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谜高价收费公路
[ 2007-08-09 14:46 ]

收费站成了“火药桶”

公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命脉。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已建成的大约14万公里收费公路,有10万公里在我国。截至2000年底,我国收费公路年收费金额已达460亿元,收费站总数超过了3000个。收费站作为收费公路“收费还贷”的主要载体,按照有关政府部门批准的文件,向过往车辆征收通行费,按理不应该与通行者有何纠纷。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目前我国收费公路收费缺乏透明性等多方面原因,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收费站,往往“一不小心”就成了引发收费双方冲突的“火药桶”。

2005年4月7日,总投资10.8亿元的云南省宣威至天生桥一级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并开始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对过往车辆收费。由于这条公路过往车辆的驾驶员和公路沿线农民对公路收费站的设置、费率等均不满,开始收费头两天,冲卡、拒交事件就不断发生。第三天,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后,常年在这条路上行驶的二十余辆大客车和十余辆大货车,干脆在宣天公路板桥收费站前,直接把路堵死,不让过往车辆通行。尽管有关部门紧急协调,这次堵车还是造成上千辆过往车辆被堵,最终主管部门答应暂时中止收费,交通才得以恢复。

无独有偶,近年来,不少地方发生过车辆冲击收费站的事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收费站被围堵、冲击,收费人员成为“出气筒”甚至被打伤,却很少能得到同情。

关键是让公路姓“公”

由于资金不足,我国在1984年至2000年间,利用各种融资方式筹集了6700亿元公路建设资金,占同期公路建设总投资的60%。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张孝德博士等有关专家认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多融资渠道的市场化运作的收费公路,确实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国的交通条件,但这种市场化运作的公路投资管理体制,在解决我国交通供给严重短缺问题的同时,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就是目前遍布全国的设卡收费的高价公路,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硬约束。

只要公路建设的主体是依靠市场化融资,公路的公益性特征就无法得到保障,因为市场化融资必然与对利益的追逐相伴。所以,必须确保公路建设的主体为财政资金,不然,公路的公益性特征就会丧失。专家说,经过连续2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财政状况日益充盈,已有足够的实力来承担公路建设重任。公路,这种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不能再推卸应该承担的责任了。(来源:半月谈 编辑:肖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