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胡锦涛:中国进入具有深空探测能力国家行列
2007-12-13 09:55

2005年11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始终把科学管理作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环节,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表明,越是现代化,越是高技术,越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建设项目,越要加强科学管理。

严格对工程全过程管理,坚持质量第一,确保月球探测任务圆满完成——这是党中央对月球探测工程提出的又一个明确要求。

牢记党中央的嘱托,月球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始终把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作为决战的核心,确保实现高质量建造、高可靠发射。领导小组对工程全体参研人员提出了6个方面26条的具体要求,要求工程全体参研人员深入开展复查复审、反思质疑,从研制到生产要做到“两个百分之百”:

一是所有单机、分系统和系统总体的设计都要进行全面的复查复审、反思质疑,不遗漏任何一个问题,复查工作要深入到研究室、工程组一级,要做到百分之百。

二是所有产品生产也都要进行全面的复查复审,复查工作要深入到车间工段一级,做到百分之百。

2006年底,工程各系统开始进行“两个百分之百”的复查复审、反思和质疑活动。各单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审核项目,从技术细节、质量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确认,力保首发成功。

2007年是月球探测工程的决胜年。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决战的时刻终于到了。此时,广大科研人员心中既充满了对成功的憧憬,又倍感压力和责任。

此时,又一个艰难的抉择摆在了工程领导小组面前——如何选择合适的发射时间。

发射时间的选择,直接关系整个工程的成功。与地球卫星不同,月球探测卫星在奔月、绕月飞行的过程中,在卫星的姿态、供电、能源和测控等方面有特殊的要求,所以选择发射时间考虑的因素很多,一年内一般只有两次适合发射的时机。

中央领导明确指示,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首次开展对地球以外天体的近距离探测,未认知的环境因素可能存在,极具创新性、挑战性和风险性。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是人类前进的永恒动力。希望同志们既要增强信心、迎难而上,也要尊重科学、大胆实践。

遵照中央指示精神,月球探测工程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坚持科学精神,建议将原定的4月份发射,调整到下一个发射窗口,即10月份发射。

党中央很快批准了这一建议,决定调整月球探测卫星发射窗口,充分利用半年时间,以首发必成为目标,深入开展“双百”复查,以提高工程可靠性、提高大系统准确协调性、完善故障预案为重点,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中央领导果断的决策和细致的关怀,给参与工程的万名科技人员以巨大鼓舞,更坚定了大家的决心。从工程领导小组到各系统研制人员,大家纷纷表示,坚决不负中央重托,以更加严谨、更加细致的作风,投入到发射前的各个准备阶段。

2007年10月2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

18时05分,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这里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航天器进行的最长远征。

星路漫漫,在“嫦娥一号”一个多月的奔月之旅中,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把关切的目光投向浩渺太空。

11月5日,“嫦娥一号”成功实施首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绕月轨道,中央领导倍感欣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相继发来贺电,向参与“嫦娥一号”研制、指挥、测控和保障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并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夺取月球探测的新胜利。

11月26日,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嫦娥一号”传回的第一幅月图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专门发来贺电。

贺电深情地说: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重大跨越。你们作出的杰出贡献,将彪炳中华民族的光荣史册。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开展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各有关方面要再接再厉,抓紧做好后续工程的研制,圆满完成月球探测的总体目标。”……

1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隆重举行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胡锦涛总书记热情洋溢的讲话温暖人心,催人奋进,引起全场一阵阵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明月如雪,“嫦娥”轻绕。静谧的深空,述说着中华民族千年不变的梦想,见证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高瞻远瞩,也必将聆听到中国人民勇于攀登、不断迈向成功的坚强足音!(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电 编辑:肖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