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形象各国解读不同 外媒凭主观“塑造”
[ 2008-01-02 14:45 ]

对中国的军事形象,不同的国家做出的解读相差很大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对中国的军事发展、中国的安全形象,战略利益和安全利益不同的国家做出的解读相差很多。俄罗斯著名的《军事巡礼》杂志军事评论员博拉尼斯基这样说道:“大多数俄罗斯人,尤其是军界人士对中国的军事发展给予积极评价。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国防的适当投入理所应当”。俄《国外军事评论》杂志首席军事评论员库滋涅佐夫则认为:“‘中国军事威胁论’是西方一些媒体和人士主观臆造出来的,中国的军力虽然有了很大提升,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还差之甚远,而且,我们注意到,中国的发展战略是和平崛起。中国目前实行的是和平的防御军事战略。”

曾参加过中韩军事交流的一位中国军方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很多韩军高级军官都对他说,中国军队在维护本地区的和平和稳定上,是一支可以信得过的举足轻重的力量,韩国需要在韩美、韩中安全关系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

美国卡耐基和平基金会的中国部主任裴敏欣告诉记者,在美国,中国的军事发展并不是普通大众关心的话题,大众媒体中与中国军事相关的报道也不多,因此,普通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军事形象是比较模糊的。真正关注中国军事的,是美国的精英层和战略界,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军力近些年提高非常快,美国对中国现在仍保持着相当程度的军事优势,但双方差距有所缩小。裴敏欣说,尽管中国一再表明自己选择的是一条和平、和谐的发展道路,但美国还是坚持认为中国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中国现在的表态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当前的实力还不够强大。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发展,既有在战略上防范的一手,同时也有在战术、技术上合作的一面。这种复杂性其实是统一的,美国政策的最大特点就是保持战略灵活性,随时可以转向。只要美国的总体实力优于中国,它就有资本、有能力既和中国合作,又为自己投一份战略保险。

外国媒体根据本国利益“塑造”中国军事形象

中国的军事战略专家也有自己解读美国对华安全部署的角度。国防大学的张召忠少将说,冷战结束后,美国突然失去了军事对手,军费曾骤减近一半,这对美国的军工产业造成了巨大打击。美国军工集团这下不干了,大量军工人员的失业也让美国政府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所以,美国必须制造出一个足够强大的敌手,哪怕是虚拟的,以便美国发展军备,拉动经济。同时,美国要在全球范围内重新进行力量布局,也必须找到一个理由。谁够格?恐怖势力和所谓的“邪恶轴心”国家,加在一起分量也不够,而中国呢,无论从块头、实力到意识形态,都很符合美国为对手制定的标准。包括中国军事威胁在内的中国威胁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构想”出来的。

至于说中国军事形象的复杂性,张召忠将军特别提到了一件事,就是今年美国新成立了两支部队――网络战部队和媒体战部队。他说,中国在国际上的军事形象,很多时候是被其他国家的媒体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塑造”的,媒体已成了现代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一个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像美国这样善于用巧妙手段操纵媒体的国家,常常会通过一系列的主动策划来实现自己想要的、对自己有利的舆论。中国军事威胁论不断,其中就有这样的原因。哪怕像中国军事威胁这样在美国国内已经不能让公众产生信任和兴趣的老话题,美国都能想方设法在国际上营造出某种舆论压力,这本身就可以看作是对中国防范和牵制对策中软牵制的一个手段。

只要别人不威胁中国,中国对别人就不是威胁

中国军队究竟具备什么样的实力?再明确不过的一点是,中国军队是世界上一支重要的战略力量。中国军事科学院的彭光谦少将说,中国军队是有战略反击能力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始终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但中国的核力量作为威慑和反击还是足够的。按照美国人的说法,中国有约200枚核弹头和大约20枚洲际弹道导弹,而美国有近1万枚核弹头和超过820枚洲际弹道导弹,这些洲际弹道导弹大多是多弹头的。至于中国军队的常规作战能力,张召忠将军说,解放军正处在向信息化军队转变的过程中,从装备和体制的角度看,中国军队现在是一支由机械化走向信息化的兵种齐全的军队,而且中国军人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观念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在现职的军、师、旅、团指挥官中有不少是博士、硕士。从军队建设的投入来看,中国的军费目前达到了每年30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居世界第三位,但如果按军队员额计算,中国人均军费不及美国的1/20。不过彭光谦将军强调,军队实力的比较不是武器和武器的简单比较,如果是那样,大家把装备一摆胜负就明了了,还用得着交手吗?在历史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是以弱胜强的,中国军人的意志力、战斗力、纪律性、坚韧性从来都为国际同行所尊敬。

谈到中国军事的具体形象,彭光谦将军说,中国的军事形象有一个文化符号,那就是长城。长城的军事文化内涵非常明确:中国军事是防御性的、后发制人的。彭光谦说,中国数千年的传统军事战略文化就是“爱和平、重防御、求统一”,长城这种外在的军事形象正是植根于这种悠久的内在文化。当代中国军事战略继承了中国的传统军事文化,无论国际战略环境怎么变,国际军事力量如何消长,中国军事的积极防御战略都不会变。中国军队的任务始终是明确的,那就是保卫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的一些军事思维在国际上是非常独特的,那恰恰是中国和平、和谐战略思想的体现。比如,在处理领土争端问题上,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哪怕是对小国、弱国也不靠武力优势来以强凌弱。

彭光谦将军打了一个比方,中国的军事发展相当于把长城修得更坚固,因为别人的进攻力量在不断提高,当然我们的防御力量也要跟得上,否则怎么能保护好国家?而对中国发展军事力量的指责,就像有人站在长城外面喊,你不是说没有威胁吗,为什么要把墙修得这么厚?这么高?这么长?其中叫得最响的还是自己手里枪炮最利和有过侵入长城历史的那几个人。因此,谁想威胁中国,中国的军事力量对它就是一种威慑。换言之,只要别人不威胁中国,中国对别人就不是威胁。

张召忠将军告诉记者,中国军事威胁说来说去,就是中国军费增长快,军事透明度不高。从投入来看,我们的发展确实快,但中国国防过去的欠账太多了,很长时间军费都只有七八十亿美元,其中买装备的钱只有1/5,那十几亿美元能买什么,一艘好军舰都买不到。现在中国发展了,往国防上多投入一些是理所应当的。另外,中国的安全利益也在拓展、延伸,保卫力量必须要跟得上。所以,基于中国正当的安全需要和新的国际安全观,中国的军事发展不仅不过分,而且还不足。

张召忠将军说,外界从历史上的大国崛起中得出经验,就是新兴大国都是靠军事扩张来称霸的,因此,他们觉得中国的迅速发展是一种威胁。但现在的世界不同了,全球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完全可以通过合作共赢来实现快速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提出了和平、和谐发展的主张,愿意更好地开展国际安全合作,多交朋友,为创造一个真正和平、稳定、安全的世界而尽自己的力量。(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肖亭)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