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为帮助环境记者了解当前气候变化谈判的进展、中国的节能减排等应对行动,中外对话、绿色和平和GCCA(Global Campaign for Climate Action,全球气候活动)于9月27日共同举办了“气候变化天津会议媒体工作坊”。工作坊邀请绿色和平气候变化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世界自然基金会气候与能源项目官员昂莉、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姜克隽主任,以及熟悉气候变化谈判报道的中外资深记者交流分享。以下是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雁的分享内容:
天津会议是坎昆大会的一次重要准备
我是绿色和平的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雁。我讲一下天津会议具体是什么样的会议,会程是怎样的,给大家有一个比较清楚的印象。天津会议实际上是谈判过程中一个序列中的一点,天津是为坎昆会议做准备的。
首先天津这个会议的名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整个大的谈判所在的会议中的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的12次会议,同时也是《京都议定书》附件1国家进一步承诺特设工作组第14次会议。在谈判里面,前面那个叫做LCA,后面的《京都议定书》是KP。LCA和KP是两轨同时进行的会议。
天津会议是哥本哈根会议后的第四次会议,是每年年底中间的一些小会,是程序性的,不会有正式的法律效力或者是决议出来,而是中间的谈判准备性的会议。而且这次本身在级别上不是部长级的会议,而是各国的谈判官员。
参会人一般按照哥本哈根会议来说是194个国家,像这种会议的规模应该在2000人以内,就是各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剩下的是观察员,到时候我们会是黄牌的观察员,包括有NGO,但是不限于NGO,其实有很多研究机构,有一些商业的社团,他们也是作为观察员,在哥本哈根的时候能够达到近万人。
这次在天津按照梅江会展中心3500到4000人的会场来看,所以观察员应该是在2000人以内,这次可能会有很多中国NGO首次参与,除此以外就是媒体的数量。我听说这次国际媒体来得挺多,再加上在中国门口,可能本土朋友也会去很多人。
会议本身就像刚才说的,其实天津会议是一次程序性的工作会议,也没有授权让它出决议。它就相当于之前三次波恩会议的级别。为什么这么受关注?因为它是坎昆以前的最后一次磋商,这次之后所有谈判的成果就应该送到坎昆去,坎昆会议就是各国部长要参与要出决议和出成果的地方。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它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在中国,而且是中国主动提出要主办这个会的。
大家对此有各种各样的猜想,中国代表团的表态是我们向联合国表达我们谈判过程的一种积极的合作的精神,表达一个建设性。联合国方面最近有人评论说这是中国发出来的积极信号。但是有另一方面的猜想,有人说中国会不会借这次有个新的承诺,出台一个东西。也有更负面的猜想就是中国在哥本哈根的时候得到了比较有争议性的评价,中国是不是想借这次会议中做一些树立形象的工作,来洗刷自己在哥本哈根的不好的名声。当然现在都是各种各样的猜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