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赏一代名媛陆小曼画作

中国日报网

陆小曼生于一九○三年农历九月十九日,家境优越,备受父母宠爱。她的父亲陆定早年留学日本是,母亲吴曼华是江南的名门闺秀,是常州白马三司徒中丞第吴耔禾的长女,贤良淑德,多才多艺,古文功底深厚,又擅长画工笔画。家学渊源,小曼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她嗜画受其母亲影响至深。

 

在学生时期,陆小曼便以能诗善画,能写一手蝇头小楷,能唱歌能演戏著名。19岁那年,她嫁给了陆军上校王庚。与在军校生活多年,有着严格生活习惯的王庚不同,集艳丽容貌、富有家世、出众才情于一身的名媛陆小曼,生活节奏随意、自由、慵懒的,这让他们的婚姻生活产生了很大的裂痕。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她就画画,这时候绘画只是她生活中的一种消遣。

 

二十年代初,陆小曼的名气在交际圈里越来越大。当时有俗语云:“南唐北陆”,“南唐”指的是上海的大美人唐瑛,“北陆”就是指北平大名鼎鼎的陆小曼。有一次,在胡适的引荐下,著名画家刘海粟得以一睹小曼的风姿,他见后不禁惊呼:“这位女士真配叫陆小曼。”之后,小曼还拜刘海粟为师,跟着他学习传统绘画。

 

开始学画陆小曼很认真,学过一阵子后,时作时辍。 由于她悟性高,很快掌握了细笔工整密体的画法,她临摹了宋代院体画,明仇英的人物画,清沈铨的花鸟走兽画等,颇得神韵。在北京圣心学堂又习西方油画,主攻静物写生和风景临摹。油画创作特别强调色彩想像力,关注光影、色彩所产生的心灵作用,注意到色彩对人类心灵的某种暗示。因此在陆小曼早期的绘画中,可看到颇有中国画具有线的表现特点,又有西洋绘画具有光影的特点。

 

1931年11月,徐志摩因空难去世,唯一的遗物是陆小曼所绘的一幅山水画长卷,徐志摩本是要拿去北京找人加题的。也许是经历了心灵中最深重的痛苦,才会有这样的幡然醒悟。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她只得把所有的情感渲泄到了艺术创作上。她拜贺天健为师学习山水,拜陈半丁为师学习花鸟,一改过去慵懒习惯。拜师时,贺天健为了防止陆小曼偷懒,约法三章:一、老师上门,杂事丢开;二、专心学画,学要所成;三、每月50大洋,中途不得辍学。就这样,陆小曼由徐志摩的遗像陪伴着,卧薪尝胆,专心画画,几个月后她就能和老前辈一起开了一个扇面画展览,并且卖出去好些作品,获得了一些钱来维持生活。

 

1941年,徐志摩逝世后的第十年,陆小曼终于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出作品达一百多件,有山水卷,也有花鸟虫鱼卷,赋色清丽雅致,格调脱俗,技艺精湛,轰动一时。后来,她的作品还入选了全国美展。作为一位女画家,她背后的故事与绘画技巧都属于画坛中的一个“异数”。在陆小曼53岁那年,她获得了有生以来的第一份工作,任上海文史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