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中国2010大运河(济宁段)申遗志愿者活动启动仪式

大学生志愿者合影

申遗志愿者代表方阵
2010年11月13日上午,2010年中国大运河(济宁段)申遗志愿者活动启动仪式在济宁体育馆正式拉开帷幕,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孙爱民出席会议并致辞。
仪式上,首先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孙爱民致辞;媒体记者代表--人民日报的陈支援致辞;市文物局局长孙美荣代表专家致辞;企业代表—运河城商业摩尔总经理杨智栋发言;大学生志愿者代表吴晓艳宣读《2010年中国大运河(济宁段)申遗志愿者活动倡议书》;大学生志愿者盛凯歌宣誓;阳光保险公司捐赠志愿者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交接仪式;最后由团市委书记钟称生同志代表组委会向志愿者团队总领队朱增昌授旗,并宣读2010年中国大运河(济宁段)正式启动。
本次活动由共青团济宁市委、济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济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济宁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济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济宁市水利局、济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济宁市环境保护局、济宁市文物局、济宁市港航局、光明日报社鲁南记者站(光明网鲁南频道)、汶上县南旺分水遗产文化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启动举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紧扣“保护运河,力促申遗”主题,由申遗专家、学者、环保专家、媒体记者、志愿者考察大运河(济宁段)沿线的市中区、任城区、兖州市、泗水县、微山县、鱼台县、汶上县、梁山县等八个县市区,采取以新闻调查、现场勘察、民间走访、宣传推广等方式,先后以启动仪式、走进运河企业专题调研、申遗签名、主题论坛、专场演出等形式进行,以保护与发掘运河深厚历史文化内涵为抓手,通过开展2010年中国大运河(济宁段)申遗志愿者活动,进一步挖掘济宁运河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唤起公众对大运河重要地位和多重价值的社会认知度,增强各级政府的保护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延续运河文脉,传承运河文明。
仪式结束后,申遗志愿者及媒体代表们分别参观走访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点的梁山县和又被称为“中国佛都”的旅游胜地汶上县。在梁山县前码头村北侧,记者亲眼目睹了至元26年所立的“大元新开会通河记事碑”饱经风霜雪雨洗礼后风采,据了解,该碑系龙头龟座,系翰林院直学士承直郎杨文郁撰文,少中大夫礼部尚书张孔孙书丹,奉政大夫兵部郎中李处巽撰额。碑文详细记载了开挖会通河的全过程,2003年6月由梁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接着,又观看了坐落在梁山县韩垓镇开河村东侧,与村民张现印住宅相邻的“梁山开河闸碑”,该碑文具体内容不详,模糊的字迹中仿佛透视着时代变迁的沧桑。2009年被梁山县文广新局拟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还在进一步审批中。
最后来到汶上县,据悉,汶上县又被称为“中国佛都”,是禅心向佛、修身养性、追求静谧安逸者们的旅游胜地,也是陶冶情操,熏陶佛学的圣地。公元前501年,孔子在汶上初仕中都宰,留下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千古美谈。
据了解,汶上以建设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都佛苑旅游景区为龙头,自1995年起,以宝相寺为中心的佛苑景区开工建设,到目前,一二期工程顺利竣工,宝相寺建筑群、礼佛大道全部落成,三期工程宝相宫正在建设,景区升级为4A级,全县旅游市场日益火爆。去年,全县接待海内外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6亿元。去年底,汶上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和省级园林城市圆满成功,争创省级文明城市活动正蓬勃开展。
这里也是大运河南旺枢纽工程的遗址,汶上南旺境内的“引汶济运” 南旺枢纽工程,使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畅通500年,其筑坝截水、南北分流等因地制宜的治水思想和技术,在我国水利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据悉,这里的南旺分水龙王庙是因运河而生的一处重要遗产。汶上南旺枢纽及龙王庙古建筑群,2008年度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东夷族首领蚩尤的首级,葬于汶上县南旺镇,至今仍存有古墓遗址。
(来源:新华网 编辑:信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