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萨克斯风所演奏的歌剧《阿依达》中的进行曲刚刚散场,另一首女高音就开始传入耳畔。一大群男女手中拿着歌词,给过往的人们演唱着《雪绒花》。有时还会有大提琴给他们伴奏。
不远处,则有20多对人伴着《牧场是我家(Home on the Range,一首美国老歌)》的旋律跳着交际舞。
在傍晚或周末时,地坛里人丁兴旺,人们去石船酒吧听音乐,在儿童游乐园里的“蹦蹦床”上嬉戏,轻声慢步,拥抱接吻,锻炼身体。
一个下午,孩子们聚在一个不起眼的、看起来很脏的小水塘边,用鱼饵抓金鱼。他们把抓来的鱼放在塑料袋里,似乎它们活不长了。兜里响着零用钱的幸运儿,则可以租一台金属遥控船来耀武扬威。
但是清晨的日坛公园似乎是属于退休人员的——男人有穿棉鞋的,有穿短袖的,还有光着膀子的;女人着宽松裤或是裙子,还有戴着帽子遮阳的。
开满粉色大荷花的池塘是垂钓者的天地。没钓到鱼的人只需交1.35美元的垂钓费,据说池中的鲤鱼要贵至50美分 一磅 。
最热闹的地方可能是运动场。那里摆满了漆着蓝色和黄色油漆的金属运动器材,可以锻炼伸展、推拉和举重。此外还有羽毛球和台球场地。
身着单衬衫和运动短裤的李磊(音)经常在早晨出现。他会绕着公园跑上几圈然后再做锻炼,不仅仅是为了健身。
“在家里我感觉很孤单,因为孩子们都要工作。来公园既能健身又可以交朋友。尽管很多人我都叫不出名字,但我认识这里的每个人。”65岁的李磊说。
在一个吐痰和吸烟随处可见的城市里,日坛公园却是个例外。
说到健身的重要性,年高78岁的张宝华(音)兴奋异常。他以65美分一个的价格出售一种顶端粘着羽毛的小东西,叫做毽子,非常类似美国人踢的沙包(Hacky Sack)。
“任何的毛病都不会找上你。这东西(毽子)最好了。”他边说边示范性地把毽子一脚踢高。他看起来确实状态不错:完全没有发胖,双臂肌肉结实,笑容灿烂。
“你也买几个吧,这是中国一绝。”张说。我告诉他我儿子已经在日坛公园买了很多了。
奥运会一年后开张,从张宝华的身上我可以看到,中国所做的促进和推广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
“2008年就要来了,全国上下都在运动,保持健康身体。”他说,“健身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很有好处。”
这话也对我起了作用。当我逛到第三或第四圈的时候,我感到我开始对那些每天早晨相遇的人点头致意了。
我发现我一直在笑。(来源:中国网 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