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明:中国金融改革可借鉴日本经验
[ 2007-08-29 16:09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北京时间8月29日上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北京-东京”论坛进入第二天。“共享经验:中日金融体系与货币政策”分会代表、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会长小岛明先生就分会讨论作了总结报告。摘要如下:

我就分会讨论的内容给大家做一个报告。前半部分是两国金融政策方面的问题,后半部分是在逐渐发展的亚洲地区,中国和日本怎么样进行合作,就这个可能性我们做了探讨。安斋先生已经说了日本遇到的一些困难,这在我们讨论内容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2004年左右,日本面临着金融方面的困难。尤其是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处于经济的困境。怎么样处理这个问题?研究日本的成功经验,不如研究日本的失败经验。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日本的情况出现了一些转变。个别的金融机构进行了调整。在调整过程当中,大概减少了一半的金融机构,不是说倒闭,而是把它们进行重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公司的治理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态度。在行政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指导,金融机构本身也进行了努力。

中国现在的经济好象和日本形成泡沫时期的局面非常相似,金融机构在中国的收益率是非常健康的,也有人指出这一点。中国同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脱离了困境。但是从日方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情况和日本金融机构泡沫期的情况是很像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进入调整的时期,在调整的时期才会真正的考虑金融机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到如何调整。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外汇汇率。几年中,中国采取了灵活的外汇措施,现在的外汇储备13000亿美元,可以说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比如日本在泡沫期间有5%、6%的经济增长,当时的利率是2.5%的样子。这个利率是低于成长率的。于是就产生了泡沫经济。也就是说提高利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现在中国的经济成长是11%-12%,和日本的泡沫形成时期的数字非常相近。

有人提出,中央银行应该提高利率,采取一系列的宏观措施。具体来说,尽可能有弹性地采取外汇政策。同时,日方有人提出,日本1985年的“广场协议”导致了日元的严重升值,泡沫越来越大。一旦这样放大的泡沫被挤破,就会一下子陷入困境。日本当时首先提高外汇汇率,大家感到很恐慌。在这期间出现了流动性过剩。为了回避汇率压力,我们采取了刺激经济的做法。大家当时也是处于非常难受的境地。

后半部分大家讨论了“清迈协议”以及亚洲共同货币的单位等等,就这个问题双方都提出了一些观点。这是第三届论坛。这三届论坛我都参加了,比当初我们起步的时候,对话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深化。

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整理自现场速记)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