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推荐首页要闻> 正文
季羡林建议奥运开幕式抬出孔子引发各方激辩
[ 2007-08-30 09:41 ]

究竟如何抬?Q版孔子漫步开幕式

也有些网友不反对抬孔子,但反对一本正经地抬。在他们看来,如果克隆某些不伦不类的“公祭”排场,多半会大煞奥运开幕式的风景。网友“张弛11”称不妨“抬”一个Q版孔子出场:“我们不妨尝试反向而行,即脱下孔子‘文圣’、‘万世先师’等沉重的制服,向历史最深处还原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孔子形象,让他作为一个聪明的‘人’、而非‘神’,代表中国与世界对话,或许能达到既坚守民族文化特质,又照顾老外接受习惯的两全其美。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叫‘孔丘’的凡人吧——肉切得不方正,他就不吃;56岁那年终于当上了大司寇(大致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便喜形于色,对别人的质疑也毫不在乎;他曾说‘只要带了腊肉做见面礼,我都会教他学问’;当漂亮又擅风情的王妃南子与孔子‘幽会’后,学生子路不高兴,孔子连忙面红耳赤地发誓赌咒,证明自己没做亏心事……”

在网友眼中,孔子正是一个可爱的老头,再加上他的睿智、学识以及对理想的执著,就成了丰满的文化符号。网友“子路的爹”还建议:如果我们能再在上面添加些现代的元素和包装手法,比如重新设计孔子的卡通形象,以吸引观看奥运开幕式的中外小朋友;拍一部《“孔”翁情史》,以还原其人性等等,那么这个彩色的孔老头不仅不会给奥运开幕式丢脸,反能为中华文化添上无穷魅力。

这样看来,孔子在开幕式上就不是给“抬”出来的,而是像运动员进场一样,谈笑风生地漫步在跑道上,与他聊着天向我们走来的还有庄子、孟子、墨子等。

儒学功与过?抬30%孔子已足矣

这次奥运开幕式能否抬孔子的争议,其实与此前的奥运开幕式中国运动员究竟是穿西装还是汉服的问题,是类似的命题。

其争议的焦点在两方面。一是孔子儒学文化能否有代表性和涵盖面。网友“追求真理的人”认为“尊孔可以,但不宜过头,更不能晕头”。他说:“所谓的‘中国文化’包括了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以《四库全书》为据,把文化压缩在‘国学’范畴,也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所以,儒学不是中华文化的全部。”

二是孔子思想是否具有现代化和国际性。网友“一条小鱼”认为:“今日中国在形象上,应该更加强调自己‘现代’的一面,更容易引起外国人的共鸣;而如果过分依赖孔子、旗袍、汉服、大红灯笼、四合院等文化符号,则一方面老外难以理解,另一方面极易给洋人造成‘老大中国’、暮气沉沉之类的不良印象……”

网友“铁血阿哥”调侃道:“若抬孔子,抬30%足矣。那是因为,老孔的说教,70%是祸国殃民的,只有30%是正确的。比如说,他鼓励人民勤奋学习、要讲礼貌、珍惜友谊、爱好音乐等,都是积极向上的;但当他维护皇权、压迫妇女、打压人权人欲、蔑视市场经济、反对平等,诸如此类,都是误国误民的。”

中国语言学家、作家、文学翻译家。生于1911年8月6日,山东省清平县(现临清市)人。1984年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他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