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倾听孩子的声音——腾讯记录短片关注流动儿童
2010-09-07 10:39:19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随着暑假上周结束,新的学期开始,孩子们都已经回到课堂,而除了城市快乐成长的学生,还有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即流动儿童。腾讯新闻把目光投向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由腾讯新闻制作的系列视频专题《记录2010》也同步推出,《记录2010》第一季“家有考生”通过北京4个平民家庭的求学故事,指出中小学中择校费等乱象的核心是“教育平等权”,而进京环保工人徐梅等非北京户口家庭小孩上学的艰辛,则令人动容。

以下为故事梗概:

1,《排队的故事》——96岁老太为孙女进幼儿园排队9天8夜

96岁的老人高月霞,家住北京昌平区,为了能让自己的重孙女顺利进入北京昌平工业幼儿园,从6月1日凌晨开始,和上百位家长一起,支起行军床、搭上露天帐篷,排队9天8夜。时值北京最热的夏天,但除了中间偶尔家人来接替她外,老人家都静静的坐在队伍的前面。庆幸的是,排队9天8夜之后,排在3号的老太太终于为2岁半的重孙女成功地拿到了“入园资格”。但排队中的上百家长中仍有30名家长未能登记上,包括排在第一号的年轻妈妈。

资料显示,2007年至2009年,北京市的新生儿有41.575万人。他们将从2010年开始陆续地进入幼儿园。北京市合法幼儿园,能提供的学位总数约为24.8万人。这意味着,仅仅北京缺口就在17万名以上。

教育部门对公办幼儿园的财政投入在各类教育总投入中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这些有限的财政投入,更多投向“示范园”、“优质园”,使得幼儿园资源分配更为紧张和不均衡。

网友称,“孩子不仅是家庭的未来,更是国家的未来。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搞好,将来的社会问题会无穷。要从孩子抓起,这应该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及措施上”,

还有网友表示:希望国家能把更多的教育经费投入到学前教育中,也希望拨出一些经费给民办教育机构,让他们能安心的放下经济负担,把学费将下来,减轻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的教育负担。

专题地址:http://news.qq.com/zt2010/2010child/index.htm

2,第二集:《妈妈,为什么我不能上学?》——环卫工人徐梅夫妇为女求学记

赵金武、徐梅夫妇,2009年初从河北张家口来京务工,现为环卫工人。2009年5月份开始,徐梅为9岁女儿赵建玲上学,把附近的能跑的小学都跑遍了,但每次都无功而返。

直到今年,徐梅遇见了一样为小孩上学奔波的母亲章冬翠,章冬翠1985年来京,女儿已经上高中,她对政策法规和各学校了解很清楚。她带着徐梅一个个学校找。先找去区妇联,又去了区教委。最终是找到一所小学的校长,校长终于同意收下赵建玲。

有网友评论称“希望政府出台的法律能够对于这些儿童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支持!因为打工者是城市里脏活和累活的承担者,他们任劳任怨,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城市人群应该以一颗平等的心去对待他们!”

专题地址: http://news.qq.com/zt2010/2010child/huanwei.htm

3,第三集:《一个生意人的烦恼》——生意人朱程的清华梦

浙江商人朱程2001年来京,现为一家生物公司董事长。他对自己的赚钱能力很自信,但他的生活重心不是赚钱,而是今年进入清华附中的女儿。他期待女儿能上清华、北大,为此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像制定公司战略一样过着“择教而居”的日子。然而朱程最为苦恼的,是北京市对高考的限制,还有他不能控制的户口。和朱程有同样烦恼的家长们聚在一起开会,就成立了一个“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公民联合行动组织”。家长们互相通气,征集签名向教育部提交建议书。他说,户籍问题是无法选择的。如果由于户籍问题影响孩子的正常上学、成长,那是我们作为大人很不应该,社会也很不应该的。为了解决北京户口,朱程还准备再考个博士,“实在不行就花钱买一个”。

网友评论称“身为家长太不容易了,这个还是商人,更多的农民工子弟,读书的机会都没有,强烈要求现有教育制度改革,政治不改革最多出一些贪官污吏,教育不改革,毁掉的是整个民族的未来。”

专题地址: http://news.qq.com/zt2010/2010child/zhucheng.htm

4,第四集:《我们孩子的权利不能剥夺》——章冬翠和她的维权故事

从1985年开始,章冬翠举家从浙江温州农村搬来北京已经25年了,但一直也没有户口。女儿丁璇今年15岁。在过去小学、初中近10年里,她几乎取得了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能够获得的一切荣誉,用各种办法试图证明自己并不比北京孩子差。

然而现实的歧视和额外的费用依然存在。作为“好妈妈”协会会长的章冬翠更为担心的事情则是,像丁璇这种“二代移民”,在北京有(临时)学籍无户口,在老家有户口无学籍。因此无论在哪,都无法参加正常的升学考试。孩子很可能在苦读十几年后,最后却连考试的机会都没有。2012年丁璇将面对高考,她和北京近1000万外来人口子女一样,面临着无法正常上学、升学的困境。

网友评论:最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大力的让公民流到城市,可是他们的孩子的问题却没人给解决,一方面是几百万留守儿童的问题,一方面是随父母在所在地的上学问题。他们都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为全国的建设在合理的纳税,为所在城市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年华,为什么他们的孩子的受教育的权力不能解决?

“现在人口流动性这么大,还抱着以前的户籍、学籍什么的政策不妨,实在是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早就该改改了。但是一直改变不了的原因是什么?一些既得利益者不愿意打破这些屏障。”

专题地址: http://news.qq.com/zt2010/2010child/zhang.htm

目前,《记录2010》第二季“小蝌蚪找妈妈”也已经推出,在这一季中,腾讯新闻的视野转向了那些长期和父母分离的孩子们。据新华社2009年报道称,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4000多万人。数亿农民进城奋力谋生,而城市没有同步接纳他们孩子,他们只得在空荡的村庄中留下那些或嗷嗷待哺或蹒跚学步的人儿。他们是独生子女一代,大多数人已没有姐弟,没有兄妹,现在他们又失去父母日常的天伦之乐。

有网友这样评论,“在那些高楼背后的工棚中,在流水线上,在保姆房里,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是那些心酸的母亲,沉默的孩子,他们的故事应该有更多人来倾听”。

以下为故事梗概:

第一集:《爸爸回家》(上下)——湖北留守儿童胡小贤的千里寻父之旅

胡小贤,男,11岁,湖北省大冶市还地桥人,即将上小学六年级。父亲在他尚处襁褓中时就踏上外出打工的路,一去就是十几年。其间只有每年过年和年中暑假时回家探亲。如今他父亲胡新宇在广州大学城做夜班保安,年届40,月薪仅有1300,无力将小孩接到广州一起生活,甚至暑假也无力团聚。

在胡小贤11年的成长历程里,算一算,总共只见过爸爸20来次。而妈妈,在他10个月大时,就去世了。

作为一个由农村老迈的爷爷奶奶拉扯大的留守孩子,胡小贤对父亲有着无限的思念。他说“爸爸,我很想你,希望你早日回家。还有家里很困难,欠的债也很多,希望你在外面多赚点钱。记得你有钱的时候往家里寄点。I love you。”

他想去广州看望父亲,而胡新宇也承诺了很多次,但迫于经济压力,一直没能实现。8月18日是小贤的11岁生日。今年,爸爸终于同意接他来广州团聚。这对从未出过远门的小贤来说,这事相当令他兴奋。

8月中旬,腾讯新闻跟随胡小贤从老家出发,南下广州,开始寻亲的旅程。

胡小贤第一次来广州。来之前,他并不能想象广州的模样。突然进入这个大城市,他有点儿迷茫,从未到过广州的胡小贤,第一次在城里见到了自己的父亲,并度过了几天幸福生活,最后小贤点燃11支蜡烛,以城里人的方式过11岁的生日,他许下愿望秘而不宣,而父子分离的生活还讲继续一段时间。

专题地址:http://news.qq.com/zt2010/kedou/huge.htm(上集) http://news.qq.com/zt2010/kedou/huge.htm(下集)

第二集:《新蔡孩子的夏天》——河南留守儿童李贝贝的故事

李贝贝,女,13岁,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砖店镇三空桥村人。父母在北京打工,她和两个姐姐、75岁的老奶奶。

当七亩地的耕种收入已经支撑不了小孩的学费负担,李新学夫妇毅然选择了北上务工,家中留下了年迈的老奶奶照看着三个孙女。父母离家去北京打工的时候,李贝贝只有3岁,她不会懂得巨额债务和生活压力已让她的家举步维艰,只是依稀记得母亲凄惶的泪水和父亲黯然的叹息。此后10年,她和两个姐姐,与年迈寡居的奶奶一起生活。

李贝贝父母租住在北京昌平郊外一处再简陋不过的小屋中,每天早出晚归跑遍整个城市给别人装门,生活费用也压到了最低水平,用他的话说“出来打工,跟要饭的差不多”,但女儿们都很争气,李贝贝在学校是永远的第一名。

父母希望小孩争气地念好书,将来不用像他们一样打工。“新蔡县100万人口,50万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就有8万,”汪舰是李贝贝的校长,他的学校里90%的学生都是李贝贝这样的留守儿童,“特别可怜,常年见不到父母,很多心理、性格都出现了问题。”

专题地址:http://news.qq.com/zt2010/kedou/libeibei.htm

第三集:《最好的时光》——河南留守姐弟进京与父母团聚

瑞瑞,女,15岁。 军军,男,8岁。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人,姐弟俩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来北京务工六年,到北京打工那年,女儿瑞瑞读小学2年级,儿子军军刚刚十个月,还不会说话。这六年里,母亲陈银环只回去过三次。父亲常保倒是每年回去一次,六一前后,收小麦。两个老人都七十五了,家里没劳力。而孩子们只来过北京一次。还是08年奥运会的时候,呆了不到一个月。

今年暑假,在父母租住的八平米左右的小间里,一家人终于过上一段完整的团聚时光。

而两地长期分离,造成是是亲情的隔阂,曾经有段时间,孩子都不懂叫妈妈。短短41天的团聚后,又到了开学。早上7点多,银环就带着孩子到丽泽长途汽车站买票。去新蔡的车11点10分走,凌晨2点半到县城,再走2里路到家。而归途的大巴上,除了瑞瑞和军军,大大小小的孩子,还有29个。

专题地址:http://news.qq.com/zt2010/kedou/ruirui.htm

各大视频分享网站都对《记录2010》进行了转载推荐,网友总评论数过两万。


新闻热搜
 
专题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专题>> 详细

各地新闻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日前签署第579号国务院、中央军委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制规定》。(授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制规定>> 详细
点击排行
  卫生部人士称多部门已原则性同意外资办医院
监察部:多部门官员联手腐败成腐败新特点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