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亚太|北美·欧洲|中东·中亚|非洲·拉美|中外关系|国际组织|时政专题|
  精彩推荐 萨科齐夫妇的2009:当众亲昵、新闻不断|俄罗斯小伙真雷人 画个笑脸当签名|美国预计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
记者手记:哥本哈根 三思而行
2009-12-18 21:04:21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12月16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开始闭门会议阶段,守在会议厅门口的非政府组织的成员们开始“炮轰”坐在里面的“大佬”。这些愤怒的人群大部分是25岁以下的热血青年,他们在抗议的时候也不忘用最“young”(年轻)的方式,马戏啊,戏剧啊,只为了能吸引眼球,只为了能让会议室里的大佬商量出个结果。

然而这些未来的主人关心气候变化是一回事,真正为之做出实质贡献是另一回事,有热情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对政治和环境政策的深入理解就是第二步。

12月17日英国广播公司组织了一场“世界听你说”的辩论,来自各国的450个年轻人聚在一起,讨论为何各国无法就解决气候问题达成协议。大多数人称因为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民主决策制度导致了如今的僵局。

尼日利亚学生说:“我们需要全世界的大民主才能签下气候变化的协议,唯有各国平等以待没有欺压,才能实现大民主。”

一名来自英国的学生激动的说:“越是激烈的矛盾越需要激烈的解决办法。”他的发言赢来了阵阵掌声,但是在我看来却有点空。

尽管辩论会主持人不断提醒发言者不要跑题,不要把问题拔高到改造人性的高度,还是没有拦住他们的热情,遗憾的是仅有两三个人提到了诸如用市场手段解决问题的实质性解决办法。 在一个由中美青年代表举办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我提问道,如果你们是国家领导人,你们准备怎么解决气候问题。其中一个美国代表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中 美双方需要在建立信任的基础上实现未来的合作。他的回答我可以接受,但是却并非我所想。

我个人认为这些没有带着明确目标和清晰想法而来的年轻人大可不必亲自现身,只需看看新闻了解情况,在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内宣传造势就好。他们这一趟飞行,加上代表、记者和观察员,总计产生了4.62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2300个美国人一年产生的碳排放量,相当于66万个埃塞俄比亚人一年产生的排量。

或许他们可以向一个叫艾莉森的姑娘学学,这个姑娘是个极限运动好手,她自己携带了一块滑雪板步行200英里参会,她的身体力行恐怕比那些口号管用的多。

(来源:中国日报记者 司婷婷 编辑:于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视觉
博客
其实动物比人会笑(组图)
过去一直认为只有人类会笑,可试验表明当猴子被科学家反复高举放下时,高兴地笑了。 >> 详细

论坛
亿万富翁打造的世外桃源
这个世外桃源有自己的生活规则,并且人们过着与众不同的日常生活。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