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拍出来会改变电影历史的影片

中国日报网

没有一个电影爱好者不希望能够在电影中,看到奥黛丽·赫本头戴皇冠嫁与拿破仑的画面,或是裸露的躯体、歇斯里地的暴力等“希区柯克式”惊悚时刻,又或者是《追忆似水年华》、《黑暗之心》、《看电影的人》等文学著作的胶片呈现。无奈且遗憾的是,这些影片都未曾面世。BBC盘点过10部被“难产”的影片,并且都是大师级的作品,如果剧本还在,它们的公映也许指日可待。

世界大战中少年得志的奥逊·威尔斯已经知道怎么在剧院和广播中卖弄自己的本事了。1940年,雷电华电影公司提供给他导演影片的机会,只要他能控制在预算之内,公司不会干涉他的创作过程,这对初涉影坛的威尔斯来说是绝好不过的了。他选择改编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黑暗之心》,并在其中担任旁白,由于通片采用“主观视角”,观众将不会在影片中看到他。尽管威尔斯只在阴影和镜子中一闪而过,但这部影片仍旧太昂贵,他只能改道拍摄《公民凯恩》,这反而不是一个糟糕的结果。

田园史诗电影《天堂之日》在1978年为特伦斯·马立克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在那之后,他仿佛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一般,只是陆陆续续地抛出几部作品来。沃克·珀西(Walker Percy)的小说《看电影的人》讲述的是一个男人疏远他的家庭,懈怠他的工作,却在电影和书籍中发现了远比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意义的故事。虽然这部同名电影在特伦斯的手中从未成形过,但透过2011年《生命之树》(The Tree of Life)和2013年的《通往仙境》(To the Wonder),你可以感受到珀西的娓娓道来。

瑟吉欧·莱昂结束《美国往事》的拍摄后,就想拍摄一部关于战争的史诗级电影了。为此,他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将历史学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Harrison Salisbury)的著作《列宁格勒被困900天》啃食后,邀请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参与演出。莱昂大手笔融得一亿美金,还获得了前苏联政府的支持,聘请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为影片配乐,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他心脏病突发死于1989年,享年60岁。无奈错过了执掌《教父》的机会之后,史诗大片又与他擦身而过。

林奇的作品无不透着诡谲、阴郁和黑色幽默,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超现实效果让人们为他专门发明了“林奇主义”(Lynchian)一词。对于《罗尼火箭》这部影片,林奇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按照自己写的原始脚本来拍。但是无需多言,这脚本显然不是一部商业片模式,连林奇本人也承认。

斯大林亲自为爱森斯坦贴上“形式主义”的标签,这在上世纪20年代末期的苏联是种毁灭性的评价。在莫斯科过不下去的爱森斯坦前往西欧和美国,最终停留在好莱坞。派拉蒙愿意提供给爱森斯坦十万美金拍摄德莱赛(Theodor Dreiser)的小说《美国悲剧》,然而六个月后,爱森斯坦提交的脚本却不尽如人意。“美国悲剧”成真,派拉蒙终止了合同并让爱森斯坦打道回府,不过好在他们还是提供了回程的路费。

在一系列“胎死腹中”的影片中,影迷们最希望完成的,当属斯坦利·库布里克的《拿破仑》。研究了拿破仑许多年的库布里克,意欲在《2001太空漫游》之后操刀拍摄一部传记电影。定下的男主角是出演过《朱尔与吉姆》的奥斯卡·威内尔,而女主,即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则由奥黛丽·赫本饰演。遗憾的是,我们最终还是没能看到头戴皇冠的赫本。因为成本过于高昂,米高梅最后取消了这部电影的立项。2013年,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希望能够继续库布里克所做的,委任执导过《红磨坊》的巴兹·鲁赫曼来接手《拿破仑》,只不过曾经的电影变为现在的迷你剧。

《杀死堂吉诃德的人》大概是比较早的一部讲述穿越故事的影片,然而遭遇了吉列姆这个世界上最倒霉的导演,他几乎每部电影都会经历一场劫难。2000年影片就开始进行拍摄了,由约翰尼·德普饰演穿越的潘沙,法国喜剧演员让·罗什福尔(Jean Rochefort)饰演堂吉诃德,不过最终罗什福尔糟糕的健康状况迫使影片拍摄停止。今年,吉列姆希望再重新拍一个版本。拜托拜托,可别再出什么幺蛾子了。

奥逊·威尔斯真是受尽磨难的天才,他的电影事业中充满了没有拍成、拍到一半、差点拍完、未被剪辑、被破坏的各类电影。有一部电影他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就尝试了数次但仍旧“难产”——《堂吉诃德》。即使好友弗兰克·辛纳屈(Frank Sinatra)为威尔斯投资了2.5万美元,还是没能改写影片被弃拍的命运。不过他拍摄完的镜头被后人陆陆续续地剪辑和展出,我们可以从其中看到威尔斯生前的设想,虽然只是管中窥豹。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代表作品:《后窗》、《西北偏北》、《惊魂记》

能让惊悚大师希区柯克感叹自己的电影太OUT了的,大概只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了。在希区柯克看到米开朗基罗的《放大》(Blow-Up)后,他计划执导一部在当时属于非常激进的电影。影片围绕着三个谋杀事件而起,将直接充斥着裸露的躯体、不遮掩的同性恋和歇斯底里的暴力。虽然希区柯克承诺会将这部影片的资金控制在100万美元以下,但是MCA环球公司依旧迫使他将这个项目搁置下来。不过,你还是可以从希区柯克1972年的电影《狂凶记》(Frenzy)里,窥得一二《万花筒》的血腥和暴虐。

要把七卷的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改编成电影是个难题。意大利导演鲁西诺·维斯康蒂和美国导演约瑟夫·洛塞(Joseph Losey)都尝试过,但均以失败告终。这并不是维斯康蒂第一次改编文学名著,他的《豹》(The Leopard)就曾轰动一时。维斯康蒂花费了数年时间研究上世纪60年代的法国巴黎和诺曼底的人情风貌,他觉得也只有时长四个小时的“瓶子”才能装得下普鲁斯特的“酒”。如此可见,这部影片的预算将是巨大的,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