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中国人买车不再为面子
[ 2008-01-22 09:43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三年前,陈超(音)还是穿着笔挺西装工作的保险经纪人,如今,27岁的他已经成为K-ONE CLUB汽车改装俱乐部的创始人,穿着皮夹克、留着染成条纹的长发。天气好的时候,他就组织非专业的公路赛车手在北京偏远的郊区赛车,吸引成百上千的观众。

随着中国中产阶级队伍的扩大,陈超和他的顾客就成为了每年新增的千百个开车上路人中的一员。他们推动了豪华车的进口,引发了交通堵塞,也创造了汽车文化,在许多中国人认为的新生自由感中狂欢不已。在如今的中国,拥有一辆车就如同1950年代美国人拥有一台电视机那样。

“我去过四川、山东、吉林,我还打算在春节期间开车去云南。”朱超(音)说,他是一家网站的工程师,K-ONE CLUB的会员。他说:“我真的喜欢车给我生活带了的一切——便捷、自由、灵活、快节奏,我没法想象没有车生活会怎样。”

“在我开汽车改装店前,我就是一个狂热的车迷,在我买了首辆车之后,我把周末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与朋友一起开车去郊区上,这就是一种生活方式。”陈超说,“赛车危险,但危险就流淌在我的血液中,所以我爱上了赛车。

在这个13亿人口的国家中,大多数人都还没有车。比如在北京,一个拥有160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不超过300万辆车。但是在过去6年中,中国的汽车拥有量增长了300%。随着开车成本的下降,年轻的都市人已经开始为了兴趣而买车,与四五年前不一样,那时许多人买车是为了“面子”,为了向邻居和朋友炫耀。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为了满足出游的兴趣而买车是一种文化的转变。数十年来,他们都买不起车。在西方,通勤文化隔离了郊区的居民。32岁的销售经理严逸舟(音)说,但是在人口稠密的中国,汽车会成为连接陌生人的纽带。

“那些不一定会出现在你生活中的、住的离你很遥远的人,都可能走进你的生活。汽车俱乐部就是一个很好的交友的地方,”严逸舟说,“在去某个地方的时候,你可能会遇到抛锚的汽车,你就可能停下来帮助他们。”(来源:环球网)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