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补救还来得及——从“他的中文太差了”谈起
[ 2007-07-27 14:06 ]

谦虚是成功的通行证

本地有些商人到中国经商,并不顺利,我想这同他们对中国了解不够有关。中国的政策法规、中国人的习惯思维、变通机制、人情世故,都要吃透才不至于“合不上榫”。

新加坡人的行事方法、办事作风在中国未必行得通。对一板一眼的新加坡人来说,中国人可能不太有原则性,可你要知道在中国做生意,私交很重要,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哥儿们”从中帮忙,就可迎刃而解了。这并非说中国人不讲原则,而是说中国人的原则是机动的、应变的,很有弹性。

除此,还得了解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习俗,譬如饮茶、喝酒、听戏。新加坡人可能觉得自己较清高,对这些“世俗文化”不感兴趣,也苦于到这些场面应酬,殊不知很多生意就是在吃吃喝喝间谈成的。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慢慢适应中国的国情,把这些应酬当成一种如鱼得水的享受。只有入乡随俗,才能一步步把生意做活。

新加坡人之中,尤其是受英文教育者,多以为自己会英文,到中国经商在不经意间可能显出高人一等的样子。谦虚是成功的通行证,也是华人的传统美德,万万不能丢失。尤其是到了标榜“礼仪之邦”的中国,就更加要虚怀若谷,成功的大企业家,像陈嘉庚、李光前、李嘉诚、郭鹤年等,无一不是谦谦君子。

常言道: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现在开始补救还来得及,到中国经商若再不学华语,再不去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那么吃亏的将是自己。(来源:联合早报 编辑:肖亭)


 12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