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7月23日电(刘世东) 当地时间23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消息称,其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任务发现了迄今最像地球的太阳系外行星-开普勒452b。尽管科学家们同时强调,确切来说,开普勒-452b并不是“另一个地球”,也不是地球的双胞胎兄弟,而是一个比地球“更大、更年长”的表兄弟。但这一消息对于一直期望在浩淼宇宙中找到“同类”的人类来说,已经十分振奋人心了。
事实上,自从1995年人类发现了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以来,科学家已经确认了超过1000颗行星,其中也不乏与地球类似的“近亲”。美国波多黎各大学阿雷西博分校行星宜居性实验室根据系外行星的大小、质量、以及同母行星的距离等指标,列出了迄今为止发现的与地球最为相似的12颗行星。
格利泽667Cc
2012年2月,一组科学家利用位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发现了格里泽667Cc。这颗太阳系外行星位于天蝎座,距离地球22光年,质量为地球的4.5倍。
科学家称,尽管格利泽667Cc的母星比太阳要暗淡很多,但其温度仍可能与地球接近。
开普勒62e
开普勒62e位于天琴座,距离地球1200光年,是地球体积的1.6倍,公转周期122天。这颗行星于2013年发现,科学家同时还发现了另一颗可能宜居的行星开普勒62f。
目前,科学家还无法知晓开普勒62e的具体形态,它可能是像火星那样的岩石行星,也可能是一个“水世界”。
开普勒283c
开普勒283c是围绕开普勒283运行的一颗行星,它的体积比地球大1.8倍,公转周期为93天。
开普勒283略大于太阳的一半,拥有两颗行星。另一颗行星开普勒283b,由于距离开普勒283太近,因此表面温度过高,不可能存在液态水,更谈不上存在生命。
开普勒296f
开普勒296f大小是地球的两倍,围绕着一颗相当于太阳体积一半、亮度5%的恒星公转,周期约为30天。
目前,科学家还无法知晓这颗行星的表面是由氢、氦等气体严密包裹,还是由浩瀚海洋组成的“水世界”。
鲸鱼座T星e
鲸鱼座T星e是环绕鲸鱼座T星运行的5颗行星中的一颗。鲸鱼座T星距离地球约12光年,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与太阳类似的恒星。
鲸鱼座T星e质量是地球的5倍,位于恒星的“宜居带”内。
格利泽581g
2010年9月被发现的格利泽581g,环绕着天秤星座中的红矮星格利泽581运行。它距离地球20光年,质量是地球的两倍,很可能是一颗岩石行星。
格利泽581g始终保持一面朝向恒星,因此它的一侧永久处在黑暗之中,这种特征有助于稳定行星的表面气候。
格利泽163c
2012年9月,天文学家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在红矮星Gliese 163周围发现了一颗宜居行星,距地球50光年,这颗行星被命名为格利泽163c。天文学家研初步断定,格利泽163c是一颗由岩石和水体组成的行星,覆盖着浓厚的大气层。
格利泽163c质量约为地球的7倍,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8-2.4倍,围绕其母恒星的公转周期约为26天。
HD-40307g
HD-40307g是六颗环绕恒星HD 40307运行的行星中的一颗,距离地球42光年。HD 40307是一颗平静的老年矮星。
尽管HD-40307g的质量是地球的7倍,但科学家们指出,由于其与母星之间的距离与地球同太阳之间的距离类似,因此它可能有与地球相似的气候。
很多距离恒星较近的行星会一直以同一个面朝向恒星,这种现象被称作“潮汐锁定”。而HD-40307g由于距离母恒星距离适中,未被“潮汐锁定”,且自身还拥有自传,这都增加了其拥有宜居环境的可能性。
开普勒22b
开普勒22b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于2011年12月确认的首颗位于宜居带的系外行星,距离地球600光年,是地球的两倍大。
尽管其直径比地球大不少,但是它的轨道公转周期约为290天,和地球相差不大。它围绕运行的母恒星和太阳非常相似,只是质量稍小,温度稍低。
目前,科学家们尚不能确定其地表究竟是岩石质地的还是液态或是气态形式。
开普勒62f
开普勒62f是2013年8月发现的一颗环绕恒星开普勒62的系外行星,是距离其母恒星最远的行星,位于天琴座。
开普勒62f半径可能是地球的1.41倍,科学家认为它可能是由岩石组成的,并且部分表面被海洋覆盖。
开普勒186f
开普勒186f是NASA在2014年发现的一颗环绕红矮星开普勒186的系外行星,位于天鹅座,距地球450光年,是在“宜居带”内发现的体积与地球最为接近的行星。
这颗行星比地球大约大10%,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但由于它处于“宜居区”的边缘,因此其表面的水因温度过低可能已经结冰。科学家目前还不知道开普勒186f具体形态,但是认为它可能像地球一样属于岩石行星。
格利泽 581d
格利泽 581d是环绕红矮星格利泽581运行的5颗行星中的一颗,大小为地球的2倍,质量至少为地球的7倍。格利泽581是一颗位于天秤座的红矮星,距离地球约20.4光年(193万亿公里)。
格利泽581d位于“宜居带”的外部边缘,可能拥有大气层,表面也可能存在海洋。
***地球找到双胞胎兄弟还要多久?
近年来,技术的进步加速了人们对系外行星的探索进程。科学家现在利用众多不同的技术不但可以找到更多系外行星,还可以确定该行星是否存在着支撑生命存在所必需的因素。
开普勒望远镜任务不断取得的进展就是很好的例证。开普勒望远镜任务已经进行了6年,收集了巨量信息,但是科学家们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记录下系外行星是否位于“宜居带”内(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的一定距离范围,在这一范围内水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但不能确定该行星是否符合支撑生命存在的所有标准。
如今,随着天文望远镜技术的不断改善和数据分析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天文学家可以重新审视开普勒望远镜以前所收集的旧数据,并确定那些未确认的行星是否是“第二个地球”。
例如,NASA正在开发新一代望远镜,其中可能会带来突破性进展的是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JWST)。该望远镜预定于2018年10月投入使用,它的一大突破便是能够利用其携带的日冕观测仪捕捉到明亮恒星附近行星的直接影像。
“尽管这些影像并不是全景照片,但是我们仍能从中获悉颜色、季节、天气等信息。” JWST网站称。
开普勒任务小组成员、天文学家科格林称,借助不断改进的技术手段,下一个重大突破可能是发现比开普勒452b更像地球的行星。
NASA科学任务理事会副主任约翰·格伦斯菲尔德则直言:“我们离找到地球的双胞胎兄弟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