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新途径,创造高效能
[ 2008-03-07 19:53 ]

——世行能源专家为中国支着儿

英文《中国商业周刊》3月7日报道: 进入新千年,全球能源价格不断上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成为困扰全世界的新课题。如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对于全球三大发展中能源消费国中国、巴西和印度尤为重要。为此,世界银行今年二月出版了《能效融资:巴西、中国、印度的教训及其他》(Financing Energy Efficiency: Lessons from Brazil, China, India and Beyond)一书,对这三个国家过去10年能效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解读。

该书的主要作者、世界银行能源经济学家鲍勃•泰勒(Robert P. Taylor)为《中国日报》特意撰写了一篇文章,探讨如何找到提高能效,创造节能中国的途径。英文全文将刊登于星期一的《中国商业周刊》总第23-354期。中文全文如下:

中国领导人非常明智,他们反复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从资源利用的趋势来看,在类似中国这样经济飞速发展的国家,诸多国家上世纪所采纳的资源密集型发展模式已经无法保障人们高品质的生活。全世界很多人都处于讨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的阶段,对于中国来讲,实实在在地走上这条道路是它长期发展的需要。

中国2006至2010年的能效和减污目标无疑是一个挑战。像我这样在提高能效方面进行多年研究的人都明白,要在经济急速发展的五年之内,将单位GDP的能耗降低20%实属不易。突破原有的能源浪费模式,创立新的发展模式,这才是确保长期发展以及中国人健康的生存环境的根本出路。

实现中国政府所确立的能效目标需要开发新的途径和方法。这意味着政府,技术人员、企业所有者、投资者和分散的能源使用者之间将产生新的合作,新的协议和新的商业关系。在过去的五年中,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携手来自巴西、中国、印度的能效行业经营者和银行家,就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展开讨论。

这些国家在与环境有关的文化和商贸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但是他们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就是如何更好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这三个国家都有大量具备可行性且可以营利的能效工程项目,但很多都尚未完成。降低运营成本的机会敌不过那些提高产量和市场份额的机会。节能的机会散布在成百上千的企业和家庭之中。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这些工程项目的投资打包整合,配送给需求者,那么这期间的交易成本等都会居高不下。

中国一直致力于通过政策和法规来提高能效。叫停污染严重和能耗过高的项目,以及关闭能效低的小企业,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政府的政策和法规对那些在未来几年内将被使用的新设备、新工具的设计和销售,影响更为重大。消费者购买新车、新房、新的器具,开发商建造新的商务社区或者工厂,他们多多少少都会关注未来的能源消耗成本。但是能耗成本仅仅是人们作决定时所考虑的一个方面,它并没有像实际支付的价钱、方便程度、位置等一些标准那样受人重视。对汽车,器具,房屋,以及其他工业设备规定新的能效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变化的发生。

对提高现有设备的能效进行投资是可以赢利的。挑战在于如何寻找出可以发掘其现有潜力的方法。其中一个前景乐观的例子是中国正在出现的能源服务产业。这些寻求利润的企业为其他公司发掘、设计和实施能效工程。很多能源合同管理的参与者等等都成了这些能源服务企业的目标客户,但如果能源节约的效果没有具体化,那客户将不必支付投资成本。2006年中国能源服务企业的投资额达到2.8亿美元,而且这一数字在不断增长。现在,中国的一些银行也开始提供专门的能效贷款项目,以达到使节能项目更好实施的目的。

这些行之有效的新途径和新手段,包括实施有力的能效法规,发展节能项目的打包和配送体系等等。如果能将其制度化,那市场的力量就会自然驱动能效的提升。

我最大的希望是中国通过广泛的努力达到其五年的能效目标,而这一目标的达成将为新途径和新手段的涌现打下基础,从长远来看,将带来更大的效益。

(中国日报《中国商业周刊》总第23-354期 2008年3月10日-16 星期一)

(翻译 于田雨 )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