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刊:了解“纽伦港”就能了解当今世界
[ 2008-01-22 10:18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提前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28日一期刊登一篇题为《三城记》的署名文章认为,纽约、伦敦和香港三座城市所共享的经济文化不仅成为体现全球化的典范,而且也解释了全球化的原因。这三座城市已构建了一个能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金融网,而更为重要的是,为中国大陆顺利融入现代社会提供了便利。因而,当你了解了 "纽伦港"之后,你就能了解当今世界。文章要点如下:

将时钟倒转近30年,没有人会想到纽约、伦敦和香港这三座城市能够将世界改写得更美好。

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时期,"纽伦港"也潜藏着某种能够重整旗鼓的实力。那里的人民都具备某种天赋的适应力。这三座城市都曾是制造业的中心,但都成功地实现了转型,将经济的重点转向服务业,工厂由纽约的下东区、伦敦的帕克罗亚尔区搬到了美国的"阳光地带",而散布在九龙的成千上万的小企业搬到了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上游地区。

三座城市都曾是或仍是大港口。今天,一眼望去,只有香港还保留着大港口的风貌:大型拖船和驳船喧嚣地进进出出,咫尺之外林立着银行和贸易公司所在地的摩天大楼。相比之下,伦敦和纽约斯文地掩盖了它们作为大港口的实力。

然而,作为深海港的意识是这三座城市获得成功的关键。这三座城市都对贸易敞开了大门,而贸易可以动摇已建立的秩序,并增进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

影响纽约、伦敦和香港的国际贸易和人员往来推动这三座城市关键行业的发展。如果说19世纪是帝国的时代,20世纪是战争的时代,那么21世纪则是金融的时代。正是银行、投资公司、共有基金和资金管理人员,吸收了客户的资金,将它们投向世界各地,从而构建了全球经济今天的格局。

现在"纽伦港"在发挥促进贸易和发展的作用。大银行都将其总部和关键的地区办事处设于三地,如花旗银行集团、高盛公司、汇丰银行和摩根公司。这三地也是那些雄心勃勃的公司前往融资或谋求上市的地方。特别是香港,成千上万希望在全球市场筹资的中国公司带来的业务使它获益匪浅。香港股市的资本总金额在1996年后的10年中几乎增长了3倍。

"纽伦港"的金融服务业的经理人员不停地在全球各地穿梭---每周由纽约飞伦敦的直航航班不低于187架次,由香港到纽约则有28架次。他们下榻自己喜好的酒店,在所青睐的私人俱乐部享用美食,他们继承了托斯卡纳放债者的衣钵,正是这些放债者700年前首次将资本主义的主要手段用到了极致。

当然,大城市不仅意味着金钱和金融。它们是各种文化和人才的交汇之地。因此才会对那些可以随意选择居住地的金融界从业人员构成很大的吸引力。这就是为什么"纽伦港"切忌杀鸡取卵的原因。

居住在"纽伦港"不便宜。据一家咨询公司说,去年香港高端公寓的租金居于世界之首,纽约位居第三,伦敦位居第六。在"纽伦港",生活费用几乎是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以纽约为例,高昂的房价可能使那些能给城市带来生气、增加城市宜居性的人被迫居住于郊外。

香港依托中国大陆的支持变得富裕,但这是一座只有690万人口的城市。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有1800万人口,大陆还有许多其它新兴的城市都渴望在世界的舞台崭露头角。香港必须继续加大自己的筹码,以便保持对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台湾媒体19日报道:美国《时代》杂志在最新一期封面故事《三城记》中,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英文名词:Nylonkong(纽伦港)。《时代》说,这个新名词是全球化时代的一个成功代号。

香港《经济日报》19日刊发一篇题为《老外捧香江跻身三城记》的文章报道:《双城记》大家都听过,但可知现在有《三城记》之说,而且香港踢走了巴黎,与伦敦和纽约,合称新三城,名字叫"纽伦港"(Nylonkong)。

这个故事由美国《时代》周刊的主要写手迈克尔·埃利奥特所写,发表在最新一期周刊之上。

特首曾荫权一直希望,香港可在伦敦和纽约之后,成为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现在根据埃利奥特所言,香港真有条件与这两大城市并列。(来源:新华网)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