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策划] 真相与治愈:长大后才看懂的童话

中国日报网

和小时候不一样,现在读童话不仅仅是读故事,更多是在故事背后的寓意,以及创作者的背景和心境,于是欢乐简单的童话,在长大成人之后再看,多了一些关于人生真相的沉重,真的成了某种“童话”。

王尔德曾第一个提出成人童话概念。他说:“童话不是为儿童而写,是为十八到八十岁之间孩童般的人所写。”

下面盘点几部陪伴我们童年,但是长大后才真正看懂的童话。也许成人也是最需要“童话”的群体,提醒自己初心在哪里。

关于《哆啦A梦》的结局一直有着众多的传闻,有的说哆啦A梦的能量用光了,最让人眼泪流下来的版本莫过于哆啦A梦只是患有自闭症的大雄幻想出来的,从没真正存在过。

据报道其实“机器猫之父”藤子•F•不二雄在世时,曾亲自画过 “非正式”的结局。说是“非正式”,是因为这些“结局”出现后《哆啦A梦》还是继续连载。

这个结局讲的是哆啦A梦要回未来了,大雄一开始不肯:但为了让好朋友安心,大雄就算被胖虎狠揍也不认输。最终,哆啦A梦终于流着泪欣慰地回到了未来。但是之后哆啦A梦在下一集又回来了。

长大后才明白,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已经完结,却没有结局。而我们或早或晚都体会了(大雄一样的)平凡和普通,以及懂得忠诚不二的陪伴是最珍贵的礼物。

《百变小红帽》一书

小红帽

美国作家凯瑟琳•奥兰丝汀在《百变小红帽》一书中追溯了这则童话300年的演变。《小红帽》在不同时代经历了有时代特色的改编,最初是训诫女孩贞操的重要。这个“真相”可真是“毁童年”。。。

在1697年查尔斯•佩罗特的版本里,同样是讲一个天真美丽的姑娘被狼骗了的故事,但是并没有什么猎人回来把大灰狼的肚子剖开,把小红帽从大灰狼的肚子里救出来,小红帽真的被吃了。

佩罗特在故事的结尾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人们经常看到,一些小孩子、特别是一些脸蛋生得很漂亮,身材也很好看的姑娘她们总是不小心,什么人说的话她们都信。”

《小王子》插图:小王子和狐狸、玫瑰和他的星球

小王子

用作者的话来,它是献给那些曾经是孩子并且记得这一点的大人的。

周国平曾在《给成人读的童话》中很清晰地写明了《小王子》的“成人意义”:“正是为了摆脱在成人中感到的异乎寻常的孤独,圣埃克苏佩里才孕育出小王子这个形象的。他通过小王子的眼睛来看成人世界……他得出结论:大人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相反孩子们是知道的……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许多成人之可悲,就在于失去了孩子时期曾经拥有的这样的真性情。”

在小王子这个孤独的童稚形象中,我们分明看到了遗失的美好和人生的真谛。

而关于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的结局也带着小王子式的孤寂: 1944年圣埃克苏佩里最后一次驾驶飞机从科西嘉岛起飞,起飞后不久即失踪,时年44岁。

“他再也没有回来,假定死亡,”科西嘉飞机场这样记载。

哈尔的移动城堡

宫崎骏称:“这是我尝试为老年人创作的一部动画片。”这话不如说成是,“这是我为我自己——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创作的一部动画片。”

宫崎骏的这部动画是根据英国儿童小说家的小说《魔法师哈威尔与火之恶魔》改编而成,总的来说就是一个爱与和平的故事。比之原著《哈尔的移动城堡》多了反战的宏达主题背景,而具体的故事还是“老套的”一个被施咒变成老妇人的苏菲获得帅气师魔法哈尔尊重与爱的故事。

魔法还使哈尔获得巨大的能力而内心空空失去爱的能力,使国与国间为着一些被魔法隐藏起来的人和利益互相攻斗,使拥有魔法的人过于依赖魔法赋予自己的能力而忽略了人的本真。而变成老妇人面容却仍旧有最美丽心灵的苏菲因为无意的真实善良拯救了一切。

整部动画在优美、充满想象力的风格下包裹着对生命与衰老、爱情、正义等深刻的见解,完全超越了童话本身,不同年龄的人会有不同的领悟。

很有年代感的《快乐王子》版本

王尔德的童话

王尔德这个阴暗而离经叛道的家伙也曾写出最动人的童话,比如《快乐王子》和《夜莺与玫瑰》,不过果然作品如其人,带着一些暗黑风,不同于大多阳光清朗的安徒生童话们。

小时候读到《快乐王子》的结局,会为失去了一切宝石的“快乐王子”而深深的叹息,而长大后再读会注意的是使快乐王子丧失这一切的社会,贫富严重失衡、具有种种人性丑恶,无疑王尔德童话中关于死亡的话题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含义。

安房直子

安房直子的童話

安房直子的童话充满了幻想,带有许多动物的灵异意象,具有女性的温柔和日本的风情。那些精灵式的动物都是真善美的化身,也走向心境澄明的人类。她“深深地洞悉了人性中一些永恒的秘密。譬如生者对死者的怀念、譬如盲者对颜色的渴望、譬如时间对生命的不同意义等等。”

在人情淡漠、心力交瘁的现代社会,这一些灵性的传说仿佛让人枕在樱花雪海中涤净了一番。

同是日本著名作家的西本鸡介就指出:“(安房直子)幻想的世界没有停止在憧憬中,而是以深刻而敏锐的洞察力,探讨了人究竟是什么的哲学命题。看上去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架空故事,却不是荒唐的谎言而是象征着真实的人生。因此连大人也无法不唤起共感。”

几米漫画书

许多人小时候都看过几米的漫画,那梦境般的笔触勾勒着他笔下人物的单纯与孤单,具有哲理的配文也曾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关于友情爱情的道理。

而当知道了几米曾身患绝症,其间和其后创作的作品就有了不一样的意涵。而生病之后,他的画中,世界呈现一片灰白色,整个画面呈现出无处不在的哀伤。

“我当时不知道 自己会活多久,我希望这是我给女儿留下的作品,等她长大了可以看。我当时特别焦虑的是,万一我画不完,谁来帮我补充后面的部分?”他曾如此说。

如同知道了这个书背后创作者的真实故事一般,我们也日益读懂了生活这袭袍背后的虱子。

阿狸

阿狸的梦之城堡

阿狸的可爱形象曾在平淡的国内动漫形象市场吹来一股新风,手绘童话风格和治愈系的故事,让大小读者都找到了自己的领地。阿狸的故事看似童话,讲的却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的问题。这种内容的设定,使阿狸将受众年龄大大拓宽。

在之前的采访中,创作者徐瀚表示,成年人的生活中一样需要感动和温暖,所以童话的受众群体其实是非常广泛的,“比如,父爱和母爱,10岁的孩子需要,30岁的人同样会需要,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人们是一样的,不存在幼稚和不幼稚,阿狸讲的就是这种情感,所以年龄层就不会区分那么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