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易居,才能宜居?
[ 2007-11-19 13:52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首部《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9月12日出炉,北京位列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指数第一。但因交通、住房等因素影响,无缘宜居城市。该报告在中国城市论坛2007年北京峰会上发布。

这真是一个富有意味的对比,在城市排行中,北京综合排名第一,且荣膺全国最“宜业”和“宜游”城市这两顶桂冠,然而,北京却无缘宜居城市。北京为何旁落宜居城市?原因很简单,受到交通和房价的掣肘。北京的交通拥堵,众所周知,首都是“首堵”的谑称即是明证;北京的房价之高,更是让许多人有切肤之痛,调查显示,九成以上居民认为目前北京房价太高。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曾表示:“基本上来说,房地产开发商密集的地方,老百姓的普通房子就不容易指望了,宜居程度就会低。”这是一个颇为中肯的论断。当房地产商蜂拥房市,把房市当作谋利的终南捷径,当房价高企不止,持续攀升,当房价拖累得居民气喘吁吁,无可悬念地成为负翁时,这样的生活质量令人悲伤,在这样的城市生存想必终日心力交瘁。如此一来,谈何宜居?

有人说,城市首先应该是人的城市,首先应该满足人居住的需要。诚然,只有居易,才可能宜居。居不易,甚至居难,居住困苦,终日不得安心,就不可能心情愉悦,拥有幸福感。不容否定的是,一个城市不管如何宜业、宜学、宜商、宜游,它的终极指向应该是宜居。评价宜居城市一般有六大方面: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以此打量北京的宜居程度,北京确实算上宜业和宜游了,但远远谈不上宜居。

高房价制约中国“宜居”城市建设,这不是北京一地的现状,也是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城市的现状。北京作为全国首都,是首善之地,北京无缘宜居城市,显然具有警示意义。

从无缘宜居到宜居,要走多少路?只要房价不那么畸高,不那么变态地疯涨,只要交通拥堵能够得到缓解,只要污染得到遏制,只要多一些以人为本,等等,宜居就并非遥不可及。而实现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政府部门要拿出足够的决心和智慧。比如,让房价真正得到遏制,实现普罗大众“居者有其屋”的愿望。遗憾的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房价一路飘红,互相竞高,令人窒息、哀痛和绝望。

当然,一个城市是否宜居不止与房价有关,还与是否健全的公共服务有关,与是否保证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有关,还与是否包容的胸襟有关。中国城市生活质量课题组组长连玉明就表示:“宜居不宜居,外来人口说了算。”为何要由外来人口说了算?因为他们更能敏感地体味城市的是否宽容,他们更有置身其中、度身其外的切身观感。

哈佛大学讲师泰勒·本-沙哈尔说:“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惟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人是如此,城市亦是如此,幸福感是衡量城市的惟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换言之,宜居是城市发展的底线,每一个城市都应该从宜居做起,最终让居民拥有幸福感。(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编辑:肖亭)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