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6月13日电(小唐) 综合媒体报道,“每一分钟,都有文化遗产在消失。再不保护,五千年历史文明古国就没有东西留存了,如果我们再不行动,我们怎么面对子孙?”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
6月13日,我们迎来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在各地展示和共享其保护宝贵遗产的成果之时,小编借此机会盘点了一下过去一年消失的珍贵资源。
眼看着那些遗产,在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等诸因素的影响下,从地球上消失殆尽,我们很着急,要知道这些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少了它们,面对历史,我们有可能失去证据,没有证据支持的辩驳将显得无力,文化的说服力也将变得虚弱无比。
这是去年1月11日拍摄的火灾后的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手机拍摄)。新华社发
千年古城香格里拉“独克宗”被烧毁
在云南省香格里拉,有一座被藏人称作“独克宗”的古城,它是按照佛经中的香巴拉理想国建成的。古城依山势而建,路面起伏不平,那是一些岁月久远的旧石头就着自然地势铺成的,至今,石板路上还留着深深的马蹄印,那是当年的马帮给时间留下的信物。
不过2014年1月11日凌晨开始的一场大火,将古城的343栋房屋烧毁,历史风貌被严重破坏,部分文物建筑不同程度受损。当地官方在2014年1月通报称,起火原因是客栈经营者唐英使用取暖器不当,引燃可燃物引发火灾。
一场大火,让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黯然失色,渐渐退出了游客们的视野。
目前,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恢复重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按照古城恢复重建的总体规划,当地计划投入12.2亿元资金,在2016年之内完成全部重建工作。
这是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一景(3月14日摄),恢复重建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云南巍山古城拱辰楼未被烧毁前和烧毁后的对比(上图为2010年10月31日摄,下图为2015年1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云南巍山古城拱辰楼烧2个小时成废墟
1月3日凌晨,拥有600多年历史的云南巍山古城拱辰楼,在一场燃烧了2个小时的大火中成为废墟,仅剩几根焦黑的木梁和断壁残垣。
拱辰楼位于巍山县城南诏镇,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90年)。1993年,被确立为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巍山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修建至今的600多年间,拱辰楼一直没有遭受过战乱、火灾等人为和自然的侵害,只有几次大的正常维护修缮。
除了拱辰楼被烧毁,在不到一年时间,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云南丽江束河古镇、湖南凤凰古城、贵州黔东南多处古老苗寨侗寨接连发生火灾。扼腕叹息的同时,不得不发问:作为防火重中之重的古城古寨,缘何火灾频发?
全国政协委员樊锦诗今年早些时候呼吁,中国顶级的文物古迹急需顶级的管理、研究和保护。中国发展要城镇化和经济效益,但不能再无视文物保护、破坏文物古迹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找不到了,子孙会骂我们“败家”!
西藏受地震影响一处寺庙古迹垮塌。 摄影 罗布
西藏地震灾区221座寺庙不同程度受损
受尼泊尔8.1级地震波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聂拉木、定日、昂仁、定结、萨嘎、江孜、仲巴、拉孜、亚东、南木林、岗巴、康马、谢通门、萨迦、白朗、仁布县和桑珠孜区等18个县区、221座寺庙不同程度受损,其中严重受损64座、中度受损63座、轻度受损94座。这些寺庙中不少属于历史古迹。
此外,地震重灾区日喀则市文化遗产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全市共有9个县85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5个点,分别是吉隆县曲德寺和大唐天竺使出铭,吉隆县帕巴寺,江孜县帕拉庄园,江孜宗山抗英遗址。吉隆县帕巴寺、强准祖拉康和江孜宗山、帕拉庄园等古建筑群在此次地震中受损较为严重。
帕巴寺住持西热曲珍在地震发生四天后第一次回寺查看受损情况,看到震坏的精美壁画,连连惋惜。帕巴寺为一座尼泊尔风格四层楼阁式石木塔,有上千年历史,与拉萨大昭寺建于同时期,据传是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时,在边境建立的镇边寺庙之一。
江西婺源明清古村李坑被淹。
江西婺源降暴雨 众多明清古村被淹
6月8日,江西婺源县遭暴雨袭击,受灾严重。截至到目前,江湾镇稻田被淹被毁5800余亩,房屋倒塌18栋、房屋进水受损320余栋;山体滑坡40余处、公路塌方120余处。篁岭景区、五龙源漂流、丛溪漂流、李坑、大鄣山卧龙谷等景区暂时关闭。
号称“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源古村大部分是明清时代的,保存比较完整,每年都吸引许多游客。但最近迎来今年最强降水天气,全县平均雨量177.4毫米,导致许多房屋受损。有些古村的街道变成水城。
文物保护单位的牌碑还在。
三亚百年温泉俨然变成了露天的洗澡堂。
海南百年温泉变身露天澡堂
网友林先生在南海网阳光岛社区发帖称,三亚市文物保护单位、崖州古迹之一的“既济亭热水池”古温泉由于长期以来无人管理,如今不但出水量越来越少,还变成了人们的洗澡堂。5月13日,三亚当地媒体记者前往现场发现,该百年温泉俨然变成了露天的洗澡堂,里面的垃圾、污水无人管。
林先生介绍,据史料记载,这个温泉有近500年历史,可以被视为海南温泉的老祖宗,因为这眼温泉是本省第一处开发并有记载的温泉,时过境迁,现在这处古温泉的百年古韵早已消失殆尽,如今它有了一个尴尬的新身份——露天洗澡堂。
三亚市博物馆负责人回应称,已经关注该现象,下一步将启动既济亭的修缮工作。
老宅东侧一个高大的打桩机正在不停地运转,宅子的西侧一进只剩下瓦砾砖块、残垣断壁 秦怀珠/摄
老宅内部木结构的两层楼组成围合式院落
南京清代老宅遭遇野蛮施工被毁
2006年和2009年,南京老城南曾有过两轮拆迁,并引发轰轰烈烈的“老城南保卫战”,牛市和颜料坊地块最终被拆成一片空地,唯独一组清代老宅——牛市64号—颜料坊49号被留下,因为它有个身份: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不过3月8日,220岁的颜料坊49号古建筑东两进因为施工方支护桩野蛮施工而被毁,部分墙体倒塌,残墙、墙基和部分屋顶被拆除。十天之后的3月18日,南京市文物执法部门发布处罚通知,对施工单位中诚建设处以50万元的行政处罚;同时要求地块的开发商泰禾地产对文物进行全面修复。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则以涉嫌“破坏名胜古迹罪”对此事正式进行立案侦查。
说起隔壁两进老宅没了,住在这里的蒋女士依然感觉心慌。她回忆说,3月8日下午3点,她忽然听到“轰”的一声闷响,然后就是满天灰尘从后面飘过来。灰尘散了,颜料坊的两进房子也没了。
让南京人最熟悉的是,上世纪1988年,风靡一时的电视剧《秦淮人家》正是在这个院子拍摄的。
从4月下旬开始,颜料坊49号的文物修缮工作已启动。南京市文物局5月11日透露,这处古宅最快将于6月份恢复原貌。
不可移动文物马固村王氏家庙门前,修路的挖掘机正在作业。自发保护家庙的村民均守候在家庙门前,担心施工队再把这里拆了。
千年古村马固村让位产业园
《东方今报》今年3月报道称,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的千年古村马固村,村民住宅被整体拆迁。拆迁中,村中的古文物未能幸免,7处不可移动文物被拆掉5处。
“自宋代初期,王氏二世祖王世安便定居在马固”,村民王德安介绍称,村落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三世祖王博文、四世祖王畴父子二人均为枢密副使。仅王氏前五代中就有十几位进士,登仕籍者则多达40余人,嗣后各代更是人才辈出。于是便有了马固王家“三朝枢密院,九子进士公”的辉煌。“为昭示后人,1613年,王氏家庙正式修建。”
此外,马固村的天主教堂建于民国初年,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是郑州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堂之一。马固关帝庙,重修于1574年,砖雕艺术精美。2006年10月,马固村地下发掘出的两只唐青花塔式罐,系国家一级文物。这两件珍贵文物是目前国内出土文物中为数不多的完整唐青花罐,也是我国最早的、工艺最复杂的、最精湛的、器形最大的、有明确出土单位的唐代青花瓷。它们的出土,将中国青花瓷的起源向前推进800年至1000年。
去年4月,马固村为配合“上街智能电器产业园”建设,全村整体迁移。仅历时20天,占地500余亩的村落变成一片黄土和废墟。村内的7处不可移动文物,在拆迁浪潮中,仅保留下了王氏家庙和马固关帝庙。
而当地一名刘姓官员回应外界声讨时称:“政府在组织拆迁时不知道是文物,也没有人告知是文物,直到拆掉之后,农户才说是文物。”此言一出,瞬间引爆网络。网友纷纷呼吁留住古建筑。当地村民也自发保护起尚未拆掉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