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9日报道,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上演十连跌,回吐一个月来好不容易累积的涨幅,的确令人泄气。有人解读为“5月清仓走人”的魔咒,也有人认为“始作俑者”是各国中央银行的汇率政策。
加息或减息对股市的影响,最单纯的解读是一旦加息,资金就会流向汇市;所以如果不加息,对股市来说是件好事,反之亦然。然而,各国央行在公布汇率政策时的论调,对股市造成的情绪波动,可能远胜于市场原本“应有”的反应。
4月28日,美国联邦储备局在议息会议结束后,宣布利率维持不变。声明中删去了“全球经济和金融发展仍然存在风险”的措辞,改称“继续密切关注通胀指标和全球经济金融发展”。市场认为联储局早前对外在经济金融风险的担忧已缓解,虽然加息大门可能因此很快就打开,华尔街股市还是闻声上扬。
隔天早上10时,日本央行又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并且不扩大买债规模。当天亚洲股市先起后跌,扫兴结束4月。
接着,投资者带着忐忑的心情来到5月。
海指“一泻千里”,上周五已跌至2730.80点,10天来的累积跌幅达7.7%。虽然从技术层面来看已经出现超卖,但分析师认为投资者在心理上还没打算中止抛售动作。
备受市场关注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或许会是一剂强心针。
上周五公布的4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16万, 增幅为2015年9月以来最小,远不及预期的20万。经济师纷纷推后对联储局加息的预期,6月看来是不太可能有动作。
周五美国三大股市皆报捷,道琼斯工商指数涨0.45%,纳斯达克指数涨0.40%,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0.32%。
非农数据较可能影响联储局在一段时间后的加息决策,比较立竿见影的是左右了美元走势,间接造成全球汇率波动。
新加坡星展银行投资总监林哲文指出,财政刺激政策和货币大战之间的紧张关系,预料会令股市一路颠簸,延续去年的下行势头。
在企业前景不乐观的情况下,新加坡大华继显研究建议投资者在作出选择前考虑几点:增长是否是由企业自身的能力驱使?长远趋势来看是否是赢家?是否被低估但有持续稳定增长的潜力?是否有机会从监管变更中获益?
个股方面,上周四国际信评机构穆迪(Moody's)在三家新加坡银行公布第一季业绩后,指出目前的负面展望和评级有可能进一步下调。三只银行股的股价进一步受挫,上周五大华银行(UOB)收报17.79元,华侨银行(OCBC)滑落至8.33元,星展集团(DBS)也跌至14.87元。
联昌国际研究部主管给予大华银行和华侨银行“持守”评级,目标价订在18.74元和8.80元;但维持星展集团的“增持”评级,目标价订在17.96元。大华继显研究也建议吸纳星展集团股票,目标价是19.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