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难题:安理会继续讨论,但共识到底在哪里?(独家评论)

2012-02-03 08:03:44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尽管卡塔尔首相谢赫哈马德·本·贾西姆·本·贾比尔·阿勒萨尼在1月31日的安理会高呼“巴沙尔·阿萨德的杀人机器还在运转”;尽管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法国外长阿兰·朱佩相继表示,国际社会如不能立即搁置分歧,向叙利亚人民“发出明确信息”,联合国的信誉“将受到伤害”、“我们已经快没有时间了”;尽管叙利亚反对派在安理会讨论前后时而渲染“革命的伟大胜利”、“起义军逼近首都实力空前强大”,时而又声称“遭到政府军血洗”、“愤怒日即哀悼日”,或示强或示弱,用意都在于让国际社会早日介入。但截至目前,安理会仍然在“讨论,讨论,讨论”。

不论欧美、阿盟,还是俄罗斯、中国,甚至叙利亚各方,都强调“必须尽快达成共识”,问题是,这个共识在哪里?

一向四分五裂、勾心斗角的阿盟在叙利亚问题上空前团结,拿出了一份由卡塔尔牵头酝酿的“阿盟解决方案”,该方案草案提议安理会决议谴责大马士革政权,并要求巴沙尔在两个月“政治过渡期”内交出权力,由其副总统组织“民族团结政府”,并负责组织大选,从而“和平结束”现政权。尽管未明确要求制裁叙利亚,但草案要求“安理会在决议作出后两周内不作决定”的前提下“应采取进一步措施”,这项方案可算作阿盟的“共识”——至少目前和表面上如此。

在埃及自顾不暇、北非国家各有难言之隐的背景下,海合会六个君主国成了阿盟的主心骨,这六个逊尼派瓦哈比教派君主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同情同宗的叙利亚反对派主流、对“异端”——世俗专制政体的阿萨德什叶派阿拉维特教派统治抱持敌意,希望借机“置换”,本在情理之中。

尽管卡塔尔等国也打出“反专制”、“反家族统治”的堂皇旗号,但经不起太多推敲:卡塔尔等海合会六国都是无一例外的君主专制政体,至于“家族统治”,只要知道卡塔尔埃米尔(国家元首)哈马德·本·哈立法·阿勒萨尼和首相这两位高呼“民主”的明星人物是近亲、本家,也就足够了。

尽管如此,阿盟的草案还是得到美英法等国的支持:动机如何并不重要,关键是,“巴沙尔必须下台”符合上述各方的共同利益。然而这个“共识”恰触及了俄罗斯底线。

正如法国《八十九街》在线杂志上有人撰文所分析的,俄罗斯支持叙利亚的理由实在很多:首先,叙利亚和俄罗斯关系悠久,一直相互支持,且历史上两国没有积怨;其次,叙利亚西部港口城市塔尔图斯对俄罗斯至关重要,且“温暖海洋”的梦想是俄罗斯历代统治者和民众的共识,叙利亚反对派无法让俄相信,他们上台后会继续和俄罗斯合作,而北约东扩和高加索伊斯兰分离势力的猖獗,更让俄罗斯不愿再退让;第三,西方在利比亚问题上的偷换概念让俄罗斯感到羞辱,1973号决议的覆辙俄不愿再重蹈一回——或者,如俄罗斯问题专家鲍里斯.多尔戈夫指出,如果继在利比亚妥协后再抛弃叙利亚,俄“将令自己在中东的威信丧失殆尽”。

俄罗斯的如意算盘,是由自己当东道主,撮合叙矛盾各方进行对话、妥协,从而停止冲突,恢复和平,如此则既不得罪阿盟和欧美,又能确保俄的利益和面子。问题是,被逼到墙角的巴沙尔已无妥协余地,而受到阿盟“大义名分”鼓舞的反对派更觉得胜利在望,无需和行将就木的巴沙尔妥协:既然很快就能获得全部权力,何苦费力去讨论如何分到一半呢?

为争取哪怕形式上的共识,西方也煞费苦心:法国外长朱佩和英国外相黑格相继表示“叙利亚不是利比亚”、“外国军事干预是不可取的”,这显然意在安抚和争取俄罗斯(尽管这个立场又和阿盟、尤其卡塔尔的立场达不成“共识”),问题是,一来1973号决议前鉴未远,俄罗斯对欧美缺乏信任感,二来希拉里口风依旧,美国未松口“不武力干预”,在这种情况下,俄显然不会轻易退让。

那么共识究竟在哪里?

事实上倘若欧美缺乏实际干预意愿,而阿盟又缺乏军事干预实力,即便达成一个安理会决议,也无法强制性推行,最终仍要由叙利亚对立双方自己去解决。阿萨德政权的军事机器仍然稳固,且并无退让余地,而反对派在获得国际认可后更不会屈服或妥协,这恐令对立双方既不愿通过对话相互妥协达成共识,也无法在短期内用武力强行打出一个“共识”。

倘果真如此,叙利亚将如《法国西部》评论所言“黎巴嫩化”,并导致更多的流血和冲突——不愿看到这样的结果,恐怕倒是各方所一致认定的“共识”。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 编辑:北风)

编辑: 梁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