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权专家:奥运将使外界更了解中国
[ 2008-04-24 09:30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奥运会既是促进友谊的体育盛事,又是促进人权的良好机会。”“奥运会将促进人的精神和尊严。”……虽然首届“北京人权论坛”的议程已经结束,一场关于人权发展的讨论却在北京奥运场馆中继续进行。

23日,来京参加首届“北京人权论坛”的中外专家参观了北京奥运场馆,纷纷表达了对北京奥运会的期盼和希望。

澳大利亚人权和机会平等委员会主席冯·多萨从不同的角度为“鸟巢”和“水立方”照相,汽车驶离很远后,他仍然没有放下手中的相机。“这些场馆很壮观,设计新颖,引人注目。”他说:“可以看出,从运输到服务,中国为奥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投入巨大。”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政治系副教授杰里米·帕提亚尔在大学本科就选择学习中文,这使他在参观奥运场馆的规划展览时,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这是水立方的外层,你看,就像可以呼吸一样。” 帕提亚尔一边观看北京奥运游泳馆的外层模型,一边说。

“北京奥运会将让人们看到中国的成就,更了解中国。”他说。

喀麦隆人权和自由全国委员会主席切穆塔·迪维纳·邦达说,奥运会代表着人类的团结,代表着没有欺骗、没有敌对的和谐的竞争。“当我们一起出现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我们就会忘记分歧,宽容不同,这也将推动人权事业的发展。”

从1932年刘长春只身代表中国参加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中国正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才最终获得参与并举办奥运会的权利。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国际法教研室主任阿斯兰·阿巴希泽说,奥运会反映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正是人权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发展为世界树立了典范,中国也正在为人权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在与中国普通民众的交谈中,奥地利原联邦司法部部长、奥中友协顾问委员会主席卡琳·加斯廷格尔发现,“每个人都在非常热切地盼望着奥运会,他们希望全世界可以接受并喜欢中国举办的奥运会。”

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科伦·墨菲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慕和平”,此次论坛期间,他一直在努力地练习这个名字的中文发音。“奥运会将表明,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他说。

首届“北京人权论坛”的主题“安全、发展与人权”得到了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谢尔盖·奥尔忠尼启则的赞赏。他说,安全、发展和人权这三点紧密相连。过去30年来,中国的人权事业取得了瞩目成就。如果没有中国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发展,中国的人权事业不可能发展,中国的社会不会如此稳定。

“北京奥运会将会是个盛大的节日,它不仅对全球的运动员很重要,也将释放出和平的信号。”他说。

冯·多萨表示相信北京奥运将使全世界关注中国,注意到中国对人权事业的支持和发展。“届时会有很多人来参加奥运会,这将是一次极好的体验。”(来源:新华网)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