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7月24日电(信莲)据美国CNBC网站报道,近日,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时隔5年再次发布对中国新兴城市的分析报告。这份有关城市“崛起速度”的报告是基于各个城市的GDP,人口和收入等指标而进行综合排名的。
不同以往的是,在20强城市中,内陆城市以18席占据了绝对优势。五年前,名单上的一些城市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城,但通过外部投资和自主创新,现如今的他们摇身一变、一鸣惊人。
报告显示,从区域层面看,来自中部省份的城市表现得最为强劲,这些城市得益于产业转移以及更好的运输基础建设。
所以,忘记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吧,中国内陆二三线城市有着蓬勃发展的消费需求和基建需要,众企业都希望紧抓那里的商机。
10.成都:
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由于毗邻中国西南地区市场、地理位置优越,近几年来,成都已成为外国投资者的“新宠”。
成都市长大力促成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以创造就业岗位、提高工资水平。同时,英特尔、戴尔、德州仪器公司等科技企业也都已在成都开店。
9.郑州:
郑州位于“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这座九百万年前的商朝国都如今变成了一座拥有900万人口的工业城市。
EIU的统计数据显示,郑州商品出口年增长率为53%,位列中国第二。
8.株洲:
株洲位于“长株潭金三角”,这一区域是湖南省主要经济开发区。株洲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重工业基地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重工业和化工产业的发展,株洲成为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城镇之一,而现在,株洲政府希望通过发展服务业来改变城市形象。
7.淮北:
淮北坐落于安徽省相山一带,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根据安徽政府公布的数据,淮北可探测煤储量超过350亿吨。淮北矿业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煤矿企业之一。
同时,这座城市也是链接北部和东部省份的重要交通枢纽。
6.淮南:
淮南位于安徽省资源丰富地带。从能源生产到制造业,淮南一直寻求多样化发展。
EIU报告称,淮南凭借装备制造业、纺织业以及电子消费产品的出口正在快速发展。
5.宿迁:
宿迁是中国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地方。 EIU报告显示,宿迁人口年增长率为3.2%。
尽管与江苏省的其他城市相比,宿迁不够发达,但其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十分具有吸引力。EIU报告称,宿迁的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在8.4%左右。
4.重庆:
对比5年前的榜单,重庆是为数不多还保留在名单上的城市之一,具有相当乐观的发展前景。
继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促进这些西部城市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在这里,连接中亚与欧洲的高铁将在未来几年内建成。
3.衡阳:
衡阳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被誉为中国南方的“明珠”。
2008年到2013年间,衡阳是中国投资增速第二快城市。这些资金被用于加快技术改造,特别是在LED制造领域。台湾电子产品工厂富士康也在这里投资建厂。
2.襄阳:
襄阳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它突出的区位优势、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相对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同时,襄阳也建立了工业园区以吸引制造业企业从深圳搬迁至此。
有传言称,为深化与外部市场的连接,襄阳或将取代重庆,成为渝新欧铁路的起点。
1.贵阳:
贵阳是贵州省省会城市,而贵州是中国GDP最低省份,但贵阳却是本次排名的榜首。
贵阳将自身定位为“领先的大数据中心”,众多国有电信企业以及阿里巴巴等私企均在这里投资。
尽管贵阳的城市化率很低(去年预计只有38%),但不像其他城市变身“鬼城”一样,贵阳是稳步走向成功的典范。
(编译:杨箫玮 廖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