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的中国投资者昨日又有了新的担忧理由:有关制造业形势的一系列报告似乎表明,亚洲许多地方的工厂活动增速正在放缓,在中国甚至可能已经转入下行轨道。
根据一项非官方但受到密切关注的指数,中国的制造业产出略有收缩。同时中国国家统计局(NBS)称官方数据不容乐观。
汇丰(HSBC)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5月份的52.7降至50.4,仍位于临界点上方,同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Federation of Logistics and Purchasing)发表的官方PMI指数从53.9降至6月份的52.1。高于50的指数数据表明经济活动扩张,而低于50则表明经济活动收缩。
不过,汇丰还表示其中国工厂产出分类指数降至49.6,与生产指数的轻微回落相吻合。今年初该指数达到60.6,此后一路下降。
疲态日显的总体局势,大体上得到了官方指数的支持。根据官方数据,新出口订单、积压订单、进口和就业等分类指数均出现回落,尽管并未全部跌至临界点以下,而生产分类指数仍位于临界点上方,从5月份的58.2降至55.8。
中国国家统计局表示,官方数据反映了政府收紧政策和全球复苏趋缓的影响。
除了放慢新投资项目审批和银行信贷增长外,中国政府4月份还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力求遏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近日,北京方面还让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
虽然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增长放缓的报告反应紧张,但分析该国的多数经济学家相信,中国经济正从今年首季令人眩晕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11.9%),走向亟需的减速,而非下滑。
经济学家们表示,逐步减速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会变成“硬着陆”:一是遏制房地产投机的政策造成建筑活动崩溃,二是欧美增长乏力导致中国出口急剧转弱。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PMI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增长趋缓,部分原因是政府收紧措施开始奏效。但他表示,对硬着陆的担忧是“夸大的”。
屈宏斌表示,汇丰预期大规模的投资支出和旺盛的私人消费,将会支撑中国经济在下半年继续强劲增长。
与此同时,韩国、台湾、印度以及澳大利亚的PMI报告均显示6月份工厂活动转弱。日本的PMI月度报告也显示类似的情况。
在所有六个亚太经济体,工厂活动的总体水平(包括含产出在内的一系列衡量指标)仍处于扩张状态,表明制造业也许正回归更为正常的增长率,而非走向收缩。
汇丰韩国PMI指数从5月份的54.6降至6月份的53.3,这是自2009年12月以来最弱的扩张速度,但也是该月度报告连续第16个月位于临界点上方。
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驻新加坡经济学家梁伟豪(Waiho Leong)以韩国6月份出口同比增长32.4%为据,说明亚洲经济增长“也许还不会马上跌倒”。
汇丰印度制造业PMI从5月份59.0的27个月高位,降至6月份的57.3。经济学家们表示,工厂活动和价格正从严重高企的水平回落。
(来源:FT中文网 编辑: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