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收看中国日报网《外交讲坛》节目,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今天从北京启程,前往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今天很高兴邀请到两位嘉宾来到演播室,和我们一起关注胡主席访美,一位嘉宾是资深外交官华黎明华大使,一位嘉宾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高祖贵,高所长,欢迎您。

从去年开始,中美两国的官员就频频互访,媒体称为铺路之旅。日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财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就中美关系频频发表演讲。那么,胡主席这次访美,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将会是怎样的基调呢?

华黎明:我记得最近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说了一句话,说这次访问有可能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转折点,我同意这种看法,怎么说呢?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中美两国曾经就像美国所说的同舟共济,一起对付金融危机。2010年又相互之间发生了一些摩擦,中美关系需要有一个承上启下的变化。另外如果我们把镜头拉远一点,中美建交32年了,那个时候很明确是为了共同抵抗苏联的扩张主义,但是32年已经过去了,冷战以后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也发生了金融危机,又发生了世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所以中美关系的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这次访问也可能是历史性的一次访问,中美关系需要一个重新的定位。

高祖贵:这次我们把时间点往前拉长一点,我们看如果中美是1971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打开对华关系的大门是72年尼克松访华,到现在将近40年,总体来说,中美关系一直处于一个上升的态势,尽管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曲折,有很多起伏,甚至遭遇到很大困难,甚至出现过倒退,总体是保持积极上升的态势。

    这次访问,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首先就是加强、深化、沟通。过去2010年中美双方出现了一些问题、碰到了一些麻烦,现在两国领导人坐在一起可以深化、沟通到底这个问题怎么办。

    第二个四个字就是处理分歧,处理不好的话,像去年一样可能会引发一些危机,现在就要更好地为处理分歧,以后碰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加强沟通和处理分歧目的是为了保持中美关系稳定。 在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中美之间从合作往前走,促进合作。

    主持人:我们也希望中美两国领导人这次好好坐下来,就很多问题达成共识,好好谈一谈。美国防长盖茨访华时表示朝鲜现在正式成为了美国的一个威胁,他们说朝鲜未来五年可能会研制成洲际弹道导弹,这次胡主席访美,就朝鲜半岛的问题能够谈到什么程度,对重启六方会谈有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华黎明:朝鲜半岛形势对中美关系影响很大,原因是因为中美两国都是太平洋国家,一个在太平洋东岸,一个在太平洋西岸,美国又在朝鲜半岛上背负着一个历史遗产,至今美国和朝鲜之间的战争状态还没有结束,朝韩之间的关系最近又不好,最近几个月朝鲜半岛的局势很紧张,作为太平洋两侧的两个大国,怎么处理好这个问题,怎么处理好朝鲜半岛的形势,让这个形势的紧张缓解,而且由战争化解为一种谈判,由谈判走向合作,这样我想是中美共同需要达成的,我个人很希望这次胡锦涛主席访问期间能够同奥巴马总统就朝鲜问题,达成某种谅解,甚至能够对六方会谈的恢复起到某种推动作用。

高祖贵:从中美关系角度来看朝鲜、朝鲜半岛问题,从积极方面来看,中美关切的交汇点也很大,双方有很多共同的关切,都希望这个地区保持稳定,希望这个地区能够摆脱冷战格局,走向和平的多边合作的框架下,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这是共同的关切。事实上从朝鲜半岛局势来看,六方会谈最初从建立框架的时候就充分体现了中美合作,中美合作中国作为东道国搭这个台子,各方坐在一起推进解决问题,在之前曾经取得比较明显的进展,也是世界公认的,美方也认可这一点,也非常赞赏中国发挥的重要作用。

现在从过去一年半岛趋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共同的关切和共同的利益还在,所以通过这次访问,从现在看到的报道来说,显然朝核问题是需要谈的很重要的问题。这次我们相信可以看到中方之前在过去已经反复阐明或者反复推动的立场,即通过政治合作和保持克制的方式解决问题,防止危机引发重大的地区动荡,胡主席去,我想会传达得更清晰一点,而且也希望通过六方会谈或者这样一个框架坐下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信息会传达出来。

从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看到美方立场还是逐渐调整和变化,美国的半岛问题特使访华,而且访问了韩国和日本,之前美朝之前也有一些管道在沟通,包括朝韩之间也有管道在沟通,也开始释放出了一些走向谈判、稳定的信息。我们期待着,这也是各方的期待,通过中美两国元首的会晤,中美双方在这个问题上有更多的交流之后,合作起来,怎么样推动和缓气氛继续发展,这是大家合理的共同期待。问题在于这次中方立场已经很清晰了,重要的是美国立场如何转变,我们期待美国立场能够步子迈得更大一点,这样半岛局势可能也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 

主持人:我们也希望各方继续努力,尽快重启半岛的对话和磋商,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早日实现。中国和美国,一个作为发展中大国,一个作为发达国家,这两个国家的一举一动深刻影响着全球,健康稳定的发展是符合中美两国共同利益的。除了在朝鲜半岛地区以外,中美两国还在哪些地区和领域有共同利益呢?

华黎明:现在中美两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确实很特殊,美国是世界上仅存的超级大国,而且综合国力、军事力量应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中国是一个正在迅速成长的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原来是贫穷落后的国家,这几年突飞猛进,应该说是在经济上脱颖而出。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有感觉到,我们已经被推到了世界政治经济舞台的聚光灯下,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对中国的期望很大,希望中国能够在世界上做一些事情,担负一些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中美两国的一举一动,无论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都会对世界的形势带来很多的变化。首先是经济、经贸、金融方面,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影响了全球。中国的经济如何,对于世界面临金融危机之后能不能复苏,或者是比较快地复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在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克服了很大的困难,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本身对于世界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且对美国的经济也做出很大贡献。

举个例子,从2008年到2011年,在这一段时间之内,我们增持美国的国债3881万亿美元,这个对美国的经济帮助是很大的,而且中国经济本身保持稳定,反过来也是这样,美国遭遇经济危机以后,中国出口造成了很大问题,除此以外,整个世界上的能源供应、气候变化、反恐、防止核扩散等等这些问题,还有防止毒品的走私等等许多问题,都需要中美两国进行合作,这个时候,中美两国领导人走在一起,共商两国之间的大事,也涉及到世界上很多的大的事情。

高祖贵:华大使给我们勾画了一个非常好的轮廓,如果再从一个长时段来比较,40年前和40年后做一个比较,变化也还是很大的,前面有一个观点,说中美40年的发展一直朝着积极稳定向上的态势,之所以能够保持这样向上的,就是中美共同利益是不断扩展的,这种扩展体现在多层面,华大使提到,在40年前的时候,中美关系的发展主要是从战略安全角度考虑的。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美两国不仅从战略安全角度,核扩散、核安全问题上还有共同利益,其实经贸方面共同利益已经达到了可以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甚至可以说利害共同体的程度。还有文化和社会方面的交流也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中国去美国的留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按照奥巴马总统2009年访华时候提到的,未来中美两国青年交流程度会大幅度提高,社会、经济、文化领域都有很大拓展,这种局面是原来从来没有过的。而且已经从双边层面扩展到全球范围,气候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中美共同应对。更为重要的是,中美之间,去年不仅在亚太地区有很多共同的关切,中美的交流和合作还扩展到了诸如拉美、中东、非洲、甚至可以说遍布了世界各个角落,这个局面使中美双方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和不同范围内的相互的共同命运和关切 交融已经达到了非常非常大的一个程度,这种程度,好的方面就是使得两国关系的稳定有了一个重要的内在的动力,都需要保持稳定。同时带来一个挑战就是复杂了。怎么处理好这种复杂的关系也是一个问题。

主持人:大家不加思索就能梳理出很多中美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所在。我们两国的共同利益是远远大于分歧的,所以在未来两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在非常多的领域和地区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我们这里有一个资料说,曾经有专家分析,中美两国的军事关系远远滞后于政治、经济交流。非常多的对话机制并没有给中美两国换来好的战略互信,不知道两位专家对这一问题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华黎明:军事关系滞后于其他关系,我觉得符合中美关系的现状,因为中美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历史上的原因,过去在冷战年代,中国是被美国封锁、包围、遏制的一个国家,这种遗产一直延续到今天。中国是世界上的大国中间的唯一的国家还没有统一的国家,而这个没有统一的原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中美国因素很大,中国人对这个非常敏感,因为涉及到我们的主权,涉及到我们的领土完整。所以这个很自然,中国人会感觉到美国人对中国的领土、主权是不是尊重?是不是能够信得过这样一个超级大国?是不是美国还要奉行对中国遏制的政策?是不是还要尊重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美国也有一个担心,他看到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之后,担心中国的军事力量迅速扩张,扩张为了什么?在美国的战略家心中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所以对中国也不信任。要我讲,中美之间在经贸、金融等方面依存度很高,而在跟这个相互的互信度又很低,这是不成比例的,反差也很大,这也符合中美之间的现状。这也是中美之间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高祖贵:这种排序,如果我们把它硬是排一个一二三,谁发展最好,其实还是经济关系发展最好,由于中美经济关系发展比较好,所以中美之间的商人和公司老总在一起谈的合作更多。其次就是政治关系,政府官员在一起,很多相互了解,也能够坐下来谈。最敏感的就是军事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多数国家都是这样的状态,经济容易做,做生意,大家有共同利益,很容易达成一些妥协和谈判,政治可能滞后一点,军事是最敏感的。我们如果简单来说,一个国家就是两件事,一个就是发展,一个就是安全。发展就是经济社会的那一套东西,安全是什么,核心的就是军事上的安全,国防的安全,这是最核心的,也是最敏感的。两个国家的关系只有经济发展不错,政治互信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可能敏感的领域如军事方面的合作才会往前走,这也是比较自然的一种状态。中美两军曾经打过仗,现在军事方面美国对华的军事遏制工作还是非常积极的,美国到现在为止还反对解除对华军售的禁令。军事领域的这些问题,美国还是对华戒备很强的。这种客观的现实决定了军事关系比较其他领域还是落后的。

纵向来比,中美两国的军事关系还是有很多进展的,中美交流机制建立了,包括海上磋商等很多磋商都会建立,这次盖茨访华以后,提出要建立战略对话,更多的是集中于军事领域的对话,比如核问题、战略导弹的力量等等战略对话。这个方面如果经过这次双方没有达成共识,但是一些磋商准备开始,随着中美两国的总长、军队高层去了以后,还会取得一些大进展。 

主持人:也就是说中美两国在军事层面上的战略互信在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美国防长盖茨日前访华的时候参观了第二炮兵司令部,这个举动让美国方面非常惊喜,美国媒体甚至说中国开放了二炮,展现了一个很大的诚意,也是对军事透明度这个敏感问题做出很积极的回应。很多网友想问两位专家,这次胡主席访美,美国方面会不会在胡主席的行程安排上做出一些特殊考虑,给我们一些惊喜呢?

华黎明:这次盖茨来访问,我们邀请他去参观中国的二炮,确实反映了中国在军事交流方面的诚意,另外也展示了我们在军事方面的一定的透明度。至于说胡主席访问期间会不会去参观(美国军事设施),我想不一定,因为这是一种军事交流,比如说中国的国防部长或者总参谋长回访美国的时候,美国会做出这样的安排,到目前为止,我看到胡主席访问美国的日程里没有类似的安排。

高祖贵:刚才这种可以是比较好的联想,我们知道中美两国元首也是三军总司令,奥巴马是美国的三军总司令,胡主席是中国军队和国家的最高元首。从现在规格来看,也许是纯军事意义上的,双方都会释放更多的诚意,加强推进合作的诚意。盖茨访问之后有一个表态,说这次访问确实起到了稳定中美关系的作用,对下一步合作和交流打下一个基础,这是很好的。

这次盖茨参观了二炮,拉姆斯菲尔德也曾参观了二炮,这表明中国一直是很有诚意的,而且我们坚持的比较好。相比,美方这方面做得比较差一点,一会儿做出一点事来,这些方面可能连贯性差一点。但是我们的防长去,美方也有类似的接待,算是礼尚往来。这次胡主席去,之前有媒体透露过,说是可能一个特别的礼遇,奥巴马将在胡主席抵达华盛顿当天晚上举行一个非常小规模的家庭晚宴,范围有多大呢?除了总统本人,国务卿希拉里,还有总统安全事务部助理,三个人,相应的中方也有三个人,当然翻译同时在场,另外我们主席夫人和那边总统夫人都不在场,这是非常小范围的,也可以说是小范围的会谈,有助于大家深度的交流,有助于营造一个气氛,而且有助于交流的效果。如果说这个可以算是一个特殊礼遇的话也可以,可以看出中美关系确实很重要,双方都想通过这次合作能够取得一点成果。

主持人:1月11日,我国的J20隐性战斗机首飞成功,我在网上浏览的时候看到网友的一些很有趣的想法,他们说J20在这个时候出现,是我们送给盖茨访华的一份礼物。但是胡锦涛主席和盖茨说,这只是时间上的巧合而已。我们在这件事情上究竟想给美方传达什么?或者说美国会对我们这个表现做出怎样一种解读呢?

华黎明:J20飞机试飞,我觉得被过度解读了,因为这个实际上是中国国防现代化、军事现代化一个很正常的事件,如同其他的先进的武器装备试验一样,只不过是试飞的时间和盖茨访华的时间重合了,但是我想这决不是一个有意的安排,只是一个巧合而已。而这次我注意到美国的官方和美国的媒体都有一点过度解读这个事情,把这两件事情要拉在一起,联系在一起,似乎好像就是刚才你们问的时候,好像中国要向美国传递一个什么信号,我觉得我们不想通过这个问题传递美国什么信号,如果有什么信号的话,就是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要按照常规的、按照自己的国防的需要正常进行下去。

像2007年中国发射导弹,把自己的一个卫星打下来一样,当初在美国也是很轰动,但是在中国来讲,这是属于很正常的,就是我们的国防、科研方面正常的研制,但是在美国方面过度解读,而且我觉得美国的媒体有一点过于渲染中国的军事实力。但是实事求是来讲,就军事实力而言,中国和美国不是差一点的事情,差得很远,但是美国媒体甚至美国官方有些人就想把这个事情,中国的军力夸大,出于他们自己的需要。但是我觉得事实并不是这样,中国发展自己的国防事业,比起美国来说,甚至比起我们周围有的邻国来讲,我们规模小得多。

高祖贵:我们有一句俗话叫做说者无意,听者有心。J20的试飞早就预定好了,不是临时可以决定的,如果天气各方面不适应是不会首飞的。这是一个既定的日程安排,换句话说,即使盖茨不来,我们那个时候还是照飞,你来了我们依然照飞,不会说因为这些事情而迁就。中国发展国防现代化是按照自己的步调,按照自己的安全需要在往前走,所以不会刻意的,但是这样做了以后,我们也注意到美国媒体和官方解读确实很强烈,这样一个举动,在他们看来,又出乎他们的预料,他们认为国防现代化进展如此之快,超出了他们的预料,这种超出意料也许是真话,但是很多研究军事问题的专家都知道,中美的军事差距是很大的,盖茨也说感到意外,但是从这个差距上来说,他们也知道以首飞成功到最后批量设计再装备到部队,然后再到转变为战斗力,路程很长,他们知道这个,只是觉得有点意外。这里反映出了华大使提到的,美国现在对华的国防现代化的发展非常敏感,这就印证了前面说的,为什么军事关系发展不像经济关系发展那么快,这是因为这个领域是比较戒备和敏感的,我们的任何一点举动,他们会做出一系列反应。美国为什么做出如此大的反应呢?我们可以合理联想,有一个背景,就是现在美国国内在削减军费,所以军费开支要削减了,是不是美国军方想把中国的军事威胁炒作起来,中国军事现代化取得那么大进展,我们需要增加军费等等,这也是一个合理的解释。这种防御发展和我们国家需要的还是差得很远,我们那么大的国家,复杂的周边环境,跟我们的需要还是很远的,我们还是防御目的,我们的军费增加再多发展再快,和美国相比,美国削减之后的军费依然是几十个国家的总和加起来。

华黎明:举个例子来讲,我们在长安街上开车,美国开车已经到了五棵松了,中国的车还没有过天安门呢,但是美国媒体、官方经常就说,中国这辆车已经到西单了,就是这样。他说一定要说你的车已经到西单了,实际上他知道你在天安门。 

主持人:有一位网友说听了两位专家的分析以后,希望网友理智地对待媒体的这些渲染,不要过度被这些媒体牵着鼻子走,给国内的军事发展留一个比较理性的环境,要包容。1997年江泽民主席访美,当时中国就从美国订了59架波音飞机,总价值30亿美元,这个也成了当时中国航空史上最大的一宗民航订单,胡锦涛主席访美行程里除了到访华盛顿,还要去芝加哥,芝加哥是奥巴马的出生地和政治出发地,也是波音等大公司的总部所在。波音公司在这个地方,网友就觉得是不是胡主席这次去,中美之间又会签很多大的订单?中国又会给美国带去一系列的惊喜呢?

华黎明:大概可能会有一些订单,因为这个也是中国现在高速发展的需要。中国民航事业发展那么快,出行坐飞机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大型的商业飞机,中国自己还不能制造,必定要从国外进口。也就是两个渠道,美国的波音飞机和欧洲的空客,我们是世界上美国波音公司的一个大客户,利用这个访问机会,中国带去一个大的订单,我觉得也是很自然的。

这次胡锦涛主席要到芝加哥去,这是除了华盛顿以外唯一一个外地的城市,芝加哥一个是奥巴马总统的政治发祥地,所以去那儿也有一定的意义。另外,芝加哥在美国是第二城,是很多金融、经济、交通、铁路的枢纽,航空的枢纽,波音公司总部在那个地方,所以这次胡锦涛主席去那个地方。我想带去的订单也是给美国制造业的一个鼓舞,就是说中国的发展应该是美国的一个福音,中国市场对美国来说是很大的。不仅是波音飞机,其他类型的飞机都可以给美国带来很多就业机会,给美国的经济带来很多的好处。胡主席到芝加哥访问,带来这样一个信息。

另外就是据我知道,芝加哥是个铁路枢纽,是美国几条大的铁路线的交汇点。曾经中美两国的专家之间有一种设想。美国曾经在19世纪的时候建立过一个从东岸到西岸的大铁路,铁路是美国人出钱,美国人出的设计,但是劳动力都是当年的华工。有没有可能在中国高铁在世界上已经这么有名气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再合作,再建第二条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的高铁呢?我觉得也是很让人期待的一个大事情。

高祖贵:如果这个设计都实现了,确实会对中美关系起到一个标志性的作用。只是跟原来的铁路不同的是,当年是美国人出钱、出设计,中国出劳动力,重新修的话,也许是中国人出设计,中国人出技术,美国出劳动力,也会解决就业问题,是一个很大的促进。我想这是一个缩影,在新的条件下,中美之间的合作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美国的心态应该相适应,奥巴马总统访华的时候,当时两国就探讨过高铁的合作,但是后来美国国内有很多的报纸报道,他们反对,不愿意接受,所以可能还是适应不过来,这可能需要一个过程。

我想说的是,这次胡主席到了芝加哥以后,体现更多的是经济的合作,可能要演讲,可能要和不同的团体各界见面,从经济和社会交流方面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到了这个层面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中美的利益交汇点得到极大体现。在芝加哥这个地方,作为一个工业城市,中国的很多企业在那儿是有投资的,特别是包括一些私营企业和非国营企业在那儿都有很好的投资,而且这些企业在那儿投资,雇佣当地劳动力,对当地的劳动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就业是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到这个地方去,向美国和世界,特别是向美国传递一个信号,中国发展,美国有利,中国发展确确实实给美国带来机会,带来红利,而不是说对美国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

更为重要的,在那个场所,一些演讲也将会集中围绕这些展开,中国领导人和美国民众亲密接触,首脑外交和公共外交结合起来,更好推动美国社会和民众对中国的了解,有助于中美关系有一个很好的社会基础。

主持人:两位嘉宾是否知道目前行情非常火爆的iphone4手机,美国的研究员近期做了一个调查称一个iphone4的市场售价是600美元,除了零部件成本将近187美元,中国组装企业每台只能得到7美元的酬劳,但是美国的苹果公司利润超过360美元,也就是说加工贸易使中国贸易顺差大增了,但美国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是受益者,但是中国却被盖上了贸易不平衡的大帽子。

为什么美国总要抓住这种贸易逆差的问题和汇率问题死死不放手呢?

华黎明:从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就实行它的经济转型,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过渡,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过渡,很多制造业都转移出来了,当然正好赶上中国改革开放,中国也就利用了这个机会,能够吸引到美国的很多的投资、资金、技术转移到中国,这样势必就造成了中国出劳动力,中国出土地,中国出能源消耗,美国来享受这些廉价的产品的局面。应该说,中国对美国的市场的贡献是很大的,也就是说美国的公民、美国的国民可以享受到中国的廉价的商品,可以遏制他们国内的通货膨胀,这个对美国的经济本身就是一大贡献。但是中国为这个付出的代价却是刚才你举的这个很典型的例子,不光是iphone4,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连这个都生产不了,我们只能生产衬衫、鞋子这些东西,也就是说中国提供土地,提供廉价的劳动力,我们环境污染,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都转移到中国来,中国也享受到了红利,但是也付出了代价。这些美国应该看到。

现在贸易顺差是必然有这样一种趋势,他处于高端,我们在生产链的低端,这个结果必然是这样的,所有的贸易顺差,应该说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被美国的企业赚去了。

主持人:您认为汇率问题会不会成为中美领导人谈话很重要的一个议题呢?

高祖贵:从现在报道出来的,感觉是一个重要议题之一。刚才我们谈到这个例子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小例子,折射出一个大道理,中美两国在全球产业链上完全处于不同的位置,这个不同位置决定了双方在利益分配上是非常不平等的状态。过往的几十年,尽管中国经济发展很快,甚至有些领域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基本格局、基本的位置还是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始终在国际上要强调一点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是发展中国家,尽管美国人或者西方很多国际社会认为中国不是发展中国家,但是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国际产业链还是处于这样的位置,中美贸易关系里,美国尽管逆差很大,但是利润很高,中国尽管顺差很大,但是利润很低,这实际是中美之间关于汇率贸易不平衡故事的真实版。

这个版本的故事折射出,在气候变化问题,比如华大使提到的,我们付出很大代价,你享受好的,这个问题让中国来解决,显然也是不对的,这个需要共同来解决。中国顺差太大,对我们也带来一些负面问题,中国已经在开始解决这个问题了,我们过往2010年中国的出口是下降得很快的,而且顺差是减小的。今年有关部门已经制定新的贸易进口战略,扩大进口,中国走自己的路,相应的美国也应该做努力,最重要的逆差不是汇率问题,而是出口管制,美国的出口管制很多方面在2009年的奥巴马访华的时候本来已经说在考虑这个放宽出口管制,如果放宽出口管制,很多附加值高的产品,要出口中国的话,显然逆差就会下降,美国现在还没有做,美国把它要放松出口管制和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汇率问题挂钩,他认为只有改动汇率问题我才能改,这种做法显然也是不太恰当的。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在做努力,同样的,美国也应该做努力。现在欧盟在几个月之前搞的中欧之间的高级商务论坛里也提到了,欧洲也想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汇率挂钩,这样显然对给中国和欧洲、和美国的经贸关系造成一些障碍,如果两国经贸关系获得大发展的话,他们确实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政策。 

主持人:听了两位嘉宾的一系列分析,河北一位网友发表了这样一句话,他说美国不要把经济问题政治化,国内问题国际化,总是拿汇率说事,我觉得这个也代表了很多网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刚刚制作完成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已经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和一些主流美国媒体上播放,中国让一群微笑的亲善大使和美国人打交道,一改中国人以前政治层面比较硬的形象,也看得出来是中国重视公共外交的一种表现。请两位专家向网友介绍一下这种公共外交的策略,中国近年有怎样的计划和安排?对外交有怎样的影响呢?

华黎明:美国多年来,出于意识形态或者是出于战略上、安全上的考虑,媒体对中国负面的东西报道得比较多,或者用美国人自己的话说,就是妖魔化,这在美国一般的民众中间制造了跟中国现实不符合的形象,这个需要美国自己逐步改变这个心态。另外中国在这方面也做自己的努力。

高祖贵:中国很多外交领域包括外交部都要搞公众外交,这反映了我们越来越重视公众外交,也反映出中美之前的发展,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中美关系之间已经发展到一个社会和文化领域、公众之间的交流已经越来越频繁的程度,而且未来的发展确实是会越来越突出的。两国的关系怎么样才能持续稳定发展,除了商界和政界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舆论、民间的、社会层面的交流,如果这个能够顺畅或者形成比较客观的相互看待对方比较理性的话,显然对两国长期发展就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些年来中国对美国外交有了很大变化,以前是政府间交往,后来是跟议会之间的两国立法和司法机构的交往,现在这些年来民众之间的交往也在推进。这样的一个形象片,实际是中国从文化软实力角度,从外交角度做了一个非常大的动作,是这些年国外非常认可,我们自己也觉得是可以推崇的一个做法,通过这种宣传片,而且通过对方能够看得懂、易于接受的方式,让对方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的发展变化,这样有助于推进中美两国公众和舆论之间的交往。如果舆论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妖魔化中国或者丑化中国,或者说没有客观和全面了解中国或者介绍中国的话,这个局面能够改变,更多的是能够客观、真实地报道和了解中国,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主持人:有一位辽宁省沈阳市的网友想问两位专家,中国发展的“微笑外交”会不会像美国文化一样,也渗透到他们国家去?做一种渗透的行为呢?

华黎明:因为我本身就是从事外交工作几十年,我觉得我们的外交确实这几年有很大的变化。过去我们做外交工作的时候,多数还是很严肃的,板着面孔的。但是现在我们见到我们从事外交工作的外交官,不仅是外交官,各行各业的人同外界打交道时、跟美国人打交道的时候微笑越来越多了,我觉得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中国人已经接受一个多样化的世界,美国人恐怕也需要逐渐要有这样的意识,要接受这样一个观念。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多元化的,有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有不同的文化,美国是一种,中国也是一种,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种,大家都和平共处,和平共存这样一种观念。我想中国人在公共外交的过程中也是这样。我们不是想要把我们自己的文化强加于人,但是让世界接受,中国也是一种人类的文化,也是一种很好的文化,希望大家能够欣赏,我想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了。

高祖贵:微笑外交或者是微笑的形象,其实可以折射出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符合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念。2005年发表的白皮书提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和平与发展,面对世界的时候应该是可以包容的,是自信的。包容和自信了,当人与人打交道时,见面的时候就会是和缓的,就不会愁眉苦脸,就会是微笑的。如果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能够微笑地面对对方,欣赏对方,就是和而不同的,我们的世界就是和谐世界。我们希望和谐世界里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一起的时候,通过政治和外交的途径能够解决分歧,妥善处理问题,共同发展。人与人在一起的时候能够欣赏对方,善待对方,微笑面对对方,这样相处会很愉快,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这反映出中国的一种价值理念,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期待。

主持人:这样不仅使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氛围更好,也反映出我们作为一个国家更加自信了。新浪微博有一位网友说对国礼非常感兴趣,能否请两位介绍一下中美元首或者其他元首互访的时候送国礼有没有什么小故事?

华黎明:一般外交礼仪,国家元首出访或者外国元首到中国来访问,都要带一个国。,这个国礼就是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文化,给两国关系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过去我从事外交工作的时候,我们国家元首、国家领导人出访的时候,多数带出去的国礼都是我国的一些比较有名的手工艺品,代表中国的文化的东西,在中国比较少见的一些玉雕、双面绣、铜鼎等。我想这次胡主席出访,一定会带一些代表中国文化而且对这次访问也有象征意义的国礼,大家可以猜猜。

高祖贵:这个网友问国礼的时候,可能想说的是,是送什么象征性的礼物,我想人们说到这个礼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到除了象征性的礼物外,还有一些实际性的实际利益的大礼包。也许到了芝加哥之后,可能会有一个大礼包,可能有很多订单,这就是实际意义的国礼。

主持人:沈阳的网友又追问了一下公共外交问题,说公共外交是求同存异,我们对别人包容自信了,但是对方并不这么做。最近美国和日本在我们的家门口军演了。我们还要用怎样一种心态对待这样一个问题呢?

华黎明:我们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和而不同,大家能够承认互相是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而且互相有不同的价值观念,有不同的社会制度,而且互相尊重对方的选择。我记得昨天胡锦涛主席在回答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的记者提问时,其中就谈到这个,相互尊重对方的选择,比如说美国二百年来走的这样一种道路,是两党制三权分立,美国有自己的文化,我们尊重美国。但是,我们也希望美国尊重中国选择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要单方面的,我尊重美国人的选择,但是美国总是希望我们按照美国人的价值观来走。如果是单方面的尊重,就容易发生两国之间的摩擦,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次访问,使得美国对中国的理念有一定的新的认识,这样才能给中美之间带来少一点的摩擦。

高祖贵:我借用刚才你说的词“从容、自信”,我们包容的时候,别人不太包容,采取很多动作强压我们,中国还是有这样的底气来从容自信,很好地应对,最后一切都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化解。

主持人: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离开北京前往华盛顿的时候说这次胡主席访美是历史性的转折点,我们抛开这一论调背后的出于某种考虑或者情绪的猜测,我们都希望中美两国的关系能够越来越好,两国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双方共同的利益,增强交流,增强互信,减少误解和摩擦。

很感谢两位嘉宾来到我们的演播室参加和网友的互动,本期节目到此为止,谢谢收看我们的《外交讲坛》,再见!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