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QQ、MSN带领移民步入“新思亲时代”
[ 2007-07-17 08:51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有人说,“家书抵万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然而对于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的移民来说,恐怕即便是“万金”,也比不上和家乡的亲人互通消息,“最近好吗?”“要注意身体啊!”……一句句简单的问候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思念和关切,其意义也许超出了“问候”本身。

过去,书信、电话是移民联系家人的主要方式,而现在,E-mail、Blog、QQ、MSN,这些时尚的通讯手段被移民用作和家乡亲人交流的工具,E-mail时时向亲人传递平安的消息;Blog里记录的生活让彼此感觉不到大洋阻隔的距离;QQ和MSN的视频聊天更是穿越时空,将双方紧紧联系在一起。

从传统的书信到现代的数字科技,移民们改变了与家乡亲人联系的方式,但是,他们的拳拳思乡之情将永远不会改变。

·指尖流淌的牵挂

“亲爱的爷爷奶奶,你们好吗?真希望能和你们一起庆祝春节,亲自给你们讲述我在英国的故事……”

“今天,我得到了校长的接见和表彰,获得了我们学校的荣誉勋章——‘学生志愿者突出贡献奖’。我的事迹还在这边的几家报纸上刊登了,好开心啊!……”

“我最近正在班戈筹划一个传播语言、文化的志愿者项目,是与英国学生合作,向当地的孩子教授汉语及中国文化……”

20岁出头的宇斯,是英国威尔士班戈大学社会科学系的学生,这些都是她写给祖国亲人的“家信”,但这些“家信”,可不是需要几经颠簸、漂洋过海的传统书信,而是这头鼠标一点、那头就马上收到的电子邮件。

从一个英语不太流利的小姑娘,到威尔士地区“国际学生奖”获得者,宇斯在异乡的成长经历可谓丰富多彩。加入学校的羽毛球俱乐部和登山俱乐部,参加“班戈学生志愿者”组织从事慈善工作,获校长颁发“学生志愿者突出贡献奖”,荣获国际慈善机构Rotary Club的“大使奖学金”……她总是把自己的每一次收获和每一分欢乐,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告知远在黑龙江的亲人。

如今,给家人写E-mail已经成为了宇斯的一个习惯。“我在学校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生活很充实,但有时还是会非常想家,特别是生病的时候、过节的时候。”宇斯说,她在邮件中一般都会说些开心的事,让家人一同分享她的喜悦,而遇到挫折与苦恼时,她不会一个劲儿地在信里发牢骚,“我不想让他们担心,特别是爷爷奶奶,年纪大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移民到了海外,割不断的是对亲人的想念、对家乡的眷恋。而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家用电脑的普及,国内的网民数量激增,网络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

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固定明确的邮件地址,无需邮资,更无需担心信件丢失,只要坐在电脑前轻轻敲击键盘,任满心的牵挂随着指尖流淌成文,瞬间,思念便已抵达千里之外,这便是时下最便捷的通讯方式。

现代社会,传统家书式微,而满天纷飞的E-mail,同样可以承载浓烈的亲情和深切的想念。

·“点击我们的生活”

“刚下飞机就赶上了我们在北京盼望已久的瑞雪!中国有句俗语:瑞雪兆丰年。我想这是多伦多为了给我们洗尘而降的瑞雪吧。”

“最近加拿大的油价狂涨,多伦多的油价已经是1.08加元每公升了,温哥华更是高得离谱,居然是1.27加元……”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虽然昨天已经给妈妈和婆婆打过电话,但是依然很想她们。以前在家的时候并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但是现在身处异国,连晚上做梦都是妈妈对我种种的好。”

这是一个名为“想飞的蛹”的博客,它是今年刚刚移民加拿大的Emily的个人空间。《移民生活的第一天》、《加拿大油价飞涨》、《母亲节》……这些都是她的博客日志,再配上许多漂亮的照片,俨然成了Emily的网上家园。

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正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博客”便是近些年来引人注目的一大新现象。

明星们开“博客”,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普通人写“博客”,替代了原有的日记本;而不少海外华人移民的博客,已经成为其与家人联络的崭新途径。(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陈凡)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