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个日日夜夜——图说营救奇迹
当54岁的路易斯·乌尔苏亚安全走出“凤凰舱”的时候,一个完整的“圣何塞铜矿奇迹”展现在全世界面前。在地下624米的深处被困69天后,重见天日的矿工们有的骄傲地举着智利国旗,有的则笑着打出V字手势,还有的直接扑进亲人的怀抱。这一幕幕通过电视画面和网络迅速传递到全球每个角落。智利,这个无论在经济水平还是国际影响力上似乎都很少引人注意的南美国家完成了该国迄今为止最复杂的矿难救援,也赢得了全世界的心。那么在奇迹背后,究竟是哪些力量在促成它发生呢?
地理环境相对较为有利
首先,这次救援并没有碰到很大的技术性难题。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牟宗龙副教授在接受中国日报网采访时表示,这次坍塌的圣何塞铜矿属于金属矿,不存在瓦斯爆炸和粉尘爆炸的问题,而且铜矿构造相对煤矿来说较为简单,透水的危害也没有这么严重。
此外,铜矿所在的山体岩石较为坚硬,虽然钻井挖掘的阻力大些,但是从一方面来说其塌方的风险也相应减小,一般不需要对钻孔进行特殊支护处理。而且这次在钻井过程中没有碰到比较厚的表土层、断层带以及含水岩层等复杂地质条件。牟教授分析说,这些条件都有利于矿工幸存和组织救援,可以说这次智利救援队面临的地质环境算不上特别困难。
遵守规章设立避难硐室
牟教授还指出,这次33名智利矿工能够脱险还多亏了矿工在塌方后迅速躲进了避难硐室,那里储存的食物、水、简单的药品大大延长了矿工的生命。正是每48小时两勺金枪鱼、半包饼干和半杯牛奶才让他们度过了最初的17天。如果当初矿业公司没有遵守井下应急机制的要求准备好这些设施和物资,受困矿工很可能等不到救援。
避难硐室除了延长矿工存活时间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地面人员确定了钻井方向。“如果矿工没有当场死亡,矿井结构没有完全破坏,通风系统也能运行,这个时候从地面钻井达到避难硐室是可行的。关键是有没有这个提前设计的避难硐室,如果没有设计,地面上的营救人员确定被困者所处位置的难度就比较大,但是只要提前预留了这个,就可快速找到营救的切入点,通过有效的组织施工营救,是可以把被困人员救出来的。”
“这起事件给我们最大的警示就是需要做好充分的预案和准备。”
矿工自救和求生意志
顽强的救生意志和井然有序的自救也是奇迹产生的重要原因。发生坍塌事故后,54岁的工头路易斯-乌尔苏亚带领其它矿工度过了最难熬的17天,指挥他们用汽车蓄电池为头灯充电并积极寻找水源。矿工们令人吃惊地在地下624米的深处自发建立起生活秩序:他们每天都要开会,确定食物的配给,所有人分成两组轮流休息和锻炼身体,为了保证正常的生物钟他们通过点亮和熄灭头灯来区分昼夜。智利政府的资料显示,这些矿工之前都接受过较完整的应急培训。
而在救援开始后,一位曾给母亲治疗糖尿病的矿工扮演了“临时医生”的角色,负责为其它矿工采集血样和尿液,还有的矿工则帮助清理挖掘通道产生的碎石。在确定出井顺序时,很多矿工都想最后一个离开,把早点回到地面的机会让给别人,也充分展现出他们兄弟般的友爱。
政府投入大量资源
智利政府这次救援亮点颇多,其中给外界印象最深的就是不惜血本和公开透明。被埋矿下17天在很多国家政府眼里意味着生还希望为零,但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智利政府没有放弃搜救,在确认被困矿工还活着之后更是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想尽一切办法将他们救出。
智利政府调动军队、警察、消防和卫生等多个部门展开大规模联合行动,确立了分工明确的专业救援体系,还在现场建立专门的实验室用来模拟救援所需的技术。总统皮涅拉中断对哥伦比亚的访问赶赴铜矿现场,慰问33名受困矿工家属并监督救援工作。
三一重工海外部经理张重科在接受中国日报网采访时介绍说,当第一名矿工升井的时候,皮涅拉是亲自扶着他的家属到出口处等待。此外还有一点令他印象非常深刻,就是智利政府在现场设立了7到8个关卡,确保救援人员的工作不受不必要的干扰。
国际协作发挥作用
智利当局在确定救援方案上还相当具有国际视野,他们邀请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个四人专家小组,希望他们能仿照宇航员在太空舱的生活经验,让受困于狭小空间的矿工尽可能生活地好些。
由智利矿业部牵头的救援小组还公开对外征集救援方案,智利三家最大的吊装企业接到了政府的邀请,其中就包括曾在2008年购买过三一重工吊车的BURGUR公司。在该公司的推荐下,三一重工的SCC4000型履带起重机进入了救援小组的视野。智利政府派出专家团通过实际考察、检查过去施工记录和技术评估,最终促成了“中国制造”出现在救援现场。
细节处处体现高科技
高水准的救援技术在69天里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大到选择起重机和设计类似胶囊的救人舱,小到输送防眩晕的含钾镁营养品和治脚气的铜纤维短袜,从确定升井顺序到获救后的后续治疗,从被困矿工佩戴能检测体温和心率的生物测量腰带到出井时的太阳镜,所有的细节都严格遵照科学的原则。正是出色的技术准备保证了救援的顺利。
据张重科介绍,政府原本设想在48小时内完成救援,平均每名矿工需要花费45到60分钟。结果最后下来平均每人升井只用了20到25分钟,最快的矿工升井只用了十分钟左右。
(董玮 编辑:信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