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的《功夫》竟然这么多有趣细节 你都知道吗?

2017-07-04 13:19:02 中国日报网

《功夫》是我心中的满分电影,不仅是因为周星驰导演、编剧、主演三位一体,还因为它燃爆的bgm;一浪更比一浪高的高手对决。

更因为《功夫》的世界描绘了隐于市的江湖豪侠的世界;唤醒了心中久违的侠义情怀。

如果放到今天,你会给《功夫》打几分?

如果你看完了这片文章,知道了这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细节,又会给《功夫》打几分?

一,关于演员

“功夫”是周星驰从小到大的梦,拍电影的时候他已经42岁,身为观众可能很难想象一个对艺术一贯苛刻的人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时会有多“恐怖”。很多工作人员觉得差不多就行了的时候,周星驰却要一改再改。

他找来了最好的主创班底,仅演员这一项,就能开个武林大会了。

梁小龙在接演《功夫》前已经十年未拍电影,很多人对他的回忆还停留在和李小龙、狄龙、成龙“四龙”齐飞的70年代。

包租公和包租婆是集演技与功夫于一身的元华、元秋扮演,他们凭借《功夫》分别获得金像男配和金马女配。

  隐于猪笼寨的三大高手都有真材实料的胸肌和功夫底子。

  这两个半夜弹着古琴扰民的两个杀手都是曲艺世家出身的演员。

  就连猪笼寨中被斧头帮浇油欺侮的女房客也是内地的武师。

  影片的开场有两位中国著名导演客串,一是创造出“还有谁?”金句的冯小刚。

他还借此自嘲了一把:“我做什么生意都不会做这个,星期天电影院一个人都没有。”

  还有一个是张一白,扮演数黑钱到手软的警察局长。

  送秘笈如送传单的npc乞丐的扮演者是袁祥仁,袁和平的弟弟。

二,关于“功夫”

本片的武术指导有两位:洪金宝(设计了三大高手对决斧头帮的桥段)和袁和平。

  关于洪金宝退出《功夫》剧组的原因众说纷纭。

但两位风格迥异的武术大家确实奉献出了近十年最精彩的武打戏。

个人觉得,《功夫》中最好看的一段戏是琴师夜斗三大高手。

  从路边挥指轻弹的蓄势到包租婆喝声下的戛然而止,又琴音铮铮,刀剑四起。

最后包租婆以声克声,以宏音克锐音,在起伏的紧张节奏中完全展现了中国式的写意美。

更了不起的是导演周星驰拔高了影片的立意。

1.他告诉我们什么叫“侠”?

影片中有三类人。一类是因利而聚的斧头帮众,他们被三大高手打得丢盔弃甲时全然不顾受伤的同伴。

一类是猪笼寨里的“七十二家房客”,虽然笼罩在包租婆的淫威下,但一出事,就家家户户提刀来战。

包租婆平时虽然对房客刻薄凶狠,但是遇到前来勒索房客的周星驰还是强硬出头。

  最后一类就是我们,我们化身为金丝眼镜暴打周星驰时的看客。

周星驰用了整部影片在问我们:路见不平时会不会一声吼?

2.他告诉我们什么是“高手”的寂寞

  那是身边朝夕得见的普通人原来就是期待的高手,一相逢就无处话别的寂寞;

那是天下无敌后把自己关进监狱的火云邪神的寂寞;

那是“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的寂寞。

3.他告诉我们是什么武术的最高境界

影片最后,阴鸷的火云邪神被如来神掌打得三观崩碎,一脸懵逼的问:“这是什么掌法?”

换了我们会怎么回答?吹牛?装X?再给他一掌?

周星驰的回答如同掌法的名字一般已臻恕人恕己的佛境:“你想学啊,我教你啊。”

三,关于特效

《功夫》中的特效数量相当惊人,如果全部特效由一个人来做,需要十万个小时,也就是35年。

很多看似特效的部分其实是实景,而很多看起来是实景的地方反而是特效。

周星驰初进猪笼寨,热气腾腾的画面不是特效,拍摄期间有40多度,几乎拍一个镜头就有一个斧头帮众中暑,连现场的医生都中暑了。

  这个镜头也不是特效。

梁小龙时隔十年再次拍电影,身体状态已不如壮年,这个劈腿的镜头是特效制作,其实他的腿只抬到腰部。

四,影片里的“致敬梗”

  包租婆大喊:“下雨了回家收衣服。”大家看到这肯定会会心一笑吧。

  四眼仔和周星驰的恩怨也可以追溯到《少林足球》。

  “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的台词出自《蜘蛛侠》。

  包租婆威吓斧头帮主的动作致敬了李小龙,陈国坤教元秋撅嘴就教了几个小时。

  这一段动作设计者袁和平也是《黑客帝国2》的武指。

五,其他细节

  影片开头的蝴蝶呼应了结尾的破茧重生。

“酱爆”洗头的时候露了屁股,这是他自己要求的,没有身材一样敢于为艺术献身。

因为影片使用了金庸名著《神雕侠侣》中杨过和小龙女的名字,周星驰主动给金庸版权费。金庸还去看了首映,称赞杨过小龙女和火云邪神的打戏精彩。

金庸这样评价周星驰,“我很敬佩周星驰先生……他最近新推的片子《功夫》,我看过了,非常好,寓意很深刻。……另外令我敬重的是他保护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

  看到这里,我想问一句,即使“明天还要上班”。

你还会再看一遍《功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