情报

柴世荣(第一排右数第四位),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1942年7月,他率兵回到中国。此图为苏联军官在中苏边境为柴世荣送行的照片。[图片仅供中国日报网使用]

1940年起,东北抗日联军在苏联接受集中整训,1942年,东北抗日联军回到中国,为苏军进军中国东北提供帮助,并与日本关东军展开作战。

东北抗日联军认为需增强本军在游击战中的战术训练,提高作战水平。因此,分派新兵到苏联进行整训,学习使用轻武器、爆破,观察军用地图及跳伞空降训练。

东北抗日联军回国后,与苏联远东军共建了15个战略侦察小组。侦察组成员被送至中国东北腹地,随即分赴机场、铁路、公路以及敌营附近,收集日军情报。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派出100万余名士兵奔赴中国境内。一周内,日本远东军的主力部队土崩瓦解,日本统治40年的旅大区终于解放了。

直到八月底,东北抗日联军才停止收集日军情报的工作。事实证明,侦察工作成效显著。

照片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提供,仅供中国日报网使用,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中华儿女参加苏联卫国战争的故事

二战中,中国和苏联作为反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坚定盟友,两国人民用鲜血与牺牲铸就了双方的坚实纽带。在苏联的卫国战争的艰难岁月里,中华民族许多热血儿女投身到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战争中。下面是几则有关他们的小故事。

毛岸英[图片仅供中国日报网使用]

毛岸英,新中国第一任领导人毛泽东的长子。1942年5月,在莫斯科学习期间,他执意奔赴前线。战争爆发后,红军遭受重创,毛岸英自愿参战。他写信给斯大林,申请却被驳回。终于,他的锲而不舍打动了一位红军上将,让他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坦克连指导员的身份参加战斗。毛岸英一直奋战在前线,直到苏联占领柏林,才退出战役。

唐铎[图片仅供中国日报网使用]

中国飞行员唐铎,曾任苏军空军指挥员,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英勇抗敌,屡立战功。1944年以来,唐铎作为苏军空中射击团副团长,多次参加空战对抗德国,他驾驶战机与纳粹德国鏖战,屡次取利。由于其在苏联工作期间的杰出贡献和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光辉战绩,唐铎被授予配有蓝色勋带的苏联卫国战争勋章。

胡济邦[图片仅供中国日报网使用]

胡济邦,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唯一的中国战地记者,被赞为“中国前往苏联的首位杰出女性”。因精通英语、法语、俄语和日语多种语言,苏联卫国战争一爆发,胡济邦即被派往苏联,追踪报道战争的全过程。她冒着炮火向中国人民报道了苏联人民坚贞不屈的品质,法西斯军队的残暴行径,鼓励中国人民抗战到底,决不投降。此外,她还是一名勇敢的士兵,面对德军的攻击时,顽强不屈。战时及战后,胡济邦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采访过约瑟夫•斯大林、富兰克林•罗斯福、哈里•杜鲁门、温斯顿•丘吉尔等众多政坛风云人物。

许许多多中国英雄,虽不为人知,却为苏联成功抗击法西斯作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功绩终将被历史铭记。

照片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独家提供,仅供中国日报网使用,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