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系统防御风险能力减弱

来源:驻比利时卢森堡经商参处
2016-05-16 17:46:00

  5月9日,前爱尔兰央行副行长、现任苏黎世BIS银行首席经济师格拉克(Stefan GERLACH)在《世界报业辛迪加》撰文指出,当前全球金融系统防范新一轮危机的能力大大减弱,各国切不可掉以轻心。文章摘编如下:

  一、银行系统脆弱是引发金融危机的真正原因。85年前,奥地利最大银行“联合信贷银行(Credit-Anstalt )”倒闭,埃及、德国、匈牙利、拉胶维亚、波兰、罗马尼亚和土耳其随后爆发挤兑风潮,美国银行业出现恐慌,英国也有大规模取款现象。奥地利联合信贷银行的倒闭可与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相提并论,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理解当今的金融危机。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奥地利联合信贷银行和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并非引发国际金融风暴的真正原因。这两次倒闭以及随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均是同一个问题——银行系统脆弱——引发的相同症状。在1931年的奥地利,银行系统脆弱问题的根源在于一战后奥匈帝国的解体、二十年代前期的高通胀以及银行系统对工业部门过高的风险敞口。奥地利联合信贷银行倒闭时,世界经济已历了两年衰退,不少国家银行系统异常脆弱,而当时银行业奉行的黄金准则是限制央行行动能力,这导致金融压力可以很容易地从一国传播到另一国。2008年情况与此类似,由于内部风险管理不足、政府监管不当,国际金融系统处于过度扩张状态。雷曼兄弟只是极度紧张的金融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二、爆发新危机的风险不能完全排除。时至今日,国际金融危机有没有可能卷土重来?很多人会说“不”。因为世界经济和金融系统正朝好的方向发展,私营部门冒险行为减少,监管机制改革成果显著,国际金融系统整体趋稳。可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往往是事前未被发现的问题。实际情况是,金融部门只处理它所承认的风险,而未处理它所经历的所有风险。夸大新监管环境的危机防范作用也不难。打个比方,高速公路当然比乡村公路更安全,但也会引来更多汽车并以更高速度行驶,因此交通事故不能根除。

  三、各国应对危机能力减弱切不可高枕无忧。既然新的危机不能完全避免。那我们准备好了么?我的答案是,没太准备好。如果现在爆发金融危机,对真实经济造成的伤害会比上次严重得多。如今,各国央行均承认它们的职责不仅限于稳定价格,还包括金融紧张的防范与管理。如果真的发生危机,各国央行一定会采取一系列市场操作来应对冲击。可实际情况是,各国央行手中能用的政策工具已寥寥无几。上世纪20年代,各国央行可将本币对黄金贬值,以抬高物价并防止债务紧缩。1931年奥地利联合信贷银行倒闭后,以英国为首的9个国家采取了类似措施。在此后5年里,美国等其他8个国家纷纷效仿。如今,货币贬值已成零和游戏。没了货币贬值选项,各国央行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只能以史无前例的范围、规模和速度降低利率、大规模收购长期证券(即所谓的量化宽松)。这些措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利率也降至极低水平,一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利率,量宽政策也接近极限,社会公众的支持率正在减少。如果新的危机来临,上述措施的减震作用将大打折扣。当然,新的危机也并非迫在眉睫。世界经济正从2008年灾难中复苏,美联储去年12月开始收紧政策,表明全球利率发展周期已进入新阶段,这是好消息。可是,新危机风险永远不能排除。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各国应对危机的能力严重不足,要对新的风险予以足够重视,切不可高枕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