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直播

中国日报网:大家好,我是《中国日报》主持人马克·休斯(Mark Hughes)。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做客环球对话。他正代表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在北京进行访问。

中国日报网:今天要和布莱尔先生讨论气候变化和未来几年我们在环境方面遇到的挑战。布莱尔先生,现在距离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只剩下四个月时间了,你是怎样努力让各国在会议召开之前能够朝一个方向共同合作的呢?

布莱尔:我觉得和几年前相比,今天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各国有了更强烈的改善气候环境的意愿和决心。中国的领导人现在非常重视气候问题,还将其纳入整个发展规划中,美国和欧洲国家也不例外。所以,虽然我们面临很大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积极地看到,希望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谈上达成共识的那种意愿要比12年前在京都强烈得多。

中国日报网:你认为你和中国方面特殊的关系有助于推动他们解决气候问题吗?

布莱尔:我来过这里很多次,也的确很享受和中国方面的互动。不过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中国人自己已经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知道这个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如果你去看中国当下在降低能源强度、发展新技术和可更新能源方面的工作,就会认为他们取得的成绩相当令人瞩目。

中国日报网:那么你认为贝拉克•奥巴马会怎么做呢?美国新政府会改变(前任小布什)对气候问题的态度吗?布莱尔:我想奥巴马总统也同样非常清楚地展现了决心,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美国新政府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国会也正在讨论通过相关法案。

的确,领导人会面临来自各方的挑战,这对他们来说比较有难度。奥巴马总统面临美国国内很多压力,而中国领导人也需要平衡治理环境和促进经济之间的关系。

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轻松,但我要强调的是,领导人们解决气候问题的决心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比现在更强烈过。而且这次我从心底相信中美两国就这个问题不会产生分歧,他们能够通过合作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而且我认为北京和华盛顿也都同意这个观点。

中国日报网:您在中国都见到了哪些人?

布莱尔:我昨天见到了温家宝总理,和他谈得很高兴,我们当然说到了气候变化问题。今天早上我刚刚结束和李克强副总理的会晤。此外还见到了一些政府部门的官员以及商业界代表,他们都将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国日报网:你相信科技可以帮助应对环境的威胁,是吗?

布莱尔: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怎样才能减少能耗?答案不是我们停止消费。如果你告诉人们,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大家都别开车也不坐飞机,那其实并没有解决问题。因为他们会说人类发展到今天好不容易享受到汽车和飞机带来的便捷,我们想继续这样生活下去。

所以,真正应该做的是发展科技让我们能“跟以前不一样地”去消耗能源。比如使用低能耗照明电器,只要人们愿意就完全可以降低自家电灯的能耗。我知道中国现在很多正在设计的新建筑都将比以前节省50% 甚至60%的能源。

中国日报网:你这次来北京也是要推广“百万森林”项目,刚才那位优雅的李冰冰女士已经捐资种下2000棵树,你自己有种树吗?

布莱尔:恩,我会这样做的,而且非常高兴成为“百万森林”项目的一份子。它所传递的信息是,应对气候变化其实也有简单的方法,完全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百万森林”项目让人们花5元钱去种棵树,这就是一种既有效又非常简单的改善气候的做法。当然,有李冰冰女士这样的人加入会让项目本身更加光彩照人。

中国日报网:全球金融危机会不会对我们创造更绿色地球的努力造成负面影响?

布莱尔:我想用一个中国词回答这个问题——我总是把读音念错——是哪个单词?是叫危机吗?

布莱尔:对,就是危机这个词,既有危险也有机会。这就是我们正确看待气候变化的态度,对待经济衰退也应如此。这的确是很严峻的挑战,但也是重建经济和刺激投资的良机,所以让我们为了未来去投资清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吧。

中国日报网:那么你个人在气候变化这个事业中留下了什么遗产呢?或者说你希望留下些什么?

布莱尔:关于气候变化,促进更广泛的政治交流是一件事,我想2005年八国集团峰会在英国苏格兰佩思郡举行时我们取得一项重大的突破。我们把气候变化提上会议日程,但并不仅仅只是八国关起门讨论,而是邀请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五国领导人加入。我认为建立让全世界主要经济体参与解决气候变化这个概念非常重要。

中国日报网: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欧洲和英国人对中国发生的事情很着迷,而中国人也对发生在英国和欧洲的事情充满好奇。《中国日报》正在酝酿创立欧洲版以服务欧洲读者。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布莱尔:我想《中国日报》推出欧洲版真是太好了,这让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正在发生什么。 任何促进中欧友好关系和相互理解的事情都是积极和值得鼓励的。

中国日报网:非常感谢布莱尔先生接受我们的访问。也感谢您收看中国日报网环球对话节目,我们下期再见。

( 编辑:董玮  丹尼尔·奇诺伊 Daniel Chino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