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亚太|北美·欧洲|中东·中亚|非洲·拉美|中外关系|国际组织|时政专题|
  精彩推荐 NASA新一代望远镜将升空 将绘“宇宙地图”|评论:减排,世界期待美欧加力|希拉里、米利班德北约外长会上“眉飞色舞”|
气候大会:协议好签 成功不易
2009-12-08 09:19:36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全球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终于召开了。

和此前人们的悲观预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峰会召开前夕,以往几大阵营相互推诿、扯皮的景象似乎突然消失,好消息接踵而至。

首先是美、中、印等国纷纷宣布或打算宣布减排目标,其中美国宣布2020年前减排17%,2025年30%,2030年42%,2050年83%;中国则宣布2020年前减排40%-45%;原已宣布将在2020年前减排20%的欧盟,日前将减排指标提高到30%;一直在这一问题上不肯松口的印度,近日也表现出更灵活的立场。加入宣布减排目标行列的,还有巴西、印尼等发展中国家。

其次,各国政府和政要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各国媒体今年夏天曾批评说,191个受邀出席大会的国家中,公开表示将与会的国家领导人不多,主要国家和碳排放大户领导人宣布出席的更少;然而随着这一问题讨论的升温,美、中、印等国领导人纷纷宣布出席,目前已有105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宣布与会,这让许多人看到了“绿色的曙光”。

各国政要的重视,碳排放大国和“钉子户”们的相继妥协,原先争吵不断的各大阵营竞相表现其减排、环保的意愿,正如潘基文所言,各国领导人如今都表现出阻止地球气候变暖的共同意愿,或如英国《独立报》的一篇社论所指出的,各国至少在原则上都同意,温室效应必须得到控制,减排是全人类的当务之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所讨论的重点已不是“减不减”,而是“怎么减”,比起《京都议定书》的难产,和前不久还相持不下的激烈争辩,这无疑是莫大的进步。

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施泰纳因此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前景相当乐观,他在会前表示“一纸协议差不多已经达成”,认为那些曾预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注定失败的悲观主义者“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潘基文也认为达成一个全球性减排协议已经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并认为协议将得到联合国全体成员国的签署,这将是“历史性的一瞬”。

综上所述,潘基文和施泰纳的乐观主义情绪,并非没有依据,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各方的妥协下,获得达成减排协议这样一个重大成果,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然而减排协议这样的阶段性成果容易得,真正落实协议,推动全球性减排,遏止温室效应,阻止全球变暖趋势,这样的实质性成功,却并非可以一蹴而就的。

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虽然作出许多积极姿态,但在一些问题上其实尚有保留。美国国内迄今尚无相关减排立法,各种减排提案在国会中阻力重重;欧盟大部分国家近年来一直是最积极的减排倡导者,也是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施压,要求其同意强制性排放限额的主力,但这些国家呼吁他国减排的调门越唱越高,被许多国际组织认为十分关键、不可或缺的、对发展中国家的环保援助却往往跟不上。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署都曾指出,发达国家所承诺的相关环保援助基金“到位率很低”,而法国、德国都曾削减过对发展中国家的环保援助计划开支。

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为顾全大局,在诸如减排目标等问题上,作出了不小的让步,体现出节能减排、共同维护地球气候安全的决心。但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低,产业结构正处于农业化向工业化过渡的层级,经济的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势必导致碳排放量的剧增,如果因环保减排的需要,而过多牺牲发展速度,并导致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甚至出现下降,将引起国内广泛不满和强烈反弹。

正因如此,潘基文自己也坦承,达成协议是一回事,落实协议成果,真正实现减排目标,则又是另一回事。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191个出席国不应满足于达成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标志性成果,而应积极沟通,共同努力,争取节能减排、保护地球环境的阶段性成功。

(来源: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 编辑:王妮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视觉
博客
欲罢不能:天下最凶险美食
我们常常为了吃遍天下美味而付出惨痛代价,其实对于美味,应该有所敬畏。 >> 详细

论坛
希特勒修建的度假村
游希特勒修建的度假村,看世上最长“烂尾楼”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