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百姓替“中国制造”喊冤
[ 2007-09-04 11:20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美联社8月30日公布一项民调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美国民众认为,对于中国“问题产品”的大量涌现,美国相关企业及政府都负有责任。

8月31日晚,纽约昆士大道旁著名的“TARGET”购物中心人头攒动。玩具区里,顾客依然络绎不绝。《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从其中的5个货架上各任意取下5件玩具,结果发现在25件玩具中有22件属“中国制造”,其余3件为“印度尼西亚制造”。

店员拉娃瑞说,被美国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玩具召回事件并没有对消费者产生明显的影响。

一位黑人老太太与记者的对话

慈眉善目的西奈尔是一位美国黑人老太太,膝下有4个儿女、9个孙子孙女,为孙辈们购买生日玩具是她生活中一件非常有乐趣的事情。记者采访时,她正在为9岁的孙女托内卡挑选生日玩具。

“您知道这些玩具大部分是哪个国家生产的吗?

“当然知道,中国嘛。”

“听说过中国玩具被召回的事情吗?”

“当然知道,我是个退休职员,常看新闻。”

“您担心买到不安全的玩具吗?”

“有一些担心,但我相信事情被媒体放大了。多年来,我为孩子们买了无数中国生产的玩具,并没发现什么大问题……媒体渲染得有些过头了。”

她笑着说:“孩子们是玩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玩具长大的。”

记者随后采访的10位顾客虽然对玩具产地都很清楚,但大多不了解美国最大的玩具商美泰召回中国生产的玩具的具体细节。但他们相信,事情并没有像媒体渲染的那么严重,否则商店里不可能摆放这么多中国玩具。

究竟谁该为玩具质量负责?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8月27日指出,在美泰公司连续几次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共召回的中国产玩具2020万件中,85%是按照美国进口商的要求设计和生产的,而因为铅含量不符合美国要求的仅占15%。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在中国加工贸易出口模式中,中国生产企业按照客户订单要求组织生产,在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格局中所占份额甚小,通常只能获得10%,甚至更少,大部分利润被外资品牌商、销售商等获得。

据广东省玩具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卓明介绍,“当前劳动成本在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但玩具采购商和委托加工商不仅没有相应提高玩具价格,反而在压价。在这种情况下,迫使一些生产商不得不在原材料上动脑子用低价料,因而造成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更大的责任在于采购商,你想马儿跑,又不想给马儿吃草,总想自己占便宜不让对方得到好处,哪会有双赢的好结果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